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下)历史开学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下)历史开学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3 10:25:59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下)历史开学2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
1.(2分)“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大量的人类化石、10万余件石制品具有人工砍砸痕迹的骨片。”材料反映出(  )
A.北京人的生产情况 B.北京人的定居生活
C.北京人的生活环境 D.北京人的进化进程
2.(2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2分)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以下选项中,与如图中①处代表的时期对应正确的是(  )
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 B.盘庚迁殷,青铜灿烂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4.(2分)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5.(2分)春秋时期,我们的家乡衡阳在(  )
A.齐国 B.楚国 C.秦国 D.赵国
6.(2分)“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秦国的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周王室衰落 B.强化了对地方控制
C.促进民族交融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7.(2分)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排斥异己
C.放权于侯国 D.平定叛乱
8.(2分)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是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是由秦朝时期司马迁所著
9.(2分)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医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医圣”。他是(  )
A.蔡伦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10.(2分)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的是(  )
A.发展丝织业,蜀锦行销三国
B.修建水利工程
C.发展造船业,促进海上贸易
D.“挟天子以令诸侯”
11.(2分)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司马懿控制了魏国 B.曹魏灭蜀
C.司马爽改国号为晋 D.西晋灭吴
12.(2分)如图是我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迁
13.(2分)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  )
A.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成良田
B.种植水稻,并进行育秧移栽
C.犁耕改进,施用粪肥技术得到推广
D.福建、广东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14.(2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农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张衡
15.(2分)胖虎同学在对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进行探究学习中,搜到了这张人物图片(扑克牌红桃K的原型),并做了相应的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
A.他是法兰克王国国王 B.他将帝国一分为三
C.他鼓励基督教的发展 D.他被称为“查理曼”
16.(2分)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
A.阿拉伯帝国 B.中国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17.(2分)“当宣布登基的时候,他宣誓效忠于1789年的革命原则,也就是说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这里的“他”是(  )
A.克伦威尔 B.华盛顿
C.拿破仑 D.亚历山大二世
18.(2分)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与下列结构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美国内战②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③明治维新
B.①美国内战②改革非常彻底,快速推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明治维新
C.①独立战争②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③明治维新
D.①美国内战②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③大化革新
19.(2分)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Europe became a“powder keg”,waiting for the spark that Make it explode.汉语翻译: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粒火星是(  )
A.涂油子弹事件 B.国会纵火事件
C.波士顿倾茶事件 D.萨拉热窝事件
20.(2分)1920年底至1921年初苏俄的工人中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部分城市爆发了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据此背景1921年春苏俄调整政策开始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
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21.(2分)作出二战后建立联合国重要决定的会议是(  )
A.大陆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2.(2分)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起,演变成了美英法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而早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南联盟,并炸了中国驻南大使馆。这充分说明(  )
A.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23.(2分)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两极格局→多极趋势→一超多强
B.一超多强→两极格局→多极趋势
C.多极趋势→两极格局→一超多强
D.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趋势
24.(2分)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
A.毒品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问题 D.种族主义问题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16分)纵观历史,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完善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实行资产阶级的议会制、内阁制、两党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
--《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极小,没有权力管理州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各自为政,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这些情况使美国的有识之士感到忧虑,他们认识到,只有通过制定宪法,加强中央集权,才能使这个新生国家免于夭折。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4分)材料一图一秦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为以后历朝沿用?图二汉武帝颁布的哪一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2)(4分)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实行这些制度的意义是什么?哪部法律文献颁布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3)(4分)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制定宪法的背景。并指出针对这些情况美国制定了哪一部法律对权力进行分配?
(4)(4分)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制度选择的认识。
26.(16分)材料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
材料二: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也要来自世界各地。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材料三:“世界村”是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科技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地球上的时空距离,国际交往日益频繁便利,因而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村落。
材料四:如图
(1)(4分)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
(2)(4分)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的影响。
(3)(4分)结合近、现代以来的科技进步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4)(4分)“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中国的倡议对世界的发展有何影响?
27.(20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探究:
材料一:“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
材料二:鞅少好刑名之学……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四: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探究1(3分).材料一中“相桓公”的人是谁?请说出他辅佐桓公“霸诸侯”的两条措施?
探究2(3分).从材料二指出商鞅的观点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家学派?
探究3(3分).从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三条措施。
探究4(4分).导致“白鹭官”后人生活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探究5(4分).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在生活习俗上进行了哪些改革?
探究6(3分).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启示?2023-2024学年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九年级(下)历史开学2月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2分)
1.
【考点】北京人.
北京人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北京人制作石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解答】由材料“北京猿人遗址发现大量的人类化石、10万余件石制品具有人工砍砸痕迹的骨片。”可知,北京人能够制造打制石器,这反映了北京人的生产情况,A正确;这不是反映北京人的定居生活、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和北京人的进化进程,BCD项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成了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故选:A。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禹建立夏朝的有关内容。
3.
【考点】盘庚迁殷.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盘庚迁殷,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A.“大禹传启,天下为家”是夏朝的史实,排除。
B.根据所学,夏朝的下一个朝代是商朝,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而商朝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符合题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特征,排除。
D.“思想活跃,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史实,排除。
故选:B。
【点评】记忆夏商周的更替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4.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题干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反映出西周诸侯要承担一定的义务。考察了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传位制度,郡县制是秦朝的制度,行省制是元朝的制度。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承担一定的义务。达成巩固统治的目的。
故选:B。
【点评】注意四个选项中各个制度出现的时间和内容。
5.
【考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春秋争霸1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应把握春秋时期楚国管辖的地区。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春秋时期”“衡阳”,结合所学知识:衡阳在今天的湖南省,春秋时期,楚国统治着今天湖南、湖北等南方的广大地区。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管辖的地理区域。
6.
【考点】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了商鞅变法相关知识,把握与“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任贵族。”相关的商鞅变法的措施。
【解答】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引起的变化。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商鞅变法使得贵族失去原有的地位,通过军功,士兵可以成为贵族,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商鞅变法主要内容的理解。
7.
【考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是对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的目的考查.
【解答】试题“汉武帝雄才大略,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等内容是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他在位时期,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要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故选:A。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汉武帝采取的大一统的措施及目的熟知程度.
8.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和《史记》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史记》的相关知识,注意关键词“正确的是”。
【解答】根据课本所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史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
【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张仲景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张仲景的相关史实。
10.
【考点】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三国鼎立的形成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东汉末年,各地出现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彼此长期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挟天子以令诸侯,重用人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ABC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的相关知识点.
11.
【考点】西晋的建立及八王之乱.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西晋的统一的相关史实。
【解答】公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晋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标志性事件的相关史实。
12.
【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东晋的建立,知道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
【解答】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处的政权东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晋的建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江南的开发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知道魏晋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不包括福建、广东成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解答】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人的大量南迁等因素,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过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劳动,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并进行育秧移栽;犁耕改进,施用粪肥技术得到推广,所以ABC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
【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贾思勰的贡献.
【解答】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A祖冲之是数学家;C郦道元是地理学家;D张衡是天文学家。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为农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15.
【考点】法兰克王国与查理曼帝国.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查理曼帝国,知道查理曼死后,查理曼帝国分裂。
【解答】图片人物是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是法兰克王国国王,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被称为查理曼帝国,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故与史实不符的是他将帝国一分为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查理曼帝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
【考点】日本的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大化改新.
【解答】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通过政变上台,孝德天皇实行改革,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
故选:B。
【点评】掌握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17.
【考点】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应重点掌握拿破仑。
【解答】A.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B.华盛顿是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C.1804年,拿破仑制订了《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认了民事权利平等、废除贵族特权、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这是人类历史上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依据题干“尊重人权、自由、平等,他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通过这个民法,确立革命的原则”判断是拿破仑。
D.亚历山大二世领导了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故选:C。
【点评】本题把拿破仑与克伦威尔、华盛顿和亚历山大二世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他们的主要贡献。
18.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三大事件反映的是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大。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862年9月,林肯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故①是美国内战;②是废除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③是明治维新,A项正确;改革非常彻底,不符合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史实,排除B项;废除黑人奴隶制是美国内战时期,不是独立战争时期,排除C项;大化革新是发生于645年的日本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的爆发与结束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解答】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各帝国主义大国出于自身的利益,拉帮结派,寻找盟友,重新组合,导致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激烈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使巴尔干成为欧洲战争的“火药桶”,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了一战的导火线。因而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萨拉热窝事件。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0.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知道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解答】1920年底至1921年初苏俄的工人中出现了悲观失望情绪,部分城市爆发了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据此背景1921年春苏俄调整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列宁在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1.
【考点】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
【解答】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故选:D。
【点评】雅尔塔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考点】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解答】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骚乱演变成了美英法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战争和科索沃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不顾联合国,公然对主权国家动武,说明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23.
【考点】世界格局多极化.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知识点,应把握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有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二战结束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二战结束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形成。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有关内容。
24.
【考点】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解答】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人类也面临很多共同问题,如:战争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和恐怖主义等问题等。为了应对这些共同问题,各国应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资源的矛盾问题,应加强国际合作,加大禁毒和反恐的力度,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定。因而恐怖主义、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均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包括种族主义冲突。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二.材料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25.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推恩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推恩令。
(2)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权利法案》。
(3)背景:美国独立之初,中央权力极小,各州权力过大,不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1787年美国宪法。
(4)认识:国家制度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推恩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根据材料一展示的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是郡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图二展示的是领土的分封,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推恩令,汉武帝时,主父偃提出实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2)“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表明英国实行这些制度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3)“美国独立后,中央权力极小,没有权力管理州贸易和对外贸易,无权干涉各州内部事务,各州各自为政,币制不统一,市场不统一”表明美国制定宪法的背景:美国独立之初,中央权力极小,各州权力过大,不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实行分权制衡,对权力进行分配。
(4)根据上述材料可知,秦汉采取的措施不一样,英国美国也采取不同政治制度,表明国家制度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度。
故答案为:
(1)中央集权制度;推恩令。
(2)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权利法案》。
(3)背景:美国独立之初,中央权力极小,各州权力过大,不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发展;1787年美国宪法。
(4)认识:国家制度的选择要从国情出发,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推恩令、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1787年美国宪法等相关史实。
26.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丝绸之路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宋代的经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据材料一“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的商船定期往返。宋代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元代时达到140多个”可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是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设置管理机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科技的发明等。
(2)据材料二“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需要销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而工厂所需要的原料也要来自世界各地。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可知,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对中国的影响是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近代工业产生;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据所学知,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应用于交通领域,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电磁学基础上产生的电话、电报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诞生了新式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因而说“整个地球就如同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村落”。
(4)“一带一路”建设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国的倡议对世界的发展是为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尤其亚洲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设置管理机构;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等科技的发明等。
(2)历史现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对中国的影响:西方列强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近代工业产生;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蒸汽机应用于交通领域,汽船和火车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电磁学基础上产生的电话、电报使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诞生了新式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传统的信息传播,打破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
(4)经济全球化;为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为“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为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尤其亚洲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宋代的经济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经济全球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7.
【考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商鞅变法;百家争鸣.
北魏孝文帝改革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春秋争霸、百家争鸣、北魏孝文帝改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探究1.据所学知,材料一中“相桓公”的人是管仲,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探究2.由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商鞅主张变法,这属于法家学派的思想。
探究3.由材料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可知,这反映了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措施。由材料“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可知,这反映了严明法令的措施。由材料“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知,这反映了重农抑商或奖励耕织的措施。
探究4.由材料和所学知,“白鹭官”后人生活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行汉化政策。由材料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可以看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导致“白鹭官”后人生活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5.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鹭官”的后人已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
探究6.综合上述材料可知,给我的启示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等。
故答案为:
探究1.管仲;发展生产、改革内政、整顿军队、尊王攘夷。
探究2.法家学派。
探究3.奖励军功、严明法令、重农抑商(或奖励耕织)。
探究4.北魏孝文帝改革。
探究5.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通婚。
探究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点评】本题考查商鞅变法、春秋争霸、百家争鸣、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