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明朝的统治
第十四课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搜刮民财。
②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③多地爆发农民起义。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元朝末年,贪污腐化、买官卖官等问题都暴露出来了。被统治的汉人生活困苦,再加上民族矛盾,终于导致了大规模的暴乱。
这时的蒙古人已经统治中国近一百年,当年勇猛的蒙古战士都陆续去世了;而新一代的蒙古人从小就生活在农耕地区,不可避免地失去了游牧战士的强悍。再遇到一拥而上的汉人,人数较少的蒙古人自然无法抵挡,很快就丢掉了政权,退回到草原深处……
朱元璋
朱元璋采取恰当策略,
脱颖而出
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应天府(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一、明朝的建立
(二)明朝建立
灭元:
攻占大都,推翻元朝
一、明朝的建立
思考: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
汉光武帝刘秀
朱元璋另一版本画像
中国自三代(夏商周)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
——孟森《明清史讲义》
世之寒微有能过我者乎?斯寒微之至极也!
个人简历
姓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来自学
家庭出身:(至少三代)贫农
父亲:朱五四,农民 母亲:陈氏,农民
主要经历
1328 年-1344 年放牛
1344 年-1347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
1347 年-1352 年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 年-1368 年造反
1368 年-1398 年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明朝疆域图(1433年)
明朝的疆域范围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
巩固统治,加强皇权?
明太祖的烦恼(1)
疆域如此辽阔,地方行省权力过大,我该如何有效统治呢?
“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
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中央
改制前
改制后
中央
行省权力分散,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民政、财政)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行省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地方的官制改革
①废行省,设“三司”。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一)地方的官制改革
①废行省,设“三司”。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
目的: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朱元璋
诸王不领土地、人口,但领有军队。
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但朱元璋并未没有就此安心,因为面对已经存在1600年之久的丞相制度,他有着深深的担忧。
明太祖的烦恼(2)
元朝灭亡是由于“君弱臣强”,最近还有人反映
丞相意图谋反,
朕寝食难安啊!
胡惟庸
朱元璋后来又是怎么让自己安心的
废丞相制度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比喻时间极短】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 xié 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改制前
改制后
皇帝
皇帝
丞相、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加强君主专制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二)中央的官制改革
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秦始皇
唐太宗
明太祖
群相
废相
独相
?
秦朝到明朝中枢机构之演变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据统计,在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的八天中,朱元璋批阅的公文有1660件,内含3391件事,(平均日处理200多件)。
——吴晗《朱元璋传》
皇帝政务多
无法广泛吸收建议,决策容易出错
工作效率低
问题探究:废除丞相制度有何弊端?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都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p68相关史事
有一些大臣把持着军政,军队都掌握在他们手中,这可不得不防啊!
明太祖的烦恼(3)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二)中央的官制改革
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分散兵权,设置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权统归兵部。
问题探究: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
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
彼此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
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特点:权力的分散与制衡(拆分权力+互相牵制)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那些大臣们表面上毕恭毕敬,但他们在朝堂之外都 在干什么?会不会
结党营私?
明太祖的烦恼(4)
想一想: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能“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目的:监视官民。
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之事,
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特点: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锦衣卫
——明太祖时
(三)建立“厂卫”机构
锦衣卫印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锦衣卫腰牌
(三)建立“厂卫”机构
一位大臣在家里和妻妾打麻将,有张二万丢了。第二天,朱元璋问他昨天晚上干什么了,大臣说了实话,请求宽恕。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我不处罚你。”然后从袖子里把那张二万拿出来还给了这位大臣。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三)建立“厂卫”机构
东厂
——明成祖时
东厂腰牌
锦衣卫
——明太祖时
“厂卫”
午门廷杖
总结:
皇权高度集中,
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
那些读书人如果自以为是,思想上生出大逆不道的
想法怎么办?
明太祖的烦恼(5)
实行“八股取士”
“我定下的文体叫八十股,句句对仗平仄要调。考得你昼夜把心血耗,考得你大好青春等闲抛。考得你不分苗和草,考得你手不能提来肩不能挑,考得你头发白牙齿全掉,考得你弓背又驼腰。年年考,月月考,活活考死你这命一条!”
——欧阳中石《范进中举》
结合课文与材料,想一想:明朝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变化?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明朝时期的一位读书人如何进行备考?
考试说明
考试性质:
考试范围:
答题标准:
答卷形式:
选拔性考试,为了选拔官吏
“四书”“五经”
朱熹的《四书集注》
八股文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问题探究:评价八股取士
材料一:“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
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
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万新
材料二:“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
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材料三:
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
考试标准化、规范化
禁锢思想,扼杀人才
回顾梳理:科举制度发展史
隋朝创立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
唐玄宗将诗赋作为重要考试内容】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唐朝完善
宋朝发展
明朝僵化
八股取士
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明朝引进哪些新的农作物品种?
占城稻
花生
向日葵
马铃薯
玉米
甘薯
√
√
√
√
√
×
南美洲
三、经济的发展
农业 引进推广新农作物
手工业 棉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商贸城市
商人群体
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从南方推到北方
苏州(明)
景德镇
北京、南京
晋商、徽商
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
强化皇权
经济的发展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设锦衣卫
改革科举制度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时间
人物
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