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专题2 文言文断句
高分突破——文言文阅读
目录-CONTENTS
01
考情分析
02
考点解读
03
典例引领
04
实战演练
断句,传统称之为“句读”,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对文言句意停顿的判断。断句是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
考点解读
2022版课标中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如下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阅读古代诗文名篇,考查词义理解、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断句、文意理解、写法探究等。
课标解读
整体上看,非选择题占主导地位,但各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占比不尽相同。比如浙江宁波卷没有选择题,而四川南充等地选择题数量和分值远大于非选择题。非选择题更能够体现学生自主阅读的真实感悟与能力,对学生更公平,预估选择题比重较大的地区,将来非选择题比重会增大。
命题趋势
各地出现了一些有新意的试题,形式灵活、内容有趣、指向明确,令人耳目一新。考查根据上下文语境推知信息的能力,还考查了理解文意以及建构语言的能力。注重情境创设,任务驱动。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现实,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部分试题创设真实的情境,交给考生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能让答题过程成为饶有兴味的学习探究过程。
一些考区把古诗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块内。古诗和文言文有着相同的时代背景、文化基础,语言、修辞、主题、思想情感有相通之处,二者融合有基础,将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命题趋势
1.课内文言文选择或划线断句
2. 课外文言文选择或划线断句
考查方向
(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错误的一项是
(3)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
断句方法
一.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文言文常以“曰”“云”“言”为标志写人物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最易被发现,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些表示对话的标志性字词,如“曰、云、言”。但在这里我们需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示例: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分析:这一段中,有表对话的标志性词“曰”,但中间有两句省略了说话人和“曰”,就要特别注意了。
答案: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二、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它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常见可以帮助断句的虚词如下: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表示感叹,前后都要断开。
【句尾语气词】“者、也、矣、兮、焉、耳、而已”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或判断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曷、盍、胡、安、奚、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一般在词前断句,也有在词后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如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是以、无论、岂、岂非”等词,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首时间词】“今、顷之、久之、少顷、未几、已而、一时、是时、既而、俄顷、俄而、忽、忽然”等时间词,前面一般可断句。
【居中连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三、借助名词或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孙权劝学》中“及鲁肃过寻阳”,先用全称,以下“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就不再提姓了。
【常见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做主语其前断句,做宾语其后断句。
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在下。
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卿。
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 。
特殊词语:“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其前断句。
四、通过找动词来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如: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分析:句中动词有“期行、期、不至、舍去、乃至”,因此可区分出五个句子,其中有三个句子省略主语或者是承前主语。
五、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文找虚词判断法。
①表示判断:……者……也、 ……者也、 ……也(注意“者”“也”两词分开与不分开的情况)。
例句: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环滁皆山也。
②表示疑问或反问:奈(若,如)……何、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 其(何)……乎、安……哉(也)、岂……哉(邪)、何……为、况……乎
例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六、借助修辞手法断句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对比、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形成对偶句、排比句,句式整齐,四六句多,这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触类旁通断开几处的效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分析:这段文字之中,句式整齐,多运用四六句,穿插运用五字句,有序而灵动;多运用对偶、对比、手法。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2023·辽宁盘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选文,完成各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远 来 相 视 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
答案(1)生命也是我所想要(喜爱)的,我所想要(喜爱)的还有比生命更厉害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
(2)于是撤军回去,整个郡县都因此得到保全。 15.远 来 相 视/ 子 令 吾 去/ 败 义 以 求 生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1)甚于:超过。苟得:苟且偷生。
(2)遂:于是,就。班军:调动整个军队。获全:得以保全。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语句“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的意思是:(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远来相视”省略了主语“我”,“子令吾去”的主语是“子”,“败义以求生”省略了主语“我”,正确的句读是: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
(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癸亥,大军至白团卫村①下营。人马俱渴,营中掘井,及水辄坏,兵士取其泥绞汁而饮,敌众围绕,渐束其营。是日,东北风猛,扬尘折树。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令下马拔鹿角②,飞矢雨集。军士大呼曰:“招讨使③何不用军,而令士卒虚④死!”诸将咸请击之,杜威曰:“俟风势稍慢,观其进退。”守贞曰:“此风助我也,彼众我寡,黑风之内,莫测多少,若俟风止,我辈无噍类⑤矣。”即呼诸军齐力击贼,张彦泽、符彦卿、皇甫遇等率骑奋击,风势尤猛,沙尘如夜,敌遂大败。时步骑齐进,追袭二十余里。至阳城东,贼军稍稍成列,(2)我骑复击之,乃渡河而去。
(节选自《旧五代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齐师败绩 (2)吾视其辙乱 (3)若俟风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公与之乘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B.刿曰:“可矣。”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契丹主坐车中谓众曰 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D.时步骑齐进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3.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B.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C.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D.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答案1.(1)军队(2)看(3)如果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1)句意:齐军大败。师,军队。(2)句意:我看到他们车辙杂乱。视,看。(3)句意:如果等风停了。若,如果。
2.本题考查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A.不同,连词,和/动词,给,给予;B.不同,助动词,可以/副词,大约;C.不同,动词,对……说/名词,称谓;D.相同,名词,当时/名词,当时;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句意:汉人军队全都来了,只有这么多。今日可全部活捉,然后平定天下。“汉军尽来”写汉军全都来了,“只有此耳”是对汉军形势的判断,“今日并可生擒”是推论,“然后平定天下”是结果。故断为:汉军尽来/只有此耳/今日并可生擒/然后平定天下。
(2023·四川广安·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②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②,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润身:修身养性。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吾 所 谓 宽 者 不 为 苛 急
2.解释下列句中加划线的词。
(1)泉香而酒洌 (2)杂然而前陈者(3)未尝及文章 (4)而民受其弊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其一犬坐于前
B.临溪而渔 而事不弛废
C.酿泉为酒 或异二者之为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案:1.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2. 清 陈列,摆开 曾,曾经 害处(弊病) 3.A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的意思是: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吾所谓宽者”是主语,“不为苛急”为谓语,因此主谓之间可断开,因此正确的断句是: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
2.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思。
(1)句意是:泉水清香并且酒也清。洌:清;(2)句意是: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3)句意是:从来不曾谈文章。尝:曾,曾经;(4)句意是:因而让人民受害。弊:害处(弊病)。
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在/介词,在;B.连词,表修饰关系,不翻译/连词,表转折关系,意思是但是;C.动词,做/名词,情况,情形;D.介词,用/连词,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