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发展
第五章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协调人地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GEO? POWERPOINT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
图5.7 被采访者对20年后的期望
20年后,我希望……
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 《2032:我们期望的未来》
阅读教材108页【自学窗】,从生产力水平、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3方面归纳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BC89EF96-8CEA-46FF-86C4-4CE0E7609802}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人类历史时期
人地关系特点
后果
采集渔猎时代
农业社会
工业社会
后工业化时期
改造自然
崇拜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和谐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人地关系开始不协调
环境对人类制约较强,人类对环境影响较弱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谋求人地协调的道路
环境趋于恶化
环境问题不严重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目录
CONTENTS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次工业革命
起因
工业革命
不断发展和推进
环境问题
不断严重和凸显
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无法根本解决
从根本上改变观念
1930年,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55年,日本四日哮喘病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联合国召开了一系列环境与发展会议,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探索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①可持续
不只顾短期利益、"杀鸡取卵"
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坚持科学发展
不放弃 不减慢 不倒退
②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成型
1.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可持续发展系统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组成
(读p102 可持续发展系统示意图)
2. 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増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系统中直接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环节是:
人的管理调控
可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基础
目的
条件
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改变生产方式
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生活质量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3
可持续发展内涵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案例: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教材p103)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标志着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探讨走向实际行动,并为全球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指导性框架。
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2016 —2030 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 该议程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是《21世纪议程》实施计划的深化。
实现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目的是什么?
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
生态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公平性原则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持续性原则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全球已有127个国家承诺碳中和
共同性原则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各国共同的任务,需各国参与。地区性问题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加入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
3
可持续发展原则
1、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动物的生存。
2、“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3、发达国家把一些严重污染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4、围湖造田
5、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
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
6、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美国退出另一份有关气候问题的协议《京都议定书》。
7、修建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留出活动通道
符合公平性原则
违背持续性原则
违背公平性原则
违背持续性原则
符合持续性原则
违背共同性原则
谈一谈以下行为违背或遵循了哪些原则?
符合公平性原则
案例: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教材p103)
实现这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分别遵循了什么可持续原则?
公平性
持续性
共同性
合作探究
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P104
CO ?排放,发达国家负主要责任
资源消耗,二者均负有责任
生态破坏,发展中国家负主要责任
体现共同性、公平性原则
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在哪?
2、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因?
二者的能力不同(财力、技术)
在环境恶化中,起到的作用不同
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①“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发展机会上的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②根据这个原则,发达国家应率先减排,并给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③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共同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碳中和 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 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中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碳中和
目录
CONTENTS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一企业一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世界观、价值观、伦理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深刻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读图:说明政府、企业、公众的责任各是什么?
1、 政府是环境监管主体,通过教育、立法、政策引导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
2、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生产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最直接,影响程度也最大。所以,企业必须在生态保护中担当责任主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3、公众是环境保护的主角,推进绿色发展人人有责,践行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活方式;同时,公众也是企业和政府的监督者。
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 有职责 领导方式可持续
企业 有责任 生产方式可持续
个人 有义务 生活方式可持续
-01
… …
… …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指导,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力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主要靠政府的政策指导,也需要企业和公众的积极参与,力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从公平性原则看,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国政府在消除贫困领域已取得巨大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2020年11月23日后,中国再无贫困县。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2020年11月23日后,中国再无贫困县
教育扶贫
发展特色产业
转移就业
基础设施建设
异地搬迁
提高脱贫致富
的知识和技能
因地制宜
激活发展动力
促进就业,
勤劳致富
提供便捷的交通、
良好的环境
改善生存条件
增加就业机会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教育扶贫:
实施自主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全覆盖,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做好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贫困家庭脱贫致富。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发展特色产业:
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生产本地特色明显、附加值较高农产品,带动就业与经济增长。如“一村一品”等发展模式,有效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转移就业:
组织贫困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通过与区外劳务需求对接,引导劳动力转移就业。
1
消除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文体、广电、电信公共服务,改善贫苦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贫困人口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1
消除贫困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
贫困
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阻碍可持续发展
思考:图中措施对消除贫困有哪些作用?
异地搬迁:
对居住在深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地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政府新建住房及配套基础设施,保障易地搬迁贫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依托小城镇、工业园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就业和稳定脱贫。
2
发展绿色经济
(1)对发达国家而言,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是减少碳排放;
(2)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绿色经济的重点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人们将基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经济称为“褐色经济”,提出与之相对的“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
2、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主要靠企业的参与实践,也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公众的监督,力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工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态农业
能源和能量碳排放
资源和物质的利用
共同之处: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循环利用物质和能量
使用太阳能、风能等代替煤炭、石油,大力发展新能源
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保护森林等绿色空间,提高碳汇能力
以多次使用替代一次性使用,延长产品寿命,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污染物排放、检测和治理,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Intel英特尔】PC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亿3千万商用PC,其中台式机占七成,笔记本占三成。在PC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台式机的碳足迹超过了900公斤,远高于笔记本的400公斤出头。
绿色PC如何绿色?
定义与设计阶段
制造和交付阶段:采用大量的绿色技术来节能高效
使用过程:
循环阶段:废弃PC的循环再利用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2
提倡可持续消费
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可持续消费旨在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每个人都应成为可持续消费的践行者。
思考:你还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可持续消费行为吗?
例如:垃圾分类回收利用;闲置物品互换;废旧电子产品回收;清洁居室时多用扫帚,尽量少使用吸尘器;尽量选购小排量汽车或电动汽车,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废报纸可以擦玻璃,不留水渍;废弃盒子稍加裁剪可制作成储物盒;购物使用环保袋、纸张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
以公众参与为主,也需要政府的指导和企业的参与,力图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减量、重复使用、回收、再生”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背景
内涵
原则
消除贫困
发展绿色经济
提倡可持续消费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与发展国际大事件
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课堂小结
工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态农业
五常米宣传片
课后活动:在学校中进行闲置物品交换
1.你的闲置物品包括哪些?想要交换的物品有什么?
2.通过社交平台,发起“闲置物品交换”话题。参与者需要整理出自己的闲置物品,通过“拍照”“描述”“上传”等步骤,完成闲置物品的信息介绍。参与者通过浏览他人的闲置物品,找到想要交换的物品,通过线上联系,达成交换协议。
闲置物品交换示意
3.向学校申请场所,举办“闲置物品交换”活动。已达成交换协议的人可在此完成交换,其他人也可在现场进行物品交换。
4.未完成交换的衣物、文具等可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生。
生活中的闲置物品如果直接丢弃,既增加了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也是资源浪费。我们可以在学校创建一个平台,用来进行闲置物品交换(下图)。
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
活动Activity-1
… …
… …
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洄流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P PT
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Concepts
壹
早 年 的 余 村
盲目追求经济增长
现 在 的 余 村
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阅读130页,认识传统发展理念及其带来的问题;对比新旧观念,明确各自特征
根据表格信息,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说明理由。
上述两种生产致富方式中,哪一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为什么?
活动Activity-2
… …
… …
C方案。侵蚀量最少,涵养水源的能力最强,对地理环境的破坏最小;虽然3~8年内总收入最低,但和其他方案差距并不大,长远上其总收入远远超过其他方案。
乙山村。该方案积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中草药和葡萄的种植既发展了经济,产生了经济效益,还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村里依然是青山绿水,因此也实现了村里脱贫的社会效益。
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Transforming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ls
贰
阅读130页,认识传统发展理念及其带来的问题;对比新旧观念,明确各自特征
【自主学习】精度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认识传统发展模式,如目的、带来的后果等
与传统发展模式对比,可持续发展模式有何优势,其包括哪三方面内容
根据132页“阅读”,归纳各类资源的地位、在开放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根据134页“阅读”,思考滇池水污染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我们可以为可持续发展做些什么?
议一议,国家为何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活动Activity-2
… …
… …
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被蚕食,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规划、节约土地,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改善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毛乌素沙漠的前世今生
毛乌素地区历史上的开发与现在的开发有什么不同?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和内蒙古两省交界处、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是中国的四大沙地(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之一,总面积4.22万平方公里,也被称为驼城,意为沙漠之城
材料一:毛乌素沙漠并非天然形成的沙漠。历史上这里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牧民不加节制的开垦与开发,迫使“沙进人退”,最终形成茫茫大漠。
材料二:1959年政府出钱,百姓出力,治沙造林,兴建防风林带,引洪淤地。经过七十年的人工干预和治理,使大约90%的沙漠得到了成功治理。在此基础上,当地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
0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What 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不合理开发
可持续发展
草地
沙漠
绿化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毛乌素沙漠的前世今生
毛乌素沙漠治理后在生态、经济、社会方面有哪些变化?
生态:沙漠化得到有效遏制、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变
经济: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社会:就业机会增加
材料三:1959年,政府发布治沙补贴政策,榆林人民一起挺身抗沙、治沙。2020年根据陕西省林业局发布数据,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实现了区域性的荒漠化逆转。如今的毛乌素沙漠已经成了林地、良田、草地。榆林的风沙区大棚种植、育苗、沙漠旅游等蓬勃兴起,全市从事沙产业的企事业单位达150多家,年产值4.8亿元,从业人员10万余人。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毛乌素沙漠的前世今生
材料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历史上毛乌素地区的牧民对土地不加节制的开垦与开发
榆林解放时,城区几乎已陷入沙漠中,当地流传一首歌谣:飞沙走石家无粮,人老几辈住坯房。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
榆林治沙所显现出来的良好效果,让同处于毛乌素沙漠区域的宁夏和内蒙古也深受启发。从上世代60年代起,在国家主导下,宁夏、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各自规划,国家林业部三北局审批并作指导,三省区一起开始了半个多世纪的治沙工作
违背了持续性原则
违背了公平性原则
符合共同性原则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毛乌素沙漠的蜕变之路
结合材料,概括政府、企业、个人在毛乌素治理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国家林业局建设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旨在深入探索和实践不同沙化类型区防沙治沙政策机制、技术模式、产业发展和管理体制。
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是中国第一座灌木生物质发电厂。该企业带动农牧民继续从事农牧业生产劳动,使农牧民获得土地收益和劳动报酬双重收入。
榆林人民在政府领导下,与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斗争,到如今,绿油油的林草使毛乌素沙地望而却步。榆林治沙人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英雄。
政府监管、组织;企业实施;个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