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3 08:1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温故知新
1.________统治后期,朝政日益______,_______的权力逐渐膨胀。
2.______年至______年,________和________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对________造成了________,_______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国势从此__________。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的局面。
4._______起义给唐朝统治以_________。
5.______年,______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中国进入__________时期。
6._________时期,虽然_________,但______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唐玄宗
腐败
节度使
755
763
安禄山
史思明
安史之乱
被平息
安史之乱
社会经济
极大破坏
北方
由盛转衰
藩镇割据
黄巢
致命打击
907
朱温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政权分立
统一
社会变化:封建经济和海外贸
易空前繁荣,社会生活发生重
大变化。
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是
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单元概述
阶 段 特 征
十国(891—979)
前蜀 后蜀 吴 南唐 吴越 闽 楚 南汉 南平 北汉
五代(907—960)(中原地区)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907亡
北宋
960建
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武力夺权
北方战乱多
南方相对安定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北宋时期形势图
王安石像
宋太祖赵匡胤像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的政策

王安石变法
兵变“夺”天下
集权“安”天下
以文“治”天下

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赵匡胤(yìn)(宋太祖 )
960年
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夺取后周政权
宋(史称“北宋”)
开封(东京)
宋太祖赵匡胤像
相关史事: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和他的继任者按着先南后北的方针,逐渐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局部统一

强化中央集权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课后
活动
“权”指的是行政权,
“钱”指的是地方财权,
“兵”指的是兵权。
军事
政治
经济
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强化中央集权—军事
目的:
措施: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杯酒释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 :“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 :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强化中央集权—政治(中央)
目的: 措施: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增加宰相人数,增设副宰相若干人,分行政权。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军政、财政大权。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强化中央集权—政治(地方)
目的:
措施:
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②设置通判,分散知州权力。
③取消节度使收税权力,在地方设置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加强对地方的监督与制衡
通判作用
材料研读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 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 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军事
政治 中央
地方
影响
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2.控制军队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利:加强了对军队的控制
弊: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削弱宰相的权力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利:加强了皇权
弊:造成了机构臃肿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
2.设置通判,分割知州权力
3.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弊:造成了机构臃肿
消除武将
专权的积弊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材料研读
宋朝实行
重文轻武
的政策
宋朝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宋代文臣
这说明了什么?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目的:
措施:
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宋太宗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③改革发展科举制: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
相关史事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军事长官)、参知政事。

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朝发展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重文轻武的政策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导致办事效率下降;
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P31最后一段
P30相关史事

王安石变法
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面对北宋社会危机,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庆历三年(1043年)提出改革措施,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得到宋仁宗支持范仲淹主持的这场改革,史称“庆历新政”。新政因反对派阻挠只施行了短短几个月,但北宋统治局面已经为之焕然一新,开了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①北宋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②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
③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导致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财政入不敷出;
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背景:
时间: 领域:
支持者: 目的: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积弱
1069年
军事、经济、教育
宋神宗
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王安石变法
哪两项内容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王安石变法
结果:
认识:
王安石变法收到一些成效,如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水利得到兴修。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改革艰难曲折,并非一帆风顺,是要付出代价的。
王安石

课堂小结
北宋的政治
北宋建立:
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地方
军事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杯酒释兵权)
②将领握兵不发兵③定期换防
①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知州),三年一换
②设置通判→监督地方,分知州权
③设置转运使→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
文臣统兵格局;大力发展科举制:名额多,地位高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开封(东京);局部统一
王安石变法:
背景、措施见p31
概况:1069年 宋神宗
目的:摆脱经济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失败根本原因: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课堂练习
1.宰相文彦博说,“大祖岂非周世宗忠臣﹖但得军情,所以有陈桥之变。”
“太祖”是指( )
A.李世民 B.赵匡胤 C.赵构 D.朱元璋
2.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废除宰相 B.分化事权 C.设置通判 D.解除禁军
3.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 )
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 B.开创进士科
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B
B
C

课堂练习
4.北宋建立之后,为了改变地方的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①分化事权 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③设置通判 ④设置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润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D
B





版/权/所/有 小/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