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最新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最新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3 08:3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新课导入:
悯农(其一)
唐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为什么中国古代农民辛勤劳作却“犹饿死”?
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农民少地甚至无地。地主剥削和压迫农民。
中国解决土地问题的尝试: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
“耕者有其田”
明末李自成起义
“均田免赋”
近代辛亥革命
“平均地权”
失败
失败
失败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 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
1.明确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2.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培养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27-1937)
敌后抗战时期
(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
(1946-1949)
打土豪 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耕者有其田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第1章
土地改革
追根溯苦源
——土地改革的原因
壹·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农村土地所占比例
材料二:
据调查,农民一般要向地主缴纳相当于产量50%—70%的地租,有的甚至高达70%—90%,有如“引耕谷”等种种额外的负担。农民辛辛苦苦劳作一整年,缴纳地租后所剩无几,生活极端贫困。每逢灾年,饿殍遍地。
——沈金生《土地改革运动概述》
农村人口所占比例
材料一:建国初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农村土地占比情况如何?中国大多数农民的生活状况如何?以上情况是什么制度造成的?
壹·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根本原因:
材料三:
地主阶级这样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所造成的农民极端的穷苦和落后,就是中国社会几千年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上停滞不前的基本原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壹·追根溯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直接原因:
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第2章
土地改革
依法分田地
——土地改革的过程
贰·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过程
1、起止时间:
2、地区:
3、法律依据:
4、基本内容: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
私有制
地主私有制→农民私有制
贰·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过程
5、具体措施:
①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作
②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翻身农民在土改工作队组织下烧毁不合理地契
农民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农民分到了劳动工具和牲畜
特点
此次土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有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完成
知识拓展:你知道贫雇中农怎么划分的吗?
农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人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人土地耕种,或出卖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靠出卖劳力生活
贰·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过程
6、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2年底完成
土地改革地区
西 藏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地区
相关史事:
中央人民政府对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民主改革任务。
西藏民主改革的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第3章
土地改革
翻身促生产
——土地改革的意义
叁·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
“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我们的了。”农民们还高兴的唱到“分了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人。”
——《中国的土地改革》
材料一: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①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叁·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三: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③巩固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
叁·依法分田地——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四:
农民不仅购买牲畜、化肥、水车、新农具,并要求买到布匹、肥皂、自行车、手电、书籍、纸张、药品等,这就有力的促进了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土地改革史话》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土地改革
原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时间:
1950—1952年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需要。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了政权,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课小结:
单元脉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签订停战协议,抗美援朝结束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1952年底
1953年7月
1951年
1950年10月
1950年6月
1949年10月1日
1949年9月
新中国成立的准备工作
标志新中国成立
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
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营造了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