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2024中考语文
作文备考课件
统编版中考复习
2024中考作文模拟预测题导写
预测23
“物”山上的大风车
它教会了我执着
小桥
写作导图
名师审题
满分作文
写作借鉴
名师点评
变式训练
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借紫藤萝告诉我们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吴伯箫的《灯笼》让我们懂得了家国情怀;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揭示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的道理。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物”,比如,一朵花、一棵树、一盏灯、一支粉笔、一座桥、一群蚂蚁、一块光滑的鹅卵石……
情境真实化
请选定你喜欢的某一个“物”为写作对象,写一篇记叙文,向校刊“生活物语”栏目投稿。
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立意。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3)不少于600字。
情境真实化
情境化写作在真实情境中考查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查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形式。
近年来,中考考查情境化作文的省市逐渐增多,如2023湖南长沙、2023浙江丽水、绍兴、2022重庆等地区都陆续出现情境化作文。
新趋势解读
命题意图
中考作文题目的命制一直坚持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理念,坚持素养立意,进一步探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考查途径,所以命制此题时,主要从两个点出发:一是回归教材,与教材接轨;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写、会写,做到学以致用。
真正落实时,借助教材中的人文主题之一——自然景物中的人生哲理,聚焦在“物”,将其作为写作对象,选典型课文为例,诠释写作话题,并借助“投稿”这一情境设置写作任务,让学生立足情境,完成“真”写作。
名师审题
审题老师 (深圳市教师)
材料首先列举三篇课文中托物言志、借物喻理的例子,提示学生写作时要选定某一事物来表情达意。第二句给出可参考素材的具体内容,提示学生写作时要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题干则给出具体的写作指令,要求学生以某个喜欢的“物”为写作对象进行写作,向校刊“生活物语”栏目投稿。根据校刊栏目名称可知,学生写作时选择的“物”应与生活事物有关,不能以人为写作对象。写作时,要先选定自己最有感触的事物,再从“物”与自己的关系出发,写出“物”对自己的影响。
如在心情失落时,看到雪中的梅花,领会到面对困难时应有坚毅顽强的精神;如在考试失利时,看到同学写给自己的卡片,从而重新鼓舞斗志;可从一棵树的四季交替中,领悟盛衰荣辱是普遍规律,知晓对待万物应保持平常心等。
审题老师 (正高级教师,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一、全程扫描文题。命题者由学生学过的以“紫藤萝”“灯笼”“小桃树”为写作对象的三篇课文为例,或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引出以一个“物”为写作对象的话题,且这个物必须是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二、审清“物”的特点。“物”是有形的,有自身特点,要先弄清该物的特点。如花的普遍特点是香气浓郁、外观美丽,但不同的花又具有不同特点。如牵牛花适应性强,梅花傲雪凌霜等。三、吃透“物”的内涵。此“物”蕴含着哪些人文情感,能让人联想到哪些社会生活本质。找到“物”的特点和内涵的相同、相似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如鹅卵石的光滑象征没有棱角,圆滑等。
四、巧托“物”的寓意。找准“物”与“意”之间的契合点。“意”是作者由对生活的体验和思考中所得的感悟。要以“物”为载体,“物”所反映出的特点同“意”吻合,在此基础上记叙人和事。如:①以物喻人,如以“一支粉笔”为话题,可借“粉笔”写字、绘画的用途来比喻传授知识、展现美好和乐于奉献的品质。②借物抒情,以“物”为抒情言志的载体,如以“桥”为话题,可借桥连接、跨越的功能表达渴望与父母、老师越过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相互理解的心愿。
审题老师 (中考研究员)
本题的材料链接教材,从课文出发,以《紫藤萝瀑布》《灯笼》《一棵小桃树》为例,提示学生在构思时,要以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为主要表现手法,从普通的事物中领会深刻的道理或品味独特的情感。第二句提示学生在写作时,要从生活出发,发散思维,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独具特色的“物”,抒写深刻的“志”,抒发真切的情。比如,可以写“蜜蜂”,从其不断采花蜜的行为中,明白勤劳刻苦的道理;可以写“菊花”,赞颂其低调淡泊的品质;可以写“烛火”,体会其无私奉献的精神等。需注意,所揭示的道理需符合“物”的特点,不可强加,忌生搬硬套。题干要求学生写作时选取自己喜欢的“物”,文体为记叙文,写其他文体可能会被扣分。
写作导图
满分作文
推荐主题:生活哲思·思考
山上的大风车
我时常想起与大风车的第一次相遇。
那时的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总喜欢握着风车,在散发着青草香的土地上奔跑——小孩子喜欢玩,喜欢高处的风,仿佛是骨子中的天性。风车随着风,像铆足劲儿的陀螺一样飞快旋转着。
突然,一座座高大无比的风车映入我的眼帘。它们直耸云天,如同一把把巨大的利剑。它有三个叶片,像电风扇一样。我惊讶道:“哇!好大的风车啊,为什么要建在山上呢?”父亲想了想说:“因为只有山上的风能让它转动。”我又问:“那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它的三个翅膀也在转呢!”父亲深深地叹了口气:“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他拍了拍我的脑袋,发出了一声叹息。
渐渐地,我长大了,离开了故乡。那些默默高耸在山上的大风车们,寒来暑往,昼夜不停地转动着。它们好像不知疲倦,也无所畏惧……
善用拟人,形象生动
用“不知疲倦”“无所畏惧”形容大风车,塑造了大风车默默奉献的形象。
那些默默……的……(人或物),寒来暑往,昼夜不停地……。它们好像……
亮点赏析
写法借鉴
繁华的城市中,很少见到风车的身影。又一年六月,父亲带我回到故乡,再次看到了那些熟悉的大风车。它们的三棱叶依旧在旋转,我上网搜索了它的信息,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风力发电机。有人认为,哪里有风力发电装置就代表着哪里比较落后,也许那里未来20年都不会有发展。
我与父亲站在同一个地方,眺望着同一块土地。一瞬间我似乎明白了父亲为何叹息。因为这片土地需要改变,需要进步,所以风车带着使命来到这里。它屹立于看似荒芜贫瘠的土地上,感受着风的呼啸,亲历着一次次的春华秋实。它默默无语、日复一日地转动、发电——这些电,让故乡的灯更亮堂了,让故乡的路更宽阔了,让大家的日子更红火了!我忍不住对它们肃然起敬。
揭开悬念,呼应前文
道出了前文父亲叹息的原因,前后照应,逻辑严谨,同时也突显风车的使命和意义,升华了文章主旨。
亮点赏析
六月的晚风吹过金黄色的大地。我望着转动着的扇叶,看着矗立的大风车,它们像一位位辛勤劳作的农民,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耕耘着、守候着这美丽的故乡。 我热爱脚下的土地,即使故乡并不是繁荣的大都市。我身上有故乡的烙印,心中有故乡的春风。再看去,风车好像也不是那么孤独,它周围散发着希望的光芒。 (字数:761字)
直接抒情,深化内容
点明了“我”对故乡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表现自己对家乡的关注,对建设祖国的信心。
亮点赏析
风车是一种不需要燃料、以风作为能源的动力机械。文章以作者在童年时与大风车的第一次相遇开篇,随着时间的流逝,作者离开故乡,再回故乡时又看到了风车,并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它们被称为风力发电机。此时,作者意识到风车给家乡带来的光亮和发展。由此,作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对大风车的敬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教学助读
塑造事物的形象时,我们可以先抓住事物的自然特征,然后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最后简单评价,从而突显它们的精神品质。
写法借鉴教学点拨
名师点评
①选材巧妙,立意独特。本文以风车为写作对象,从手中玩的小风车写到风力发电的大风车,通过前后两次对大风车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热爱及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②语言简练,表意丰富。文章对风车的形象描写恰如其分,富有感染力,赋予大风车以人的品质,写出了它们不知疲倦、坚忍不拔的品质,使其代表了充满希望的未来,意蕴丰富。
指导教师: (深圳市教师)
语言10分
结构10分
文面5分
45
内容20分
推荐主题:成长感悟·成长
它教会了我执着 我素来喜欢向日葵,最开始喜欢它低头不语的谦逊,后来喜欢它向阳而生的温暖,但最打动我的,还是它的坚强与执着。 不久前,家门口道路旁的一排向日葵拔地而起,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晴朗的午后,炙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路上只有步履匆匆的行人,连清风都惧怕得躲了起来,路边的花草也纷纷低头,躲避这难以消受的热情。
营造气氛,巧做铺垫
借行人、清风、花草等的反应,突出天气的酷热,为下文描写向日葵做铺垫。
亮点赏析
只有那一株株枝干挺拔的向日葵,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又似一位位身姿坚毅的将军,它们高昂着头颅,挺拔着身躯,绽放无所畏惧的笑容,积极回应着太阳的热情。我最初看见时不以为意,心里想着:既然叫“向日葵”,肯定不怕太阳,但是未必能经得住狂风暴雨的考验。 那时的我太浅薄,还不懂得无论什么名字、无论哪个品种的向日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前,都是渺小的,但都有顽强生存的意愿。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插叙自己的思考,联系前后内容,暗示下文对向日葵态度的转变。
那时的我太浅薄,还不懂得无论(物的特点1)、无论(物的特点2),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都是(外表弱点),但都有(困难2性格特点)。
亮点赏析
写法借鉴
一场雨毫不停歇地下了好几天,时而狂风大作,时而大雨倾盆。透过窗户向外望去,道路上冷冷清清,只有狂风咆哮着,摧残着片片落红。但那一排向日葵摇曳着毛绒绒的青绿色枝干,托着褐黄色的花盘,在风雨中左右摇摆。被压弯的脊梁最终都会再次挺直,风雨的冲刷没有使它们倒下,那一排向日葵依然坚挺。
看着看着,我羞愧了。原本今天我是要去上舞蹈课的,但我以下雨为借口躲避练习。我总想着偷懒,也时常懈怠,遇到一点儿小困难就不由自主地逃避。窗外呼啸的风雨声唤回了我的思绪,看到这些向日葵在狂风暴雨中不肯折腰,不惧苦难,依然坚挺,我心里回荡起一个声音:向日葵如此坚守,百折不挠,我为什么不能像它一样呢?
练习完舞蹈回家时,风雨已停,向日葵舒展着潮湿的叶片。夕阳残照,金黄色的花瓣发出纯金般的光泽,像无数面迎风招展的小黄旗,祝贺着自己风雨后的凯旋。 是那普通的向日葵,是那勇敢的向日葵,是那永不言弃的向日葵,教会我在成长之路上穿过风雨,执着追求! (字数:732字)
情景交融,体现心境
场景生动丰富,描写雨后向日葵舒展身姿,融情于景,充满了喜悦和温暖的情感。
亮点赏析
向日葵得名于它总是面向阳光生长,追随太阳的轨迹。因此,它被视为一种追求光明和正能量的象征。文中作者通过描写一排挺拔的向日葵在狂风暴雨中的坚韧生命力,由此反思了自己逃避和懈怠的行为,最终下定决心要像向日葵一样拥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
同学们,你身边是否有人或事物给你带来过震撼?把你的所见所思写下来吧!
教学助读
如何使文章前后内容衔接更自然、连贯?我们可在文中添加过渡段,对前文进行总结或补充,同时暗示、铺垫下文的情节发展与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本文中第三自然段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写法借鉴教学点拨
名师点评
①精于描写,观察细致。作者以“向日葵”为写作对象,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记叙自己仔细观察向日葵的经历,又记叙它在烈日和暴风雨天气下的不屈姿态,细节丰富、描写生动。
②物我交融,情感真挚。作者由向日葵面对恶劣天气时依然挺立的姿态,联想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受到启发,从自省中奋起,感情真切。
指导教师:童志强(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教师)
语言10分
结构10分
文面5分
45
内容20分
推荐主题:情感体验·亲情
小 桥 刘思雅 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 总觉得家乡的小桥老了。 印象中的小桥坐落于小溪之上,身侧柳树的枝条垂落下来,脚边的溪水中漂浮着散落下的花瓣。我哼着最喜欢的歌谣,和外公走在小桥上,微风轻轻拂过脸庞。
方位描写,真实具体
以小桥为中心,对其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细致描写,营造出空间感和画面感。
……(建筑)坐落于……,身侧……脚边……
亮点赏析
写法借鉴
“你看看外公多辛苦,你还在这里玩手机。”爸爸的声音从厨房中传来。我抬眼,答应着这就去,随后走到田地间,看向外公,问他要不要帮忙。外公已经60多岁了,黑发中掺杂着不少白发,脸上的皱纹明显,但身形依旧魁梧,笑起来亲切慈祥。他回答道:“不用了,我宝贝孙女的手是用来写字的,不是干农活的。”我哈哈大笑,还是下地帮忙了。阳光照得稻田金灿灿的,一老一小,在阳光下显得快乐和谐。
夕阳西下,外公牵着我的手回家吃饭,总是要走过那座小桥。
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我的手脚都被冻僵了。家里就剩我和外公,只有一个暖手宝,我想外公年龄大了,他的身体不抵严寒;外公想着我还小,得注意保暖,暖手宝推来推去,我俩相视一笑。
傍晚,我和外公去散步,我的小手被紧紧包在外公温热的大手里,从手暖到心里。再次经过小桥,天气寒冷,小桥下的溪水静静地流着,这条小溪在这里很久了,我却不知道它会流向哪里。回到家中,外公给我煮了一碗汤圆吃,上面冒着雾气,热气腾腾的,一个个汤圆又白又胖,咬下去,不仅是汤圆里面的馅甜到人心里,更是外公的爱暖在人心里。 过完寒假,我便回深圳了。临走前,外公塞给我一个红包,鼓囊囊的,我知道里面装着满满的爱。但是没想到这一别,便是永远。
言简意赅,文简意丰
用白描的手法描写小溪静静流淌,不知去向,暗示了人生的未知和无常。
亮点赏析
又一年,我回到了老家。曾经涂着红色新漆的桥面,如今红漆已经脱落了,露出了内里的土黄色,桥下的那条小溪如今也已干涸。我再次走过那座小桥,孤身一人,心里空落落的,就那样漫无目的地走着。 时间带走了记忆中的小桥,留下的美好回忆和无限感动一直陪伴着我。每当我想起那些和外公一起走过小桥的日子,心中便充满了深深的怀念。 (字数:732字)
呼应前文,抒情克制
用小桥如今的残破,呼应开头“小桥老了”和前文“我”与外公在桥上散步的情节,含蓄地表现了“我”的伤感。
亮点赏析
时间流逝,人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我们要珍惜与身边人相处的时光。文章开篇描述了童年时和外公一起走过小桥的温馨场景。接着,叙述了寒冷的冬天里,作者和外公的互相关心。最后,通过描述小桥的变迁,表达了对时间缓缓流逝的遗憾和对外公的怀念。
文中第三段运用外貌、语言描写,表现出外公亲切和蔼的性格特点。
教学助读
进行景物刻画时,可以采用方位描写,以该景为参照物,描写其周围环境。如先选取某一物,接着从它的上下左右,抑或东西南北等各个方位进行描摹,从而增加景物的立体感。
写法借鉴教学点拨
名师点评
①语言细腻,情感真挚。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我”与外公的相处日常,记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浓浓的祖孙之情蕴藏在字里行间,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②结构精巧,描写真实。文章以小桥的变迁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珍贵回忆的怀念,结构清晰;行文中采用多种方式记叙“我”和外公之间的点滴,真切动人。
指导教师: (深圳市坪山区教师)
语言10分
结构10分
文面5分
45
内容20分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