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12: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生物试卷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分,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则②一定是脂肪
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D.若③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则③一定是DNA
2.下图甲、乙为显微镜下的物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装片标本
B.若乙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C.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甲的视野比乙暗
D.若甲与乙的放大倍数相差4倍,则整个视野中细胞的数目理论上相差16倍
3.人感染2019-nCoV (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此外某些支原体和细菌感染也可导致肺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支原体都不具备细胞核和细胞器
B.支原体和新冠病毒的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都是四种
C.细菌和新冠病毒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
4.甲、乙、丙为某动物细胞的三种细胞器,测定其中三类有机物的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可以进入甲彻底氧化分解
B.甲含有双层膜
C.乙可能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
D.丙可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
5.核孔结构复杂,至少由50种蛋白质构成,称为核孔复合体,是核内外物质转运的通道,结构如图所示。大分子物质与核孔复合体中的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结合,从而实现“主动运输”过程。错误的是(  )
A.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消耗能量
B.核仁是产生核糖体、RNA和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C.若中央运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RNA运出细胞核
D.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的选择性
6.下列关于科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运用了完全归纳法
B.细胞膜结构的电镜照片属于物理模型
C.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运用了提出假说这一科学方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即设置一个对照组、一个或多个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氧气对酵母菌呼吸的影响
7.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渗透作用实验装置(水和葡萄糖分子可通过膀胱膜,蔗糖分子不可通过),实验开始时长颈漏斗内外液面平齐,记为零液面。实验开始后,长颈漏斗内部液面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漏斗内溶液的吸水能力不断升高
B.a~b段膀胱膜两侧的溶液浓度相等
C.a~b段进出漏斗的水分子数相等
D.a~b段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酶,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8.如图表示不同浓度下,某植物吸收的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速率
B.当光照强度为n时,相同时间内c点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小于d点
C.b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D.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和浓度的共同影响
9.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不利于水果的保鲜
B.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以满足伤口处细胞的有氧呼吸
C.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D.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利于人体细胞的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积累过多的乳酸
10.如图表示在有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体内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⑤表示有关过程,X、Y、Z和W表示相关物质。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Y、Z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ATP
B.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②③④
C.②和⑤过程分别表示C3的还原和CO2的固定
D.光合作用速率小于细胞呼吸速率时,④过程产生的CO2会释放到细胞外
11.菠菜叶绿体的光系统Ⅱ由反应中心、色素复合体和放氧复合体等亚单位构成,其中放氧复合体主要由多肽及与放氧有关的锰复合物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壤缺N和Mg时会影响光系统Ⅱ的形成
B.光系统Ⅱ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C.光系统Ⅱ中的放氧复合体位于叶绿体基质中
D.Mn在光系统Ⅱ的含量较高,是菠菜细胞中的大量元素
12.下图为某昆虫(2N=4)的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处的一个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B.bc段所处的时期细胞正在完成DNA复制
C.cd段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之比为1:1
D.ef细胞内不存在染色单体
13.下列有关细胞衰老、死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B.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
C.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容物流出并引发炎症反应
D.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定部位的细胞会发生自然编程性死亡,这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
14.下列有关中学生物学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和观察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过程 观察现象
A 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后,用低倍镜观察 紫色区域的位置变化
B 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 大部分细胞停留在间期
C 用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 子叶细胞间有橘黄色颗粒
D 用黑藻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叶肉细胞呈正方形,叶绿体绕核运动
A.A B.B C.C D.D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如图中甲、乙、丙所示为组成生物体的相关化合物,乙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巯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蓝藻中丙的种类有4种
B.甲为组成乙的基本单位,乙中含有的甲一般不超过21种
C.由不同的甲形成乙后,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4832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那么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16个H
16.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描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淀粉酶水解淀粉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选择碘液与斐林试剂检测
B.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比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的温度梯度要小得多
D.利用淀粉酶、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来探究酶的专一性,可选择碘液与斐林试剂检测
17.下图表示细胞中与水分子代谢有关的生理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甲、乙、丙
B.结构甲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
C.图甲和图乙过程中都伴随着ATP的合成
D.结构丁上合成多肽链时生成的水分子数等于氨基酸数
18.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30倍。血浆中I-进入滤泡上皮细胞是由钠碘同向转运体(NIS)介导的,如图所示。已知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IS能同时转运Na+和I-,所以不具有特异性
B.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与其运输Na+的方式相同
C.NO3-能够同时影响Na+和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D.哇巴因可抑制钠钾泵功能,从而影响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9.细胞中不同的化合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出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下图为各种化合物及所构成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其中a、b、d和e表示小分子有机物,X、Y和Z表示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代表的元素为 ,d的不同取决于 的不同,通过 反应形成D,D的检测可用 试剂。现有d若干个,在合成含有3条链的D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d的数目为 个。
(2)a的名称是 ,A通常由 条链构成。
(3) 的千变万化决定了B的多样性,人体内物质B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 。
(4)若E为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则e为 。
(5)F为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合成场所为 。
20.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5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种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回答:
(1)科学家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 ,Ⅱ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 (填序号)。
(2)与Ⅰ、Ⅱ、Ⅲ相比,Ⅳ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为 。Ⅴ类生物一定营 生活,原因是 。
(3)以下生物常作为观察和实验的材料:a蓝藻、b绿藻、c豌豆、d果蝇、e噬菌体。其中属于Ⅰ类的有 (用字母a—e作答),属于Ⅲ类的有 (用字母a—e作答)。通常判断某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是 。
(4)图中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 (用①—⑩编号作答),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 (用①—⑩编号作答)。
(5)Ⅳ细胞中,所含有的细胞器为 ,⑨为 。
21.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细胞通过主动运输选择性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常见的主动运输有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和协同转运(间接提供能量)两种类型。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细胞膜上的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它是由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经 加工后,通过 转移到细胞膜上的。
(2)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会使ATP驱动泵发生磷酸化,导致其 发生变化,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 。
(3)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Na+—K+—ATP泵会将Na+运输到肠腔,以维持肠腔中高浓度的Na+。已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时,其转运蛋白会依赖Na+浓度梯度提供的能量同时将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根据上述信息判断,若抑制Na+—K+—ATP泵的活性,则小肠吸收葡萄糖的速率会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其原因是 。
(4)图甲中其基本骨架是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 越多。图甲的a~d的四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 。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过程主要与下图细胞膜上的 (填字母)相关,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2.图甲表示某动物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图乙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图像,图丙表示根尖各区细胞分裂与分化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b、c分别表示的是 、 的含量。
(2)图乙中Ⅱ细胞对应于图甲中的 (填“1”或“2”)时期。Ⅰ中细胞染色单体数为 。Ⅱ细胞中DNA数与染色体之比 2(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可见放射状星射线是由细胞两极的某结构发出的,该结构复制的时间在 ;该结构复制时期,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有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该细胞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时期。
(4)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图丙中 区细胞(填图中的字母),该区细胞特点是 。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 区细胞(填图中的字母)。在③与④过程中,细胞核所含遗传物质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随着细胞的分化程度逐渐升高,细胞的全能性受到的限制作用 (填“增大”或“减小”)。
23.淀粉和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两种主要产物,马铃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茎储存,红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运向块根储存。图a是马铃薯和红薯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及运输示意图;图b为叶绿体中某种生物膜的部分结构及光反应过程的简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物质A是指 ,光反应为过程Ⅱ提供的物质是 ,叶肉细胞中产生蔗糖的场所是 。
(2)如果突然将太阳光照改为等强度的蓝紫色光照,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物质B的含量变化是 。
(3)若将马铃薯叶片处于C18O2的环境,给以正常光照,一段时间后,块茎中的淀粉会含有18O,请写出元素18O转移的路径 (用图中相关物质及箭头表示)。
(4)图b表示叶绿体中的 结构,参与捕获光能的两类色素是 ,分离色素可用 法。
(5)图b膜上发生的光反应过程将水分解成O2、H+和e-,光能转化成电能,最终转化为 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若CO2浓度降低,暗反应速率减慢,叶绿体中电子受体NADP+减少,则图b中电子传递速率会 (填“加快”或“减慢”),图中ATP合酶的作用为 。
试卷第8页,共9页
1.B
【分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S;
(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4)糖类一般是由C、H、O组成.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和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磷脂或核酸.
【详解】A、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所以①最可能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正确;
B、若②是细胞中重要的贮能物质,则②不一定是脂肪,还可能是多糖,B错误;
C、由C、H、O组成的,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④最可能是肝糖原和肌糖原,C正确;
D、若③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则③一定是DNA,D正确。
故选B。
2.D
【分析】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
【详解】A、换用高倍物镜前不需要提升镜筒,A错误;
B、乙为高倍镜下的物像,若乙中物像不够清晰,应转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B错误;
C、低倍镜下视野较亮,因此不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圈,甲的视野比乙亮,C错误;
D、若甲与乙的放大倍数相差4倍,则整个视野中细胞的数目理论上相差44=16倍,D正确。
故选D。
3.D
【分析】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详解】A、细菌和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错误;
B、支原体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彻底水解以后有五种碱基A、T、G、C、U,B错误;
C、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更没有细胞器,C错误;
D、支原体没有细胞壁,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对支原体肺炎和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均无效,D正确。
故选D。
4.A
【分析】细胞器:
(1)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2)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液泡;
(3)不有膜的细胞器:中心体、核糖体。
【详解】A、依据题图可知,细胞器甲含有蛋白质、磷脂和核酸,在动物细胞中,甲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但是只能利用丙酮酸,不能直接利用葡萄糖,A错误;
B、依据题图可知,甲含有磷脂、蛋白质和核酸,说明甲为线粒体,含有双层膜,B正确;
C、依据题图可知,乙含有磷脂和蛋白质,说明乙有膜结构,可能是高尔基体、内质网或溶酶体,可能与蛋白质的加工有关,C正确;
D、依据题图可知,丙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说明丙为核糖体,可存在于大肠杆菌细胞中,D正确。
故选A。
5.B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双层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2)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4)染色质(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A、核孔是一种选择透过性结构,大分子物质进出核孔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为核糖体,B错误;
C、结构决定功能,中央运输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会影响其功能,因此可能会影响RNA运出细胞核,C正确;
D、核孔复合体中的中央运输蛋白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大分子物质与中央运输蛋白的识别与转运,体现了核孔控制物质进出的选择性,D正确。
故选B。
6.C
【分析】1、模型建构法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可以质定性也可以定量,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者其器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有很多,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的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3、归纳法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详解】A、施旺和施莱登运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构成等建立了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从部分动植物得出整体结论,该过程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A错误;
B、照片不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C、细胞膜结构模型的探索过程,科学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再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修正假说的过程,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运用了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不存在对照组,都是实验组,通过相互对比得出实验结论,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和题图可知,膀胱膜是半透膜,水分子能通过,蔗糖分子不能通过,漏斗内是蔗糖溶液,烧杯内是蒸馏水,因此水分子进入长颈漏斗的数量多与水分子进入烧杯的数量,使漏斗内的液面升高,随着内外浓度差的减小,水分子进入漏斗的速率减慢,最终水分子进入长颈漏斗的数量多与水分子进入烧杯的数量达到动态平衡,漏斗内的液面不再升高。
【详解】A、O~a段漏斗内溶液液面不段上升的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少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随着水分子增多,溶液浓度变小,漏斗内溶液的吸水能力不断下降,A错误;
BC、a~b段液面不再上升的直接原因是相同时间内从漏斗进入烧杯中的水与从烧杯进入漏斗内的水的量相同,但由于水压存在,此时膀胱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B错误,C正确;
D、a~b段若向漏斗中加入少量蔗糖酶,则漏斗中的一分子蔗糖被分解为两分子单糖,渗透压变大,液面在初始时间内会上升,D错误。
故选C。
8.D
【分析】分析图示,a点为光补偿点,n点为光饱和点,b点光合速率主要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d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A、在a点,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等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速率,A错误;
B、c点与d点相比,c点的浓度高,光照强度为n时,相同时间内c点暗反应阶段产生的三碳化合物的量大于d点,B错误;
C、b点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
D、据图可知,光合作用强度受光照强度和浓度的共同影响,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较深的伤口里缺少氧气,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合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并大量繁殖。保持透气的环境、避免厌氧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植物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详解】A、低氧和零上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A正确;
B、铁钉扎脚形成较深的伤口,应保持通气,避免厌氧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B错误;
C、稻田定期排水可以促进根的有氧呼吸,避免长时间的浸泡导致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进而导致烂根现象,C正确;
D、慢跑时,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人体细胞有氧呼吸,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积累过多的乳酸,D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W表示水,Z是ATP,Y是丙酮酸,X是三碳化合物;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
【详解】A、据分析可知,X、Y、Z物质分别表示C3、丙酮酸和ATP,A正确;
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产生ATP,①~⑤过程中能产生ATP的有①③④,过程②消耗ATP,B错误;
C、据分析可知,X是三碳化合物,②表示C3的还原,\,⑤表示CO2的固定,C正确;
D、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即④过程产生的CO2会释放到细胞外,D正确。
故选B。
11.A
【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等;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功能;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光系统Ⅱ由反应中心、色素复合体和放氧复合体等亚单位构成,Mg、N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故土壤缺N和Mg时会影响光系统Ⅱ的形成,A正确;
B、光系统Ⅱ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错误;
C、光系统Ⅱ由反应中心、色素复合体和放氧复合体等亚单位构成,其中放氧复合体主要由多肽及与放氧有关的锰复合物组成,光系统II应位于类囊体薄膜上,C错误;
D、Mn属于微量元素,D错误。
故选A。
12.C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为1,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复制后变为2;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ab段处于DNA复制以前,一个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bc段正在进行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1变为2,B正确;
C、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已完成DNA复制,形成了姐妹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之比为1:2,C错误;
D、ef段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着丝粒已经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细胞内不存在染色单体,D正确。
故选C。
13.C
【分析】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细胞的生命历程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生长、成熟、衰老和死亡几个阶段。衰老死亡的细胞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同时新生的细胞也不断从相应的组织器官生成,以弥补衰老死亡的细胞。细胞衰老死亡与新生细胞生长的动态平衡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
【详解】A、衰老的细胞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A正确;
B、衰老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相对于新生的细胞,功能减退,B正确;
C、细胞凋亡时,细胞内容物不会流出,不会引发炎症反应,细胞坏死会引发炎症反应,C错误;
D、特定部位细胞编程性死亡有利于器官的正常发育,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质壁分离过程中,液泡变小,细胞液颜色变深,细胞吸水能力增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详解】A、用0.3g/mL蔗糖溶液处理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装片,由于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紫色的液泡逐渐变小,颜色逐渐变深,即可通过观察紫色区域的位置变化确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
B、分裂间期占细胞周期的90%-95%,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大部分细胞停留在间期,B正确;
C、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因此用苏丹Ⅲ染液染色的花生子叶切片,可观察到子叶细胞中有橘黄色颗粒,C正确;
D、黑藻叶肉细胞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围绕大液泡运动,D错误。
故选D。
15.BCD
【分析】分析题图:
甲图所示的结构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乙图所示化合物为一个由α、β、γ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该多肽共含271个氨基酸、4个二硫键(-S-S-),每个二硫键是由两个巯基(-SH)脱去一分子氢形成的;
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苷酸的结构简式,是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
【详解】A、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两种核酸DNA和RNA,含有核苷酸的种类共有8种,A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甲是氨基酸,乙是蛋白质,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21种,B正确;
C、已知组成乙的氨基酸有271个,含有3条肽链和4个二硫键,因此在该蛋白质的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271-3)×18+2×4=4832,C正确;
D、如果甲中的R为C3H5O2,则由两分子甲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H的个数=2×(4+5)-2=16个,D正确。
故选BCD。
16.ABD
【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详解】A、斐林试剂的使用要加热,对温度的控制有干扰,因此斐林试剂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胃蛋白酶的适宜pH是1.5-2.0,所以利用胃蛋白酶、蛋清来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不能设置成3、7、11,B错误;
C、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是在最适温度附近进行,所以比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的温度梯度要小得多,C正确;
D、蔗糖是否分解加碘液都不变色,所以不能用碘液鉴定,应选用斐林试剂,D错误。
故选ABD。
17.ABC
【分析】据图判断: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粗面型内质网。
【详解】A、生物膜系统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结构构成,甲为线粒体膜,乙为叶绿体膜,丙为粗面型内质网膜,A正确;
B、结构甲为线粒体,其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葡萄糖和水,B正确;
C、结构甲表示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ATP的合成,图乙结构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的合成,C正确;
D、丁为核糖体,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生成的水分子数目等=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D错误。
故选ABC。
18.ABC
【分析】根据题图分析: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 30 倍,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能量来自于钠离子的顺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
【详解】A、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同时转运Na+和I-,不能转运其他离子,所以其具有特异性,A错误;
B、甲状腺滤泡细胞内的I-浓度是血浆中I-浓度的 30 倍,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的方式为主动运输,运输 Na+进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钠钾泵运输Na+出细胞的方式消耗ATP为主动运输,B错误;
C、硝酸根离子(NO3-)可以与I-竞争NIS,因此NO3-能够影响I-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C错误;
D、哇巴因是钠钾泵抑制剂,会抑制Na+运出甲状腺滤泡细胞,导致细胞内外Na+浓度差变小,钠碘同向转运体运输I-时需要借助Na+的浓度梯度产生的电化学势能,因此哇巴因可抑制甲状腺滤泡细胞吸收碘,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D正确。
故选ABC。
19.(1) N和P R基(侧链基团) 脱水缩合 双缩脲 203
(2) 核糖核苷酸 1##一
(3) 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磷酸、脱氧核糖、4种含氮碱基(A、T、G、C)
(4)葡萄糖
(5)光面内质网
【分析】据图分析,C、H、O三种元素组成了小分子有机物e,说明e是一种单糖,E是由该单糖为基本单位形成的多糖。B和D组成染色体,A和D组成核糖体,D和F组成生物膜,推测D是蛋白质,则d是氨基酸,那么Y是N元素,A是RNA,B是DNA,F是磷脂。所以推测a、b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详解】(1)B和D组成染色体,A和D组成核糖体,D和F组成生物膜,推测D是蛋白质,则d是氨基酸,那么Y是N元素,A是RNA,B是DNA,F是磷脂。所以推测a、b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故X代表的元素为N和P;d为氨基酸,氨基酸的不同取决于R基(侧链基团)的不同,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D(蛋白质),D的检测可用双缩脲试剂。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现有d若干个,在合成含有3条链的D过程中,共产生200个水分子,则d的数目为203个。
(2)结合(1)的分析,a为核糖核苷酸,A是RNA,A通常由1条链构成。
(3)结合(1)的分析,B为DNA,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决定了B的多样性,人体内物质B(DNA)彻底水解后,产生的物质是磷酸、脱氧核糖和4种含氮碱基(A、T、G、C)。
(4)若E为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则E为糖原,e为葡萄糖。
(5)F为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D为蛋白质,故F为磷脂(脂质),其在真核细胞中的合成场所为光面内质网。
20.(1) 差速离心法 ②
(2)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寄生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独立的代谢系统
(3) d b 含有中心体
(4) ① ②⑤⑥
(5) 核糖体 拟核
【分析】题图分析,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高等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蓝细菌)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图中①为中心体,②为线粒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细胞核,⑥为叶绿体,⑦为细胞壁,⑧为细胞膜,⑨为拟核,⑩为光合片层。
【详解】(1)科学家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O2是有氧呼吸作用的产物,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CO2,场所为线粒体,故Ⅱ细胞中CO2浓度最高的结构是②线粒体。
(2)Ⅰ、Ⅱ、Ⅲ为真核生物,Ⅳ为原核生物,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有Ⅳ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Ⅴ病毒是一类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因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无独立的代谢系统。
(3)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故属于Ⅰ类的有d,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属于Ⅲ类的有b。通常判断某细胞为低等植物细胞的依据是含有中心体这一细胞器。
(4)图中与细胞分裂时纺锤体形成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①中心体,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②线粒体、⑤细胞核、⑥叶绿体。
(5)Ⅳ细胞(原核细胞)中,所含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⑨为拟核,是环状DNA所在的区域。
21.(1)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囊泡
(2) 空间结构 先逐渐增大后趋于稳定
(3) 降低 Na+—K+—ATP泵的活性受到抑制会使Na+的运输减弱,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
(4) B(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 bcd C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分析】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关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是蛋白质,不同生物和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上的载体有差异,能量可来源于a. 偶联转运蛋白:ATP间接提供能量的协同运输;b.ATP驱动泵:ATP直接提供能量;c.光驱动泵:光能驱动。
【详解】(1)ATP驱动泵是一种载体蛋白,其合成和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质膜上的ATP驱动泵在核糖体合成,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后,通过囊泡运输到质膜上。
(2)ATP驱动泵直接水解ATP释放磷酸基团,磷酸基团使ATP驱动泵磷酸化并伴随着能量的转移,ATP驱动泵被磷酸化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从而驱动离子的跨膜运输。由于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当细胞的呼吸作用强度持续增大时,一定范围内,能量供应增加,ATP驱动泵转运离子的速率会增加,但是ATP驱动泵数量有限,被转运的物质含量有限,速率增加到一定值后会保持相对稳定。
(3)分析题意可知,转运蛋白同时将 Na+和葡萄糖运输到细胞内, Na+浓度梯度为该过程提供了能量,若抑制 Na+ - K+ -ATP泵的活动,则Na+运输受抑制,导致肠腔的Na+浓度降低,从而导致Na+浓度梯度降低,影响葡萄糖运输时的能量供应,进而导致葡萄糖的运输速率降低。
(4)图甲(细胞膜)中其基本骨架是B磷脂双分子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图甲的a~d的四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顺浓度梯度的自由扩散)、c(借助通道蛋白运输的协助扩散)、d(借助载体蛋白运输的协助扩散)。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首先需要识别对方,该过程主要与下图细胞膜上的C(糖蛋白)相关,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2.(1) 染色体 染色单体
(2) 2 0 大于
(3) 分裂间期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末期
(4) b 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d 不会 增大
【分析】1、分析甲图:图中a是DNA,b是染色体,c是染色单体。1中不含染色单体,染色体:核DNA=1:1,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间期和有丝分裂末期;2中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
2、分析乙图: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Ⅱ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3、分析图丙:图中a表示根冠区,b表示分生区,c表示伸长区,d表示成熟区,其中只有分生区的细胞具有细胞分裂的能力;图中①②表示细胞的分裂,③④表示细胞的分化。
【详解】(1) 由甲图可知,1时期c为0,2时期c为8,所以c是染色单体。由于2时期a=c=8,所以a是DNA,故a、b、c分别表示的是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含量。
(2)图乙中Ⅱ细胞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1:2:2,对应于图甲中的2时期。Ⅱ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数之比为1:2,DNA包括核DNA和质DNA,所以Ⅱ细胞中DNA数与染色体之比大于2。
(3)放射状星射线是由细胞两极的中心粒发出的,该结构复制的时间在分裂间期;该结构复制时期,细胞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化有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该细胞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分裂末期。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在细胞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逐渐扩展成细胞壁,而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 观察图丙中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b分生区细胞,因为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该区域细胞特点是呈正方形,排列紧密。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要求细胞具有成熟大液泡,宜选择d区细胞,③和④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受到的限制作用会增大。
23.(1) CO2 ATP和NADPH 细胞质基质
(2)升高
(3)C18O2(或A)→C3(或C)→磷酸丙糖→蔗糖→淀粉
(4)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纸层析法
(5) NADPH 减慢 催化,运输
【分析】1、图1Ⅰ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的CO2的固定,Ⅱ是暗反应中的C3的还原阶段。从图中可以看出,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其产物磷酸丙糖可以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淀粉,也可以被运出叶绿体,在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基质中合成蔗糖,蔗糖可以进入液泡暂时储存起来;蔗糖也可以通过韧皮部被运至块茎或块根细胞,继而合成淀粉。2、由题意分析可知,对于物质跨膜转运时的能量可由ATP 直接提供,亦可借助 H+浓度梯度。有氧呼吸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和少量[H],并释放出少量能量,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基质,第三个阶段是[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能量,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
【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物质B与A生成物质C,则物质A是CO2,B是C5化合物,C是C3化合物。过程Ⅱ为C3的还原,该过程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由图可知,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磷酸丙糖到细胞质基质中去磷酸化继而反应生成蔗糖。
(2)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B是C5化合物,如果突然将太阳光照改为等强度的蓝紫色光照,其他条件不变,色素吸收、传递、转化的光能增强,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NADPH增多,则C3的还原成C5增强,短时间内,CO2和C5固定成C3速率不变,总的来说,C5含量会上升。
(3)由图可知,将马铃薯叶片处于C18O2的环境,C18O2进入光合作用过程暗反应中生成C3,被还原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形成淀粉,故C18O2转移的路径为C18O2(或A)→C3(或C)→磷酸丙糖→蔗糖→淀粉。
(4)图b表示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结构,上面有光合色素,参与捕获光能的两类色素是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5)在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NADPH中的能量和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若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将会影响暗反应的速率,暗反应速率减慢,导致叶绿体中NADP+减少,根据图b可知:NADP+与H+在电子的作用下结合生成NADPH,若NADP+减少,则图b中电子传递速率减慢。图中ATP合酶的作用为催化剂,催化ATP合成,也可作为载体蛋白,协助H+运输。
答案第12页,共13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