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北大培文学校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
(时长: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他们所处的时代是(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奴隶社会时期 D.封建社会时期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
A.神话 B.书籍 C.传说 D.化右
3.某遗址考古发现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和干栏式建筑。据此推断,该遗址最可能位于如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属于半坡居民生活要素的是( )
①半地穴式房屋 ②猪纹陶钵 ③鱼纹彩陶盆 ④干栏式房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5.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流域、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这些文化各具特色,又相互交流借鉴,共同构成伟大的中华文明这一综合体。由此可知,中国早期文明( )
A.领先世界其他地区 B.呈现多元一体特征
C.阶级分化趋势明显 D.礼乐制度非常完善
6.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中,作为研究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可靠史料是( )
A.女娲造人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
B.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和房屋材料
C.云南元谋县出土的两颗门齿化石和粗糙石器
D.河南洛阳的二里头遗址
7.串联史实,找出共性,是学习历史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共性的是( )
A.未能强化国家机器 B.后期统治者的残暴
C.不注重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分封诸侯引起内乱
8.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各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孕育的积极因素是( )
A.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C.战争中大量人员的伤亡 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9.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考察战国七雄,位置最西部的是( )
A.燕 B.齐 C.楚 D.秦
10.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描述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描绘,评价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下列属于“评价”的是( )
A.周武王率兵与商军在牧野决战 B.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C.战国时期,今北京地区属于燕国 D.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11.边蜀原认为: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是必然的,因为秦国打下了统一天下的基础。秦国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农业的发达……组织好强大的最合理的军团……。据此可知,“秦扫平六国统一天下”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尊崇儒术 D.休养生息
12.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13.中国文明社会经过长期的沉积和发酵,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造就了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其中“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是指( )
A.百家争鸣 B.私学兴起 C.各国变法 D.诸侯争霸
14.美国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并且成为老子的忠实粉丝。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5.当前,聊城市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比如为避免舌尖上的浪费,大家积极践行国家倡导的“光盘行动”。这体现了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该思想家还提出( )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兼爱”“非攻” D.顺应自然
16.秦朝为维护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君权之下形成了“辅助决策、执行、监督”模式的权力结构。其中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郡守 D.御史大夫
17.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汉武帝
18.统一后,秦始皇决定废除西周以来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主要是因为( )
A.疆域拓展的需要 B.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中央集权的需要 D.奖励功臣的需要
19.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材料 出处
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A.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秦朝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20.观察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实行分封,以藩屏周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21.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①秦朝徭役繁重②秦朝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刑法残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22.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23.汉景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体现了他( )
A.提倡节俭 B.减轻刑罚 C.重视农业 D.以德化民
24.毛泽东《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25.诗词之美在于它所蕴含的独特文化魅力和所承载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下列诗句分别描绘历史上的相关史实,其中描写丝绸之路相关的是( )
A.一路驼铃响到西,万匹丝绸济美眉 B.百死千生坚如铁,佛经万卷返长安
C.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D.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二、材料解析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境内原始人类遗址分布》
材料二 约10000年前,中华大地进入新时器时代。此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制作陶器和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原始宗教信仰和艺术出现并发展。
材料三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图片分析中国境内远古人类遗址分布有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中的农业产生和发展中,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了哪种农作物?(1分)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2分)这一时期的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不同?(2分)
(3)材料三中的“轩辕”指的是谁?(1分)由于他对中华民族杰出的贡献,后人尊崇他为什么?(1分)在他之后出现的尧、舜、禹是相继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1分)
27.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政由方伯。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1分)指出材料一中所体现的改革措施。(2分)这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领域出现的变化。(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时期出现什么现象?(1分)结合材料与所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影响。(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材料三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分)
(2)材料二体现的是什么思想?(1分)该思想提出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1分)汉初统治者运用这一思想实行什么政策?(1分)
(3)据材料三,指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援引材料三中的一句原话说明这一思想的内涵。(1分)材料四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1分)
(4)结合所学,说明百家争鸣的影响。(2分)
29.大一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直属于秦皇的行政制度,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图一:汉初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图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对儒家思想的认可程度
材料四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1)秦完成统一是哪一年?(1分)结合材料一与所学,说明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及其影响(2分)
(2)指出材料二中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2分)
(3)分析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的历史信息。(1分)指出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施。(1分)分析图二中秦汉两代儒家思想认可程度不同的原因。(2分)
(4)结合材料四与所学,理解大一统国家发展的意义。(1分)
30.纵观古今,对外开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材料二 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梨、杏去了,驮着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去了。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蚕豆、石榴、黄瓜来了,驮着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了。这条丝绸之路,穿过岁月的尘封,永远镌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二十五史详解》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
(1)材料一中“凿空”是指哪一史实?(1分)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指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里?(1分)指出材料二中哪些属于文化领域的交流?(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的内涵。(2分)并结合所学理解“一带一路”的影响。(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