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道之行也
课前自学
(一)读一读,记住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写法和意义。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
选贤与(jǔ)能:“与”通“举”,选拔。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知识积累
1、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2、关于“仁政”的诗歌积累
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李隆基《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莫取金汤固,长令宇宙新。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 ——杜甫《有感五首》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陈子昂《感遇》
时清政事少,日永直官闲。 ——徐铉《早春左省寓直》
3、了解作品及背景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他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此番言论。
课堂活动
(一)积累知识
1、《礼记》, 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 编纂,故亦称《小戴礼》。
2、“五经”包括 、 、 、 和 《礼记》 。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 题目解说。
“大道”可以理解为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以此为题,不仅提示了文章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2)多形式朗读,根据课文注释翻译文章。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2.句段品读。
(1)本文用哪两个字来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想社会?
(2)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意思相近的语句是:
(3)“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在文中划出有关文字回答。
3.合作探究。
(1) 用自己的话归纳大同社会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
(2)“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试举例说明)
24 大道之行也
(一) 1、儒 戴圣
2、《诗经》《尚书》《易经》《春秋》
(二)1.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全文的总结语。
2、(1)大同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故外户而不闭。
(3)“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3、(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示例:(也可举人物和相关故事)
孔子:大同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陶渊明:世外桃源
洪秀全;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孙中山:民族、民生、民权,天下为公
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概念)
温家宝总理提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 (也可举人物和相关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