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复习
复习目标
1.能复述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2.能设计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时熟练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并验证,发展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根据示例及本单元知识,小组讨论制作一个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
【答案】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分解 高锰酸钾 锰酸钾 氧气 二氧化锰 水+氧气 供给呼吸 支持燃烧
任务驱动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中。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出问题】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消耗氧气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 的体积 烧杯中剩 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 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交流表达】
(1)根据上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2)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
① ;
② 。
【答案】
【实验原理】 气压
【交流表达】 (1)20.2% (2)①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②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跟踪演练
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
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胶塞
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内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胶塞从瓶口脱落
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学习小助手】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设计创新型实验方案。
【答案】
1.A
任务驱动三: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Ⅰ.同学们想探究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过氧化氢 的质量/g 加入的水 的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1)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 (填字母)。
(2)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 g。
(3)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
Ⅱ.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在70 ℃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过氧化氢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右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们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过氧化氢也可产生氧气。
【答案】
(1)B
(2)5
(3)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排水
跟踪演练
2.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学习小助手】
抓住催化剂的“变与不变”:催化剂又叫触媒,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催化剂的“一变”是指反应速率改变,“二不变”是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
2.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