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练习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5 09:1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华北平原的传统民居是( )
A.四合院 B.竹楼 C.蒙古包 D.窑洞
2.因地理环境差异,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图示景观反映的民族是( )
A.藏族 B.蒙古族
C.朝鲜族 D.傣族
3.生活在黑龙江的人体验到的是( )
A.滑雪 B.赛龙舟 C.航海 D.赛马
4.属于湿润地区的民居是( )
A.土墙平顶屋 B.地下土窑洞
C.墙砖斜顶屋 D.夹层火炕房
5.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活动,最适宜在内蒙古草原上开展的是( )
A.游泳 B.赛马 C.龙舟竞赛 D.登山探险
6.下列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搭配正确的是( )
A.河北人以面食为主 B.湖北人以糌粑为主食
C.新疆人以海鲜为主食 D.湖南人以玉米为主食
7.下列关于自然环境与服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然环境不同,各民族的服饰也各不相同 B.自然环境对服饰的材质、样式有着深刻的影响
C.自然环境对服饰的色彩和风格影响不大 D.我国的很多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几千年来,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我国地方文化特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五岳之首华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B.黄山美在奇松、怪石、峡谷、温泉四绝
C.布达拉宫是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 D.苏州园林以山为主题,小巧玲珑,清秀典雅
9.下列地方旅游资源与所在地的搭配,错误的是( )
A.平遥古城—山西 B.泰山—河南 C.乐山大佛—四川 D.秦始皇兵马俑坑—陕西
10.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大开发力度,提高景区门票价格 B.所有旅游景点不限制游客人数
C.提倡生态旅游,保护自然环境 D.保护地方文化与个人无关
11.50元人民币(下图)上所显示的景观及其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
A.故宫——华北平原 B.布达拉宫——青藏高原
C.桂林山水——江南丘陵 D.苏州园林——长江中下游平原
12.初中生小丽给外省的朋友介绍通辽市的旅游资源,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
A.奈曼旗王府 B.珠日河牧场 C.乌拉盖草原 D.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13.下列景观能体现黑龙江省冬季旅游特色的是( )
A. B.
C. D.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白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文化是旅游的哭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大众旅游时代,人们对旅游品质的需求不新提高,文化旅游日受青睐,下图的戏曲文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地方文化特色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地方文化特色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地方文化特色是我国最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15.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旅游建设活动是( )
A.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星级宾馆 B.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
C.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 D.合理开发陕西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
16.小华做的暑假旅行攻略中,不可能实现的活动是( )
A.在西安吃肉夹馍 B.在青藏高原参加泼水节
C.在内蒙古草原上骑马 D.在哈尔滨漫步中央大街
17.小明想到杭州天目山旅游,但不知何时旅行最好。地理老师向他提供了一幅“中国山水风景区最宜欣赏季节与纬度关系图”。小明应该选择在什么时间出游( )
A.3-11月 B.5-9月 C.1-10月 D.7-12月
18.有关野外活动行路时,自我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有( )
A.不要随意从没有道路的地方登山
B.攀登怪石林立的陡坡时,要紧跟在正后面,以防止掉队
C.雨季遇到低洼地时,要查明是否有沼泽地,不能涉险
D.要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状况,预防滑坡等造成伤害
19.下面四川的旅游资源中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九寨沟 B.青城山-都江堰
C.峨眉山-乐山大佛 D.蜀南竹海
20.作为旅游者,必不可少的条件是( )
A.具有一定的经济时间
B.只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时间
C.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经济条件和足够的时间
D.不但要有金钱、时间和旅游动机,还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解答题
21.地理探究:地理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对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进行探究。
老师给每个小组展示一幅图片(图甲、乙、丙),分别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
(1)每个小组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过程中,都必须查找图示所在地区的哪一方面资料 。
(2)第一小组依据图甲,查找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得出结论:非洲的茅草屋主要分布在 气候区。
(3)第二小组依据图乙,查找资料得知,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小组根据广东沿海地区的气候图(下图),得出骑楼建筑结构的作用。你认为其作用是 。
(4)第三小组依据图丙,查找了我国西藏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藏袍的特点,得出结论:藏袍衣袖长,袖子方便脱落与当地哪种自然环境有关 。
22.某中学初二的同学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杂志和书籍等,收集有关资料开展主题为“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的探究学习。全班同学分为服饰组、饮食组、民居组三大组,搜集我国典型地区的资料,以PPT的形式分享了学习成果,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服饰组】服饰组的同学分别从原料、式样、穿法等方面介绍了藏袍
(1)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通过藏袍的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为主: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 的特点。
【饮食组】饮食组的同学从饮食的材料、口味、做法和菜品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
(2)四川盆地属于 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光照不足;由于地势特征是 ,湿气易集中,难散发,为了驱湿,古人做菜加入辣椒,逐渐形成了以麻辣味为特色的川菜。
【民居组】民居组的同学分成两小组,分别从民居的建筑材料、外形、结构等方面介绍了“干栏式”民居和“海草房”。
(3)据上图信息判断干栏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的 (湿润/干旱)地区,以适应当地的 气候特征。
(4)海草房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沿海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冬季多雪且风速较大。具有百年历史的海草房建筑就地取材,多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墙壁厚,作用是冬季可以 ;屋脊高高隆起,用海草盖屋顶,作用是夏季有利于排水,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
(5)探究结论:我国传统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区差异深受当地 等自然要素的影响,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3.陕西小秦向外国朋友艾伦在网上从衣、食、住及旅游景点介绍我国,请你根据相关图片及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图中穿着是 族同胞,该族同胞在一天中穿着方式不同,这样的穿着习惯与青藏地区气候有关,原因是 。
(2)食:图中的食物是用面粉做成的,当地主要盛产的粮食作物是 。
(3)住:该民居是北京传统住宅建筑形式——它的名称是 ,四面有房屋,中间是院子。
(4)旅游景点;甲图景点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位于我国 省。乙图的景点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是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景点名称是 。
24.阅读材料和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某旅行团3月初从雅加达开始旅游,然后北行,依次经过曼谷、香港、北京、哈尔滨,到达俄罗斯雅库茨克,历时半月结束行程。(如左图)
(1)旅行中游客的着装会有何变化?
(2)在雅加达旅游时,“雨具”是游客每天都必须随身携带的东西,这是为什么?
(3)某游客在此次旅行过程中拍摄了一些照片,如图20两张照片拍摄于同一个城市,你认为拍摄地可能是_________。
(4)抵达曼谷,游客们发现餐桌上每天的主食是当地人很喜欢食用的__________。
(5)3月7日旅行团抵达香港。请简要分析此时的天气对旅游活动的影响。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详解】四合院是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市的传统民居,竹楼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D
【详解】由题目可知,图中所示的传统民居是竹楼,右边表演的是孔雀舞,这是傣族的传统民居和舞蹈,主要是由于傣族生活在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炎热,竹楼有利于通风散热,排除ABC,故选D。
3.A
【详解】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由于纬度高、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降雪量大,所以黑龙江人冬季时喜爱滑雪,A正确;航海、赛龙舟是南方地区的风俗,赛马是西部地区的风俗,BCD错误,故选A。
4.C
【详解】读图分析,A图为西北干旱地区的平顶房,我国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房屋为平顶,不用考虑排水问题,并便于晾晒农产品;B图为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C图为南方湿润地区的斜顶屋,D是北方半湿润地区的火炕房;属于湿润地区的民居是C,故选C。
5.B
【详解】游泳一般在河湖纵横地区开展,赛马一般在草原上开展,龙舟竞赛一般在河流中开展,登山探险一般在山区开展。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A
【详解】河北地处我国北方地区,该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当地居民的主食是面食,A正确;西藏人居住在青藏高原上,该地盛产青稞,以糌粑为主食,B错误;新疆深居内陆,距海较远,不可能以海鲜为主食,C错误;湖南人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当地居民的主食是大米,D错误。故选A。
7.C
【详解】自然环境会影响一个地方的饮食、民居、服饰等,自然环境不同、各民族的饰也各不相同;自然环境对服饰的材质、样式有着深刻的影响,如热带地区民族与寒带地区民族服饰差异大;自然环境对服饰的色彩和风格影响很大;我国的很多民族都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文化。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8.C 9.B 10.C
【解析】8.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故A错误。黄山美在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故B错误。布达拉宫是西藏古建筑艺术的精华,故C正确。苏州园林以水为主题,小巧玲珑,清秀典雅,故D错误。故选C。
9.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泰山位于山东省,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秦始皇兵马俑坑位于陕西省。故选B。
10.生态旅游作为新兴旅游形式,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全新旅游业,重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人、自然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践行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故C正确,ABD错误,不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故选C。
【点睛】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它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11.B
【详解】据图可知,50元人民币上所显示的景观是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在青藏高原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C
【详解】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松辽平原西端,旅游资源丰富,从北至南,草原、绿洲、沙漠、湖泊、山峰数不胜数,有大青沟、珠日河草原、阿古拉草原、奈曼王府、扎鲁特草原、特金罕山等知名景点,排除ABD,乌拉盖草原主要位于位于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冬冷夏热,降水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内蒙古自治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牧草覆盖率降低、草原沙化等,其解决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防止过度放牧等。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到处一片冰雪世界景观,A正确。湖光山色、海岛风光、峡湾风光景观图不符合黑龙江省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B、C、D错误。故选A。
14.D 15.D
【解析】14.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而且还能获得很好的审美感受,有益于健康,A正确;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B正确;我国地方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C正确;近年来,随着各地区对本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错误。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所以选D。
15.在西湖湖畔兴建高质量的星级宾馆,可能造成西湖湖水污染,破坏原来景观,A错误;北京的胡同是具有北京特色的民居建筑,拆掉北京的胡同,建设现代化首都,破坏了北京的历史文化景观,B错误;在寺庙中安装现代激光照明设施,不符合寺庙庄严肃穆的氛围,C错误;窑洞是具有陕北特色的民居,合理开发陕北窑洞、土炕等民间旅游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的人民在特定历史阶段创造的具有鲜明特征的考古学文化。一些学者则将地域文化划分为广义和狭义,认为狭义的地域文化专指先秦时期中华大地不同区域范围内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广义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华大地不同区域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时间上是指从古一切文化遗产。经过再三研究、反复探讨,多数与会专家学者认同“地域文化专指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
16.B
【详解】关于以上四个旅游攻略中,在西安可以吃到肉夹馍,这里以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故A正确。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每年的4月份是热季,人们用泼水表达祝福,故B错误。内蒙古草原上以蒙古族为主,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喜欢骑马,故C正确。哈尔滨有著名的中央大街,故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B。
17.B
【分析】
【详解】读图可知,杭州的天目山大致位于30°N左右,由图可知,小明应该选择在5-9月出游。故答案选B。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18.B
【详解】攀登怪石林立的陡坡时,若紧跟在正后面,可能会因为上方石头等物体滚落而造成伤害,因此该措施不合理。故答案选B。
19.D
【详解】四川古称“天府之国”.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区到丹霞地貌,雄秀奇幽,风光旖旎.九寨沟、黄龙寺、峨眉山-乐山大佛、都江堰-青城山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根据题意.故答案选D。
【点睛】
20.D
【分析】
【详解】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旅游动机、闲暇时间及必要的经济条件,同时还需要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故答案选D。
21.(1)所在地区的气候资料
(2)热带草原
(3)避雨、防晒
(4)西藏海拔高,昼夜温差大
【分析】本大题以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进行探究为材料,涉及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
【详解】(1)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和服饰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每个小组探究影响民居、服饰的自然因素过程中,都必须查找图示所在地区的气候资料。
(2)第一小组依据图甲,查找了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得出结论:非洲的茅草屋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茅草屋主要由茅草搭建而成的,就地取材以茅草为主要材料,且能够遮阴、避雨,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3)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由图可知,广东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骑楼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营造凉爽环境。
(4)第三小组依据图丙,查找了我国西藏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藏袍的特点,得出结论:藏袍衣袖长,袖子方便脱落的主要原因是: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因此昼夜温差大,掉袖藏袍便于穿脱,适应当地气候特征。
22.(1) 畜牧业 昼夜温差大
(2) 亚热带季风 四周高,中间低
(3) 湿润 湿热/高温多雨
(4)保暖/保温
(5)气候
【分析】本题以不同地区居民服饰、饮食、民居资料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不同地区居民服饰、饮食、民居受气候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详解】(1)结合材料可知,藏族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通过藏袍的原料,多用牦牛和藏羊皮毛为原料,可以看出当地农业以畜牧业为主;由于当地白天气温高,早晚气温相对较低,藏袍独特的穿法适应了当地气温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盆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光照不足;由于地处盆地,地势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湿气易集中,难散发,为了驱湿,古人做菜加入辣椒,逐渐形成了以麻辣味为特色的川菜。
(3)读图可知,干栏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的湿润地区,底层加空,通风又防潮,且屋顶坡度大,利于排水,以适应当地的湿热的气候特征。
(4)读图可知,海草房主要分布在山东省的沿海地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民居之一,由于夏季高温多雨、潮湿,冬季多雪且风速较大,具有百年历史的海草房建筑就地取材,多用石块或砖石块混合垒起,墙壁厚,作用是冬季可以防寒保暖;屋脊高高隆起,用海草盖屋顶,作用是夏季有利于排水,保证了居住的舒适性。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独具特色的传统服饰、饮食、民居和交通运输方式,它们不仅体现了当地的历史积淀,也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我国传统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地区差异深受当地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影响,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3.(1) 藏 昼夜温差大
(2)小麦
(3)四合院
(4) 陕西 布达拉宫
【分析】本题以藏族服饰、我国北方饮食、住房、兵马俑、布达拉宫等相关内容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我国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饮食、建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详解】(1)图中民族服饰为长袖、右襟,是藏族的藏袍,由于当地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时,敞襟长袖便于人们将袖子褪去系于腰间,夜晚气温低,宽腰肥大的衣服还可以当被盖。
(2)图中食物为面食,说明当地盛产的农作物是小麦。
(3)图中为北京的传统建筑四合院。
(4)甲图景点是兵马俑,位于我国陕西省西安市,乙图的景点是布达拉宫,位于西藏拉萨。
24.(1)衣服不断加厚。
(2)雅加达属热带雨林气候,几乎每天都会降雨。
(3)北京
(4)米饭
(5)降雨概率小,多晴朗天气,气温适中,适宜游客观光游览。
【详解】(1)雅加达地处热带,从雅加达经曼谷、香港、北京、哈尔滨,到达雅库茨克,穿过热带、北温带,受纬度因素影响,旅行中游客的衣服不断加厚。
(2)雅加达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因此在雅加达旅游时,“雨具”是游客每天都必须随身携带的东西。
(3)从图中得知,照片为北京的长城和天坛。
(4)东南亚各国普遍种植水稻,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当地人很喜欢食用米饭。
(5)香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3月7日,香港天气晴朗,气温适中,适宜游客观光游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