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乌衣巷》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1 20: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乌衣巷刘禹锡乌衣巷之名源于孙权定都南京之际。公元229年,孙权定都南京,当时秦淮河东岸还属城郊,驻有军队保卫都城,因士兵皆穿黑衣,驻军营地则称“乌衣营”,至西晋末年,乌衣营旧址改称乌衣巷。司马睿南渡建康(南京)后,王、谢望族才立宅乌衣巷。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词语解释】 ???朱雀桥:秦淮河上的桥名,离乌衣巷很近。 ????王谢:指东晋大臣王导和谢安。 ????寻常:平常,普通。 谢家最有名的,首推谢安。他本隐居东山,属意文学,喜与东晋开国宰相王导的侄儿、中国迄今最有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等人,吟诗作赋;直到年近不惑,才应召做领导,40多岁后做了丞相,住进乌衣巷;太元8年,决胜千里之外,指挥侄儿谢玄在前方带兵作战,以区区8万北府兵,奇迹般地让北方来犯的90万秦军惨败。谢安组织家庭联欢会赏雪时,发现了有“咏絮之才”的侄女谢道韫,还在晚年培养出后来“风华为江左第一”的孙子谢混。有一年寒冬,大雪纷飞,谢家许多人聚集在一起饮酒赏雪。谢安想考考后辈的学问,他指着窗外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说:“你们看看,这像什么?”谢安侄子谢朗咏诗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说和空中撒盐差不多。他把大雪比作在空中撒盐,这未免太俗。谢朗是谢据的儿子,善于谈玄,对佛经也有兴趣,但文学修养却不怎么样。接着谢道韫咏道:“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说不如说是柳絮因风轻飘空中。这倒与雪十分相似,意境也比较美。大家都为谢道韫的比喻拍手喝彩。从此以后,人们便以“咏絮才”来夸赞别人的学识。
【诗文解释】   朱雀桥畔长满了野草,到处盛开着一簇簇的野花。黄昏时刻,夕阳西下,乌衣巷内一片幽暗。那些曾经在王导和谢安的高楼华屋中筑巢的燕子,如今都飞到普通百姓家中去了。【诗文赏析】   朱雀桥旁、乌衣巷里曾一度是高门望族的聚集之处,如今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已如落花流水不复存在了。   全诗抒发的是一种物是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诗人选用了意蕴深刻的意象:野草、斜阳,其中最具匠心的是「飞燕」的形象,燕子彼时飞入侯门,如今那侯门深宅已成了百姓家,飞燕成为历史的见证人。全诗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这是刘禹锡怀古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
诗人通过对夕阳野草、燕子易主的描述,深刻地表现了今昔沧桑的巨变,隐含着对豪门大族的嘲讽和警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