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大生物,曾“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但是我们现在知道这种生物消失了。它究竟是怎么灭绝的?可谓是众说纷纭,至今仍然是科学的一个谜。今天我们来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本文是破解此迷的一个观点,看看能否让你信服。
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简介作者
阿西莫夫,出生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彼得罗维奇小镇。他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5岁时写就过一篇科幻小说,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18岁那年,即1938年,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彗星( ) 潮汐( )
劫难( ) 致密
陨石( ) 追溯( )
读读写写
huì
xī
nàn
yǔn
sù
注意“彗”下面没有“心”部。
注意与“朔(shuò)风”的“朔”区别开。
【遗骸】遗体、尸体。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本义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词语集注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1)概括本文内容。
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2)本文对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撞击说”和“火山说”。
任务一:整体感知
撞击说
火山说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撞击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
火山说: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1至第4自然段)
(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
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__________的问题,目前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_________”和“_________”。
通过对“____________”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恐龙灭绝
撞击说
火山说
被压扁的沙子
作者认为“撞击说”正确。
1.作者认为哪一种学说是正确的?他又是如何说明该观点的?
(1)科学实验证明
二氧化硅处在超高压下会变成斯石英;斯石英在自然条件下会慢慢变成普通沙子,或者在超高温条件下迅速变为沙子。
自然界中不可能自然地产生斯石英。
任务二:合作探究
在陨石撞击或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了斯石英。
自然界存在的斯石英是强大的外力造成的。
(2)有力的事实证明
(3)严密的推理证明
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发现过斯石英
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
只能来自外星撞击(那时还没有原子弹)
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
结论:恐龙灭绝是因为外星撞击
2.阿西莫夫的观点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推论出来的?
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实验的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顺序: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研成果→印证观点
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顺序
斯石英高温下变为普通沙子(化学)
↓
恐龙的灭绝(生物学)
↑
陨石撞击形成斯石英(地质学)
3.文章涉及了哪些领域?它们是怎样关联的?
4.本文题目是否离题?换成《恐龙是怎么灭绝的》不好吗?
本文的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之所以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文题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5.比较阅读,思考并讨论: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篇《恐龙无处不有》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大陆漂移假说。
第二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这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这一问题在每篇文章中所扮的“角色”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谈到恐龙灭绝的历史,谈到它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而在第二篇中,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理?
举例子
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第3段)
举例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6500年前的生物“大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任务三:品析语言
作比较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第7段)
准确说明了“被压扁的沙子”比“普通的沙子”重得多的特点。
举例子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举金刚石的例子,更简单地解释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斯石英可以恢复原始状态的特性。
列数字
因此,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第10段)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斯石英可以变为普通沙子。
作诠释
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第8段)
作诠释,诠释斯石英能够保持数百万年的原因。
“也许”表示推测,说明现在的结论只是大胆的推测,目前还没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本文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呢?
“可能”表示推测,并不完全肯定,这样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在通常条件下”起到了限制作用,将特殊情况排除在外,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本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产生、分布、特性等的介绍,证明了外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观点,说明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相互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文章主旨
课堂小结
1.逻辑严密,推理透彻。
文中的推理论证体现了超强的逻辑性,如作者在论证“恐龙灭绝是由外星撞击所致”这一观点时,先说明在6500万年前的岩层中发现斯石英,接着用证据证明斯石英不可能来自地壳深处,只能来自外星撞击,而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灭绝的年代,因此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推理过程层层深入,严密透彻。
写作特色
2.语言幽默。
如“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这一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沙子。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把事理说得简明透彻。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恐龙的分类、发展及灭亡历程。
根据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你对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些看法。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