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1 20:4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型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课标内容: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2、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批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结合本课知识,培养学生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分析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问题探讨,使学生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及内容,理解“七大”的历史意义。通过制作大事年表,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一时期的历史线索。通过看文字、图片、录像资料,使学生感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有关史实,并由此展开讨论,形成“论从史出”的意识。通过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指导学生收集资料3、情感、态度、价值观:、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交流心得,增强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及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用具: PPT课件 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讲解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过程: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学生复述上节课的知识要点,导入新课。 一、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板书)指导学生阅读本节课文。 1、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进行局部反攻(1944——1945年春) 2、国民党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湘西会战(1945年4月)教师结合湖南地方文化常识讲解。 二、中共“七大”召开(板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探讨: (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 (2)你能归纳并理解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 (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 <板书> 1、时间、地点、背景。(学生回答) 2、主要内容:(1)制定党的政治路线;(2)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3)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先由一名学生回答,再由全体学生齐读。教师提示学生根据会议召开的背景进行理解掌握。) 3、历史意义:先由全班学生齐读,再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字表达的具体意义,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共七大在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板书) 1、抗战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板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归纳:(1)国际:一是盟军对日反攻,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二是苏联对日宣战。 (2)国内:一是毛泽东发表《对日寇最后一战》,人民全面反攻;二是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 2、日本无条件投降(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及课内“史海拾贝”,增强学生的感知认识,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四、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板书) 1、台湾回归(1945年10月25日) 提问:(1)台湾被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祖国? (2)你是如何看待台湾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 学生看书,同桌讨论,提出看法。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探讨: (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战争?结果如何?(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中国都失败了,并与侵略者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 (2)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原因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展示讨论结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归纳综合、表达等能力。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伟大意义?[小结] 1944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得大进展后,中国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2、复习、归纳本单元知识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