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同步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同步教学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11: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虽有嘉肴》
礼记二则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虽”等重点文言词语;(重点)
2.体会两篇短文的句式特点,学习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观点;(难点)
3.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念。(重点)
学习目标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走进作品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 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 》的文章选集,是一部 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 》。与《 》《 》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 , ,记录 等的问答,记述 。

仪礼
儒家
仪礼
周礼
小戴礼记
孔子和弟子
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知识拓展
到西汉前期《礼记》共有一百三十一篇。相传戴德选编其中八十五篇,被称之为《大戴礼记》;本文作者戴圣选编其中四十九篇,称为《小戴礼记》。但东汉后期大戴本不怎么流行,逐渐流失,后以小戴本专称《礼记》。
知识拓展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读出节奏
虽有嘉肴
(男)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
(男)学然后知不足,
(女)教然后知困。
(男)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女)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齐)《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读好对偶
虽有嘉肴
用鱼肉做的菜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 好的 不 味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 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反思 勉励自己
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 教和学 促进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梳理文意
虽 有 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 好的 不 味美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最好的道理 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 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反思 勉励自己
故曰:教 学 相 长 也。
所以 教和学 促进
《兑命》曰:“ 学 学半。”
教别人 自己学习
其此之谓乎?
1.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在论述时首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论证思路
明确论点,理清思路
首先,采用类比论证,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然后,采用道理论证,阐述“学”和“教”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再次强化“教学相长”的观点。
全文逻辑严密,语言精炼。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
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
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并非并列关系,而是主从关系。
思考与启发
②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①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②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③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本文论述了学习要重视实践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即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课文主旨
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虽有嘉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嘉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实践出真知教学能相长
小结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通假字
古今异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词句巩固
一词多义

学学半
同“敩”音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理解
知道

不知其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