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7)第7讲 (空气和氧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7)第7讲 (空气和氧气,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08:2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科学》中考“精品”测试卷(7)
第7讲 (空气和氧气)
1.2023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如图是世界气象日聊城当日天气状况的手机截屏,图中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属于氧化物的有(  )
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
2.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氧气传感器来检测足量红磷燃烧过程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点时容器内氮气体积分数为85%
B.容器内物质总质量:b点>c点
C.氧气有剩余,说明物质燃烧时氧气必须达到一定浓度
D.此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18%
3.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一定现象的发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火星四射的是(  )
A.硫 B.红磷 C.木炭 D.铁丝
4.科学家通过“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器测得火星表面大气成分
(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星大气中N2的含量最高
B.火星大气中CO2的含量高于空气
C.火星大气不含稀有气体
D.火星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5.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
“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
A.78% B.21% C.0.94% D.0.03%
6.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可用于霓虹灯的制作 B.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C.SO2排放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PM2.5的含量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8.如图是某催化反应的微观过程模型。该模型中表示催化剂的是(  )
A. B. C. D.
9.如图所示,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玻璃杯内壁变黑,杯壁温度显著升高。由此可以得到启发:高层房间发生火灾时,应该(  )
A.用干毛巾捂住鼻子
B.站到房间内更高处
C.沿墙脚匍匐迅速爬向门外
D.立即乘坐电梯逃离
10.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O2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O2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O2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 O2接触
11.如图所示,A中细铁丝燃烧的现象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瓶底水的作用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硫燃烧的现象是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瓶底水的作用是④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A中的水可用⑤_______代替。B中的水可用⑥_______________代替。
12.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实验一、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_______,该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试管③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试管②和④的现象相比较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压强变化曲线。
(1)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图2,CD段压强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科查阅资料发现P2O5有毒,在教材实验(如图1)的启发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图2实验前均需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
(2)图1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发出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弹簧夹K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实验中需要提供足量的_________(填“铜粉”或“空气”);在实验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是为了尽可能消耗装置中的__________。
(4)室温下,图2实验测定的数据如表(在气球完全干瘪的状态下测量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
硬质玻璃管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的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
50.0mL 20.0mL 6.5mL
①反应消耗的O2的体积为_________mL;
②实验测得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图2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
15.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在大烧杯隔板左半部分的细沙中间隔均匀地插入三根带火星的细木条。
(1)将集气瓶中的氧气缓缓注入大烧杯的右侧,一段时间
后,轻轻提起隔板,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该实验可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使用隔板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F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装置中,________(填字母)装置收集到的氧气最纯净。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应将气体从导管口________(选填“b”或“c”)通入。 G
[拓展设问]
(5)[意外现象分析]小晨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结束后,观察到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导致试管破裂,则操作上的错误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7)[作图]若用G装置收集一瓶氧气,请把G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
17.小徐设计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他在管内水面上用金属饮料瓶
盖盛放足量白磷,使其漂浮。调节注射器活塞,使玻璃管内水面恰好与
零刻度线相平,关闭止水夹。
(1)实验中选用白磷而非红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闭合电路中的开关,用电热丝加热水槽中的水用于引燃白磷,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选填“下降”“上升”“先下降后上升”或“先上升后下降”)。待装置冷却后,读取玻璃管内水面所在刻度并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从环保的角度看,本实验方案的优势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8.化学实验也要“数字化”。利用氧气浓度传感器,进行如图实验。
(1)如图1,打开传感器,实验进行至170 s时绘制出图2中曲线AB段,接下来用手给塑料瓶外壁加热130 s左右,绘制出曲线BC段,对比AB段和BC段,分析推理氧分子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300 s时松开双手,停止加热,立即翻转使瓶口向下,绘制出曲线CD段,观察到氧气浓度比曲线AB段降低较快,分析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19.小科欲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却发现部分双氧水已失效,他猜想是双氧水保存过程中自行分解了。
(1)小红认为双氧水试剂不会自行分解,因为试剂中没有二氧化锰,失效肯定有其他原因。小科认为小红的说法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显示,某些化合物对双氧水分解有一定的影响。于是小科用双氧水、氯化铜、氯化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得双氧水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小科据此提出加入少量氯化锌以减缓双氧水分解的保存方案,请对小科的方案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B 5.B 6.. D 7. D 8. A 9. C 10. D
11.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②防止铁燃烧形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时炸裂集气瓶;③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⑤细沙;⑥氢氧化钠溶液。
12.(1)五分之一;不支持燃烧;
(2)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紫红色溶液;物质的溶解性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13.(1)4P+5O2 点燃 2P2O5。(2)氧气消耗;温度降低。
14.(1)气密性。
(2)发出黄色火焰,冒白烟,放热;4P+5O2 点燃 2P2O5;火焰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
(3)铜粉;氧气。(4)13.5;19.3%。
(5)装置始终密闭,实验更环保,实验结果更准确。
15.(1)三根带火星的细木条由低到高依次复燃
(2)氧气能支持燃烧 
(3)防止倾倒时氧气提前进入燃烧室(或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6. (1)集气瓶 (2)BC(或BE或BF) 2H2O2 2H2O+O2↑ (3)E (4)c (5)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撤离水槽 (6)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集满
(7)
17. (1)白磷着火点较低,容易被点燃 
(2)先下降后上升 
(3)不会污染空气(合理即可)
18. (1)温度是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或温度越高,氧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19. (1)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也能分解,只是分解速率较慢 
(2)可行,加入少量氯化锌可有效减缓双氧水的分解(或不可行,加入氯化锌对双氧水浓度变化影响不大,且引入了其他杂质,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