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奇妙的克隆》教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2 17: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奇妙的克隆》
一、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尽量记住下列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囊(náng):像口袋的东西。 克隆(kè lóng)
繁衍(fán yǎn):繁殖衍生;逐渐增多。 胚胎(pēi tāi):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蟾蜍(chán chú):一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   
鳞片(lín piàn):一般多指长在生物体表面的鳞状构造。
脊椎(jǐ zhuī):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kuān)骨组成骨盆。
两栖(liǎng qī):幼年只可以在水中生活,不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成年可以在水中生活,不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相安无事(xiāng ān wú shì):指彼此相处没有什么争执或冲突。
(二)知识积累
1、关于作者
谈家桢(1909.9—2008.11 )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从事遗传学教学和研究70多年,先后教过普通生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胚胎学、遗传学、细胞学、实验进化学、细胞遗传学、达尔文主义、辐射遗传学、原生动物学等课程。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坚持科学真理,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事业;为遗传学研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2、人物语录
当今科技界对量子生命科学的研究竞争很激烈,惟有人才的优势,才能使中国取胜。——谈家桢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筛选资料和利用资料的学习能力。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了解文学常识,导入新课。
《奇妙的克隆》这篇说明文的作者是谈家桢,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他研究工作主要涉及瓢虫、果蝇、猕猴、人体、植物等的细胞遗传、群体遗传、辐射遗传、毒理遗传、分子遗传以及遗传工程等。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创建了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组建了第一个生命科学院。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认真把课文看一遍,把握课文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用笔画出来。
(2)默读全文,发挥你才智,完成下列思考题。
①克隆是什么?根据课文给的信息以及老师下面给你的提示给它下一个定义。(提示,通常下定义有比较固定的句式:“什么是什么”,到底克隆是什么呢?是一门科学,一种动物,一种食品,一种生物,一门技术还是一门学问?)
无性繁殖的新兴生物技术。
②你能发挥你自己的口才向你的同桌介绍“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吗?(注意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并把它们写在下面。)
“‘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给……与此同时……手术成功后……然后……到去年七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
2.句读品读。
(1)作者在说明“克隆是什么”部分中,使用了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等几种说明方法。你能说明下列句子它们各自的作用吗?
①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能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pú fú)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
列举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深奥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
②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 ( http: / / www.21cnjy.com )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
③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
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这个结果证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3.探究质疑
(1)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你能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
(2)找出课文中能表现科学家严谨、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与精神的句子,就其中的一句作简要的分析。(设计这道练习题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推敲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锲而不舍的态度和精神。)
①“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③“……依靠高超的外科手术从爪蟾蝌蚪的肠上皮细胞、肝细胞、肾细胞中取出核,并把这些细胞的核精确地放进已被紫外线破坏了细胞核的卵细胞内。”
④“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⑤“经过247次失败之后,他们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只名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绵羊。”
⑥“……用极细的吸管从卵细胞中取出核。……立即送入取走核的‘苏格兰黑面羊’的卵细胞中。……然后,将胚胎巧妙地植入另一只母羊的子宫里。”
第二课时
二、研习课文
1.句段品读
(1)克隆到底能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你能说说吗?
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畜牧”。
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惜动物。
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试指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①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 (作诠释)
②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添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 (列数字)
③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在1978年成功地进行了黑斑蛙的克隆试验。 (举例子)
④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 (作比较)
2.辩论探究
课文最后一部分的小标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文题是否恰当。大家的意见有分歧,书上也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就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组织辩论,摘录主要的观点,写在下面。要求: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观点鲜明,论据充足;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正方:略
反方:略
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大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展开: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程度在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导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理性而德性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同时又让人类真正享受并体会到科学带来的幸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
第一课时课堂抽测题
1、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0分)
A、作者为了说明“克隆”,运用了两种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方法:举例子、释义。举例子:列举植物、动物界当中的人们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明,把艰深的科学知识说得简明易懂;释义:对克隆一词进行溯源并作出解释。
B、“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是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二是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C、克隆羊的诞生在世界引起了轰动,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有二: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而且证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一样,也具有全能性。二是它既可以为人类造福,也可能给人类造成危害。
D、课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意义。
2、阅读《奇妙的克隆》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例如,英国PPL公司已培育出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这种羊奶的售价是6000美元一升。一只母羊就好比一座制药厂,用什么办法能最有效、最方便地使这种羊扩大繁殖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克隆”。同样,荷兰PHP公司培育出能分泌人乳铁蛋白的牛,以色列LAS公司育成了能生产血清白蛋白的羊。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
母马配公驴可以得到杂种优势特别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物——骡,然而骡不能繁殖后代,那些,优良的骡如何扩大繁殖?最好的办法也是“克隆”。我国的大熊猫是国宝,但自然交配成功率低,因此已濒临绝种。如何挽救这类珍稀动物?“克隆”为人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除此之外,克隆动物对于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等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不可否认,“克隆绵羊”的问世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起了许多人对“克隆人”的兴趣。例如,有人在考虑,是否可用自己的细胞克隆成一个胚胎,在其成形前就冰冻起来。在将来的某一天,自身的某个器官出了问题时,就可从胚胎中取出这个器官进行培养,然后替换自己病变的器官。这也就是用克隆法为人类自身提供“配件”。
(1)选文部分是紧扣哪一句话来进行说明的?
(2)文中阐述了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好处?
(3)“这些高附加值的牲畜如何有效地繁殖?答案当然还是‘克隆’”。这句话使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4)从作者引用J.D.沃森的话能看出本文的作者克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第一课时课堂抽测题参考答案
A(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释义和引用。引用:引入《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1)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2)①繁殖高附加值的牲畜。②挽救珍稀动物。③对研究癌生物学、研究免疫学、研究人的寿命有重要作用。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进一步突出克隆技术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好处。
(4)相信人类回正确地、严肃认真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作者本人不轻易地作出自己的判断,但从中能感悟出是一种不支持的态度。
第二课时课堂抽测题
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说明顺序的安排体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这一节有两条线索:一是 ,这样安排突出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贡献;二是 ,体现了科学家们“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是一个不断求索探究的过程,同时也为下文写“克隆绵羊‘多利’”的诞生提供了科学基础,做好行文的铺垫。
2、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美研究显示 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
①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最新研究结果说,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固有缺陷,故目前没有可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生殖性克隆。
②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沙滕博士等人,利用现有4种细胞核移植技术,对724个恒河猴卵细胞进行克隆操作。研究人员共获33个克隆猴早期胚胎,但将其移植代孕动物体内后,这些胚胎经过初步细胞分裂无一真正孕育。
③科学家们对此分析发现,克隆 ( http: / / www.21cnjy.com )猴细胞分裂看似正常,但细胞内染色体实则出现紊乱。通常染色体在复制和排列过程中需要借助纺锤体,可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结果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不仅如此,对克隆猴细胞纺锤体形成至关重要的绝大多数蛋白质也出现缺损。
④研究人员指出,虽然已有科学家利用细胞 ( http: / / www.21cnjy.com )核移植技术,克隆出羊、鼠、猪、牛和猫等动物,但研究表明,现有技术对灵长目动物并不适用,其原因可能在于灵长目动物繁殖过程中,对纺锤体组装的要求,比其他哺乳动物“更为严格”。
⑤匹兹堡神学院教授特纳评论说,沙滕等人的研究展示了灵长目动物克隆的难度,从而为“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提拱了迄今最为有力的支持。(车水 编译)
(1)第①段中加点词“固有”“生殖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去掉?为什么?
(2)试分析第②段中“4”“724”“33”几个数字在表达上的作用。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克隆猴细胞分裂时其内部染色体出现紊乱。
B、在通常情况下,纺锤体有助于染色体的复制和排列。
C、克隆猴细胞中纺锤体结构杂乱无章导致染色体数目出现异常。
D、蛋白质对形成克隆猴细胞纺锤体比较重要。
(4)“生殖性克隆不安全,应该禁止”与“美研究显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是否合理?为什么?
第二课时课堂抽测题参考答案
1、从中国的“克隆试验”写到外国的“克隆试验”、写“克隆试验”从鱼类、两栖类再到哺乳类
2、(1)不能。去掉“固有”,难以表明“缺陷”的特点,去掉“生殖性”,就变为不能对人和其他灵长目动物进行克隆,结论错误。
(2)①表述准确,体现了科学工作的严谨性。②科学说明了目前无法生殖性克隆人这一论断。
(3)D
(4)二者是并列关系。不合理。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二者看成了因果,或被支持与支持的关系是不尽合理的。因为前者是伦理、道德、纪律范畴的问题,后者是技术问题。在技术上现在不能克隆人是技术水平还不够,还需要作进一步探索,而不是以此来证明,支持“禁止克隆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