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化学能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3化学能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粤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10: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3化学能的利用
一、多选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用高效催化剂生产汽油、煤油等
B.碳纳米管具有尺寸小、机械强度高、导电性好等特点
C.金刚石薄膜透光性能好,又是超硬保护膜,可广泛用作光学窗口和透镜的涂层等
D.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碳排放
2.2023年11月6日哈尔滨的一场暴雪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各行各业第一时间入到清雪除冰的大会战中,确保公共交通出行安全畅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运送残雪时使用挖掘机,其铲斗使用的是韧性好硬度大的不锈钢
B.融雪剂氯化钠能降低水的凝固点
C.清雪车以柴油为燃料,柴油是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
D.清雪车在行驶过程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
3.归纳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整理的部分化学知识,其中都正确的选项是
A安全常识 B能源常识
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要对着他人 ②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用水冲洗后涂上硼酸溶液 ①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②煤的气化、液化属于化学变化
C除去杂质 D农业生产常识
①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少量氧化铜粉末 ②滴加氯化钙溶液除去烧碱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①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②利用熟石灰对酸性土壤进行中和处理
A.A B.B C.C D.D
4.下列现象中不是直接利用化学反应产生能量的是( )
A.人体用食物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 B.家庭里用煤气做饭
C.办公室用空调取暖 D.工人用拆卸毁危旧建筑
5.有关H2、C、CO三种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洁燃料
B.与CuO反应后,一定有化合物生成
C.与CuO发生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D.与等质量的CuO反应,所需H2、C、CO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3︰14
二、选择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B.水沸腾时可将壶盖顶起,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某固体滴加稀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D.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很快熄灭,说明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7.北京冬奥会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冬奥会采用氢能源保障车有利于“碳达峰、碳中和”
B.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用CO2做制冷剂制冰发生了化学变化
C.冬奥场馆通过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获得的电能属于清洁能源
D.冬奥中的“黑科技”——颁奖礼仪服里添加石墨烯发热材料,由此可知石墨烯具有保温性
8.关于某可再生能源的描述如下:该能源储量巨大,但阴雨天等因素会影响其使用。如图为该能源在生活中的运用。该能源是

A.地热能 B.太阳能 C.水能 D.化石燃料
9.下列能量的获取或运用方式:①用燃气做饭②太阳能加热③电热器烧水④风力发电,属于节能环保的是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
10.甲、乙、丙是某同学设计的三套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对三套装置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以用装置甲制氢气
B.此时甲装置中的止水夹M处于关闭状态
C.甲装置和丙装置具有可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的功能
D.乙装置N处添加止水夹可以与甲装置具有相同功能
1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利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是
A.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
B.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C.利用和开发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二氧化碳
12.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1/3体积滴有石蕊试液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塑料瓶变瘪,溶液变红 CO2能与石蕊反应
B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被点燃的气体是H2
C 50℃,将34gKCl固体加入100g蒸馏水中,充分搅拌 完全溶解 50℃时,KCl的溶解度为34g
D 往CuSO4和FeSO4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反应后过滤,在滤渣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 滤渣中一定有Cu和Fe,可能有Zn
A.A B.B C.C D.D
13.下列图示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 制备H2
C. 稀释浓硫酸 D. 收集H2
14.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水合物 B.一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
15.物质世界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物质及其描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物质 描述
A 空气 ①液氮可作制冷剂原因是化学性质稳定 ②空气污染物主要有颗粒物、NO2、SO2、CO2等
B 水 ①淡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因此要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 ②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处理后的水为纯水
C 能源 ①石油的分馏是根据各组分沸点不同而分开,汽油属于石油分馏的产物 ②冬天燃烧煤炭来取暖,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矿产 ①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于矿物之中 ②冶炼铁常见的两种矿物是赤铁矿和磁铁矿,其中磁铁矿指的是氧化铁
A.A B.B C.C D.D
三、综合应用题
16.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A作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C进行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a”或“b”)处。
(2)用B作为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用于添加液体药品的仪器是 。D装置是某同学收集氢气前的准备情况,根据图示进行收集,则会导致收集到的氢气中混有空气。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氢气,你的改进方法是 。
(3)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为了测定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10g该黄铜样品粉末加入到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15g,则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
(4)某同学将CO2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E装置进行分离,涉及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最终得到的气体是 (填选项序号)。
A CO2、O2 B 只有CO2 C 只有O2 D H2O、O2
17.氢气可被用作清洁能源,但它的制取、存储和运输都很困难。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用糖类制取氢气的新技术,有望解决这几大问题。以这项技术为基础,未来的氢动力汽车将携带易于存储的糖类,如淀粉,其化学式是。科学家使用由多种特殊的酶组成的混合物,将淀粉和水转变成和的混合气体,将除去后,进入燃料电池产生电力,驱动汽车前进。燃料箱容量为55升的汽车可携带约27千克淀粉和21千克的水,完全转变,可以产生4千克氢气,其余为。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项技术,汽车运动时时的机械能最终由下列哪种能量转化而来
A 化学能 B 热能 C 电能 D 太阳能
(2)由题中信息可知,混合物中的酶在反应中做
A 还原剂 B 催化剂 C 氧化剂
(3)请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配平淀粉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若一辆氢动力汽车正常行驶时,功率是70千瓦,氢气的热值是1.4×108焦/千克,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是50%,在阻力不变和不考虑其它能量损耗时,要使该车能正常行驶,汽车每小时至少消耗氢气多少千克
18.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常见气体。
(1)小明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选择用A装置,需要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收集的氧气作硫燃烧的实验,最好用装置 收集(填字母),燃烧现象为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实验室常用固体石灰石与稀盐酸(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则发生装置应选用图 。
(3)某同学为了便于加入液体药品,在B装置的橡胶塞上添加了一个注射器,这样做的优点有 (写出其中一点)。
(4)实验室常用锌与盐酸(HC1)反应来制取氢气,同时生成氯化锌。用13g锌与足量盐酸反应,可制得氢气质量多少?
参考答案:
1.AD
2.BC
3.BD
4.CD
5.BD
6.A
7.B
8.B
9.A
10.D
11.B
12.D
13.C
14.A
15.C
16. 酒精灯 b 分液漏斗 将导管从集气瓶中移出,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进行收集 51.25% 或 A
17. D B 1 7n 12n 6n 3.6千克
18.(1)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E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B
(3)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4)解:设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0.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