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同步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同步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11:2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新说视频
视频导入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1.积累文言词语,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2.了解庄子和惠子两人在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欣赏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艺术。(难点)
3.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的思想,理解阐述的道理。
学习目标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名周。
宋国蒙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01
晓常识
《庄子》
《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庄子的主要主张是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就是要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庄子与老子并称“老庄”。《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遥”的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01
晓常识
庄子思想
  庄子主张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庄子还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01
晓常识
惠子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
庄惠二人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庄子与惠子由于基本观点的差异,在讨论问题时,经常互相抬杠,但在情谊上,惠子却是庄子的挚友。
02
知背景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是《庄子·秋水》中的一篇语录体议论文,创作于战国年代,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晓畅文意
1.诵读文章,揣摩文意。
2.请小组相互合作,借助工具书、课内注释、上下文推断,疏通文意。直译意译相结合,注意特殊词语、重点句式。
3.将不能解决的字词圈点勾画出来。
限制时长5分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háo
tiáo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一种白色小鱼。
完全,完备。
追溯话题本原。循,追溯。
濠水上的桥。
庄子和惠施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完全(是这样)!”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原。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就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怼怼和惠渣渣的辩论大赛
请复述这个故事
背景: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第一回合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惠子
庄子
庄子觉得“鱼”之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与品格?
惠子对庄子诘问的逻辑依据是什么?
心境愉悦,追求自由洒脱
只有鱼才能知道鱼快乐——惠子性格:理性、好辩
第二回合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惠子
庄子
庄子的回答逻辑是什么?
只有我才能知道我知不知道鱼的快乐。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三回合
语气:缓和、冷静、从容
庄子是怎样回答的?
庄子用了偷换概念的方法。关键是“安”字,在惠子那里,“安”的意思是“怎么”,在庄子那里变成了“哪里”。庄子最后说了那句话,你在哪里知道?我就是在桥上知道的。很明显,庄子在这里偷换了概念。
请同学们根据辩论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辩论双方:
辩论内容:
双方观点:
辩论结果:
庄子和惠子。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庄子:吾知鱼之乐。
惠子:庄子不知鱼之乐。
谁也未能说服谁。
庄子为什么非常固执地认为鱼儿是快乐的?
这和庄子超然的思想境界有关。因为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所以他本来就是崇尚自然的,本来就是快乐的,所以他觉得鱼也很快乐。他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庄子觉得天地与我同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1
这场“鱼之乐”的辩论体现了庄子和惠子二人各自怎样的性格、思想?
庄子偏感性,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短文中的“鱼之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外化。
课文解读
惠子偏理性,偏重于知识性的判断。论辩言语严密,逻辑性强,对事物的认知是持以寻根究底的态度,求实而缺乏美学意义上的欣赏。
2
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谈谈你的理解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也快乐。所以庄子说自己是到了濠水时才感到鱼的快乐,否则哪能见到鱼的快乐呢?
课文解读
本文通过写庄子、惠子在濠梁之上关于“鱼之乐”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
课堂小结
庄惠之交
  庄子虽然祖出名门,但是到了庄子这一辈却是贫困潦倒。庄子经常饿着肚子研究学问,可谓家徒四壁。
惠子贵为一国之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庄子的个性喜欢安静,同时又对富贵名利看得很轻。
惠子的个性喜欢热闹,并且对于追求富贵带有极大的热情。
资料助读
 庄子与惠子,由于性格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的基本立场,进而导致两种对立的思路──
一个超然物外,但又返回事物本身来观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论,即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惠子相梁》
惠子相(xiàng)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lǐ)泉不饮。于是鸱(chī)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hè)!’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yé)?”
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威胁我吗?”
小结
这篇短文中,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表明自己鄙弃功名利禄的立场和志趣,讽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鼓盆而歌》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对待生死的态度
《鼓盆而歌》
庄子的妻子死了,惠子(惠施)前往庄子家吊唁 ,只见庄子岔开两腿,像个簸箕似地坐在地上,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着歌。惠子说:“你的妻子和你一起生活,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死,身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歌,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庄子说:“不对的,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那个人将她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自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小结
在庄子看来,生老病死就像四时交替,都只是自然现象而已,人源于自然,再回归自然,不过是正常的生死轮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