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2024中考语文
作文备考课件
统编版中考复习
2024中考作文模拟预测题导写
预测十九
认清实质
写作导图
名师审题
满分作文
写作借鉴
名师点评
变式训练
孔子有一个学生救落水小孩后,接受了小孩父亲为表感谢送的一头牛,众人都批评他贪心,孔子却赞扬了他;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在他国垫钱赎回一个鲁国奴隶,却没有遵照鲁国的规定到官府去领回垫付的钱,众人都赞扬他品格高尚,孔子却批评了他。
众人看到的只是有人接受了一头牛或是舍弃了一袋钱的表面现象,而孔子则不同,他看到的是接受一头牛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舍弃了一袋钱反而会导致人们不愿花钱赎人。
名校模考试题
做好题 品佳作
由此看来,看待一件事,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而要看清它的实质。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审题老师 (武汉,语文教学能手)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由材料中的两个事例可知整体立意是“只有看清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帮助我们了解事情,解决问题”。学生既可以叙述生活经历,也可以论述道理。写记叙文时,可从“自己是怎样明白这个道理的”的角度切入和选择素材,按照“一开始,我看到了什么——后来我发现真相是怎样的——由此我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的思路进行构思,行文过程中,可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着重表现思考的深度。
名师审题
写议论文时,可从“为什么”的角度入手,探究“认清事情实质”的重要意义;也可从“怎么做”的角度入手,探讨能够让自己认识到事情实质的方法。
审题老师 (武汉市教师)
①明确立意。材料明确指出立意为“只有看清现象背后的实质,才能了解真相”。②把握要素:“现象”与“实质”。“现象”指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的形态和联系,“实质”指决定事物及其性质的根本属性,相对“现象”,它体现的是更深层次、更全面的情况。“认清实质”指对事情有更深层、更全面的认知和判断。③确立思路。先交代“前提”:呈现客观现象、行为;再细化看清实质的“过程”:从浅层的认知到全面、深刻的实质;最后呈现“结果”:看清实质后的收获与感悟。
写作导图
满分作文
推荐主题:生活哲思·辩证
明晰实质 暑假,我和好友受小学班主任的邀约回到母校指导学弟学妹们创意写作。
开门见山,言简意赅
开篇介绍自己回到母校指导创意写作,交代了叙事背景,言简意赅。
亮点赏析
我在他们的作品间穿梭,有两个学妹同时将自己的作品递给了我。粗略地扫了一眼,我便否定了其中一篇:不通顺的语句、连篇的错字,乍一看便发现许多问题。另一篇好一些,但也称不上佳作。我递回两篇作品,犀利地道出了其中的不足。那位写得不太好的女孩低着头,眼里的光渐渐黯淡,静默地盯着自己铺满文字的纸张。我看着她的神态,有些心疼,但又觉得这是客观的指导,直接指出问题也有助于她的写作。
接着我去看其他作品,但当我再次抬头时,却惊讶地发现,刚刚被我否定的两个女孩正站在好友面前。与之前的垂头丧气不同,此时两人都仰起小脸,眼里闪着亮晶晶的光芒,看起来是那样的自信。出于好奇,我走到好友身边,出乎意料地听见她对两篇作品作出了和我截然不同的评价。我有些费解,明明两篇作品都有问题,为什么她却说一篇写得很棒,另一篇还不错但有待改进呢?听了我的疑虑,好友道出了实情。
神态对比,吸引读者
描写两个女孩自信的神态,与前文的目光黯淡形成对比,巧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好奇心。
与之前的……(神态总括)不同,此时两人都……(神态细节),看起来是那样的……
亮点赏析
写法借鉴
原来,被我指出作文有诸多问题的那个女孩有表达障碍,写作文有些费劲,她愿意去尝试提高,我们就不应只看到她作品的稚嫩而一味否定,而应鼓励她多动笔,通过表扬激发她的创作热情。而另一个女孩平日素有“写作高手”之称,对于她的作品,我们得毫无保留地提出意见,帮助她提高。“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两篇作品的表面而给予表扬或批评,而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考量合适的做法。”
道出真相,点明主题
通过好友的口吻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使读者豁然开朗,也自然地点出“看清事物背后的真相与实质”这一主题。
亮点赏析
好友的话字字落在我的心上。上周,我再次见到了那位有表达障碍的女孩,她的作文进步明显。我与她进行了畅谈,给予她充分的鼓励。女孩听到我的夸奖后,害羞地挠了挠头。
自那之后,我再也不以表面的呈现作为衡量方式,而是开始关注深层次的态度与付出,学会了看清事物背后的真相与实质。
(字数:704字)
在学习生活中,应该如何对他人进行建议和指导?本文通过“我”指导学弟学妹们创意写作的经历,给出了答案: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应变。即对于那位有表达障碍的女孩,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而对于那个被称为“写作高手”的女孩,应该提出真实的意见来帮助她提高。
本文告诉我们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还要挖掘出事物背后的实质。同学们对这句话有哪些感触?
教学助读
刻画人物的成长转变时,可着重观察其神态、气质等方面的变化,并紧扣体现其神态和气质变化的细微之处展开详尽的描写,使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增强文章真实性、可读性。
写法借鉴教学点拨
名师点评
①娓娓叙说,质朴真挚。作者平铺直入,直接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语言也不加藻饰,直白坦率地叙写自己指导写作时的不当之处,质朴的文字背后流露出诚恳的态度,情真意切。
②心理变化,突显成长。文章多次细致描写“我”的心理变化,从起初对女孩的心疼,到发现女孩神态变化时的疑惑,再到好友解惑后的认可,心理的变化凸显了“我”的成长。
指导教师: (武昌区优秀青年教师)
内容30分
表达20分
5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但往往较难深入了解其内在本质。我们可以感知和体验当前发生的事情,但对于未来的情况却无法预见。
请以“我看清了________”为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变式训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