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隋朝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
知道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
概括和分析隋朝速亡的原因。
比较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与前朝选官制度的不同;
分析科举制对不同群体的影响;
初步理解科举选官的意义。
掌握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五大水系的基本情况。
581年
618年
本课重点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隋
宋
齐
梁
陈
北朝(439-581)
北魏
南朝(420-589)
(266-316)
灭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383年淝水之战
2.隋朝统一的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隋朝开国皇帝,其父因辅佐宇文泰建立北周,被封为隋国公。杨坚承继父爵,女儿为周宣帝皇后。580年,宣帝病死,8岁的静帝继位,杨坚辅政。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
3.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材料:(隋代)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
——《通典·食货典》
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含嘉仓示意图
隋初 隋 盛 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洛口仓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4.隋朝巩固统治措施的影响:
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
5.隋朝统一南北(全国)的原因:
材料1: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后来出现南北对峙,政权更迭频繁,人民渴望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2: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3:南陈皇帝陈叔宝身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思考:结合材料,归纳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②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④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⑤南方陈朝统治腐败
“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重曰炀;逆天虐民曰炀。”
——《缢法解》
隋文帝次子,他杀死文帝及兄长杨勇后继位。
材料1:“江南那之为国盛矣......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拥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3: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材料2:隋文帝平陈第二年,“陈之故境,大抵皆反,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南方经济发达,能够供养都城长安
南方反抗势力此起彼伏,互相影响
与陆运相比,水运更占优势
2.大运河的概况:
一条
二长
三点
四段
五河
一河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2000多千米
三个城市:涿郡、长安、余杭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
涿郡
长安
余杭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③地位:
洛阳
①时间:
②开凿者:
605年起
隋炀帝
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材料1:“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
结合材料,分析隋朝大运河的影响?
材料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材料3: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其交、广、荆、益、扬、越等州,运漕商旅,来往不绝。
——唐·杜佑《通典》
材料4:“下寨之处,死尸遍野”“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
材料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3.影响:
明代状元赵秉忠状元卷
清朝末代状元刘春霖状元卷
1.背景:
郝富贵的简历
甄有才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出身:一贫如洗,平民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如果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考官,下面谁有资格做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2.科举制确立过程: 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正式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文帝
隋炀帝
只注重门第
凭才学做官
世家大族
有才之人
选拔标准
选拔范围
思考:科举取士制度有何影响?
通过科举选出来的官员都十分有学识,而且对朕非常忠心,利于朕掌控整个国家,甚好!甚好!
我通过科举打败了权贵子弟,不再因为出身低微而被排挤在官场之外!我终于可以大展才干为国家效力啦!
自从村里二狗子考科举当了官,十里八乡都把读书当成了改变命运的道路,现在到处都开始修学校、劝读书啦!
皇帝
科举取士的官员
上学的孩童
①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影响:
②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①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③三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1.表现:
相关史事: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起义军在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磬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材料:当时全国人口总共有4600万,而被征发兵役、劳役的累计达到3000万人次,出去妇孺老幼和政府公务员不参加服役的人,剩下的1000万人,平均每个人都要无偿提供劳役两到三次。
——《隋富唐强 大国梦与人文精神》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隋末农民大起义
秦 朝
隋朝
秦持续17年
隋持续了37年
修建长城
修建京杭大运河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的暴政
隋的暴政
启示?
课堂小结
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
及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制:隋炀帝创建进士科,正式建立; 加强皇权、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推动教育发展
反隋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隋的统一
隋朝建立:杨坚、581年、都城长安
隋的成就
隋的灭亡
炀帝暴政: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隋的富庶:国力强盛、疆域辽阔
统一天下:589年,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重点
重点
习题巩固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D
B
A
4.“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南北交通的发展 B.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西汉的大一统
5.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
②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
③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
④都是因暴政而亡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习题巩固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