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四年级阅读专题——谈感受
在做阅读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题型:
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遇见这样的题型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
这篇文章给你什么启示呢?
一、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管谈什么感想和感受,必须要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来谈,不能凭空而论。
二、透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在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应该与作者的思想观点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他的基本观点。
三、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定要真情实切。
四、针对某种和文章内容有关的社会现象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在读懂文章主要内容和弄清作者思想观点的前提下,我们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时候,要围绕中心,结合生活实际来谈。
总之,
写事、写人的文章一般是要赞美(或批评)某种现象;
写景、物的文章要表达喜爱之情;
童话故事、寓言一般要说明一个道理。
要练习针对文章特点去归纳中心谈感受。
阅读题谈体会感受是考察你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能力,因此,在平时读文章时,一定要养成边读边划边思考的习惯,要深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答题准确。
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感受。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和自己的感受准确地表达出来。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 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 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 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 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 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 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读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
(2)“假若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2、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我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 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 )有物质上的给予,( )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 人。
读文章,联系上下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我要启程了
我要启程了。妈妈,你却哭了。
我要启程了。昨天黄昏时我告诉你,说天边飞过一队大雁,你默默凝视着我,为什么目光里经闪过一丝黯然?今天早 上,我把自己在雁阵里的位置指给你看,你却哭了,问:“为什么不能晚点儿......比如说明天......”
心永远属于你,妈妈,但翅膀不属于巢。我要启程了,因为我是雁。
我要启程了。小木屋里昏黄的油灯,整整亮了一夜,你坐在我的床头,就想守护我小时的那只摇篮。一定是想起了那 些雨横疯狂的夜晚,想起了你怕雷声的小雏雁是怎样颤颤地依偎在你的身边;一定是想起了你曾注入他的一切,生命、青春和勇敢,想起了他给你带来的一切,幸福、未来和尊严;一定是想起了那条路,那条你没能飞完的路,又要有一双更有力的翅膀,铺向金秋的蓝天......是的,一定是想起了这一切,因为妈妈哭了。
我要启程了。是怕打湿了我的双翼吗?你转过身,悄悄擦去泪珠,又最后叮嘱我,别忘了回家的路。
放心吧!妈妈。无论我要飞多高多远,无论这飞翔里有多少风暴,多少艰难,只要有你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 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为你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
我要启程了。再见,妈妈。
再见了,我的巢。
读“只要有你的祝愿,就没有什么能把我的翅膀折断,我也就一定能为你衔回绿色,衔回绿色的春天”这句话,联系上 下文,谈一谈你的感受。
2、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刺猬理发
一只刺猬总觉得自己的刺不如小松鼠的毛柔软、光滑,也没有那种黄黄的美丽的颜色。于是他决定找理发专家猴子商量个办法。他来到理发店,向猴子说明来意。自作聪明的猴子把刺猬的刺全拔光,然后用胶水把松鼠的毛粘到刺猬身上,刺猬回到家里,对着镜子前看后看,一身绒毛金黄发亮,他十分满意。“啊,太阳下山了。”刺猬的肚子饿了,他便来到村边的瓜园里偷瓜。往日,这是很容易的事,他只要就地一滚,身上的硬刺就可以把瓜扎上,可是现在却毫无办法,他还没学会用爪子摘瓜呢~平时拿他毫无办法的看园狗,这下可来了报复的机会,冲上去,一口就把他咬死了。
1·照样子,用画线字写句子。
他只要就地一滚,身上的硬刺就可以把瓜扎上。
2·看园狗这次为什么一口就把刺猬咬死了?
3·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什么?
牛顿的故事
牛顿小时候学习并不用功,但他兴趣很广泛。有一天,牛顿自己做了一架小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都围拢过来看。一个同学怪声怪气地说:"你这小风车外型还可以,可它为什么会转动,你懂得这原理吗 "因为这位同学平时学习成绩好,看到牛顿在他面前表演,所以不服,牛顿一时答不上来,脸就红了。那位同学劲头更足了:"自己做的东西自己讲不出原理,说明你只不过和木匠一样!"牛顿被他这番话羞得无地自容,他哭丧着脸,走开了。
夜深了,小牛顿还在想白天发生的事,他下定决心认真学习。小牛顿自从立志勤学后,好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没多久,他的学习成绩就赶上来了,而且超过了骂他是"木匠"的那位同学,成为班里的优秀生。
读了牛顿的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牛顿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启示:
1、机会很普遍,可以说是到处都有,什么都可以是,就看你有没有慧眼去发现,发现后有没有能力去把握好。
2、启发我们要在生活中细心观察,把这当成习惯,就能有成功。
敬重卑微
①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②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③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④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扰,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⑤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⑥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灭。
⑦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⑧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⑨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1.将短文括号中不恰当的拼音或词语划掉;在第⑨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解释词语。
卑微: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