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1张PPT)
专题六 动物和人体的稳态与调节
人教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神经—体液—免疫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
动的必要条件
反射弧
双向传导
单向传递
分级调节
反馈调节
体液
免疫自稳
01
02
目
录
基础自查(一) 动物和人体的稳态、体液调节
基础自查(二) 神经调节
03
基础自查(三) 免疫调节
系统主干知识
1.理清内环境中的物质和生理过程
乳酸钠
神经递质
抗体
激素
基础自查(一) 动物和人体的稳态、体液调节
2.组织水肿的病理分析
增强
减少
增多
3.依据体液间的关系判断体液种类(如图)
组织液
血浆
血浆
4.牢记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腺素
胰高血
糖素
5.理清激素调节的几个关键点
协同
促进生长发育
升高
垂体
[微提醒]
(1)激素运输无特异性。“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不等于“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2)激素受体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部。
(3)有些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6.理清以下丘脑为中枢的体温、水盐和血糖调节过程
抗利尿
胰高血糖素
促甲状腺
[微提醒]
(1)下丘脑具有的四个功能:感受、传导、分泌、调节;下丘脑具有的三个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
(2)醛固酮的调节作用
7.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三种模式图解
体液
神经—体液
神经
澄清概念微点
(一)微点判断
(1)因为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溶质是蛋白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 )
(2)人体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
(3)向实验狗的颈动脉内灌注高渗盐水后,会出现的现象是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尿量减少。 ( )
×
×
√
(4)和在25 ℃环境中相比,人在0 ℃环境中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多。 ( )
(5)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而且还有维持心肌舒张的重要作用。 ( )
(6)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 )
√
√
√
(二)概念融通
(1)水疱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透到组织液中形成的,也会自行消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儿长期只食用劣质奶粉会造成脸部浮肿,从内环境稳态的角度分析,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劣质奶粉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蛋白质合成不足,血浆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3)援藏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等症状,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侏儒症患者在成年时注射生长激素,他们的症状不能缓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人体内环境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生长激素促进身高增长主要体现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成年人
骨干和骨端之间的软骨组织已经生成骨组织,不再长长
(5)人体因感冒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后会主动饮水,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糖尿病患者出现“多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呕吐、腹泻会造成体内水分大量流失,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促使人主动饮水
。
原尿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会导致其渗透压升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使尿液增多
(7)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
练明基础考法
题点(一) 内环境的稳态
1.(2023·重庆统考)科学家用“人造子宫”来抚育早产的羊羔获得成功。“人造子宫”的实质是一个充满电解质溶液的大塑料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
B.该塑料袋内,除水和电解质外,还应该包括促进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C.该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必须具备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D.为维持“人造子宫”内溶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需要定期注入高浓度NaCl溶液
答案:D
解析:大塑料袋内的电解质溶液能够为早产羊羔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液体环境,维持羊羔内环境的稳态,A正确;
该塑料袋内,除水和电解质外,还需包含羊羔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B正确;
电解质溶液还要满足羊羔发育所需的适宜的温度、酸碱度等,C正确;
“人造子宫”中的渗透压应该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因而不能定期注入高浓度NaCl溶液,D错误。
2.(2023·枣庄模拟)下列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毛细血管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④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毛细血管管壁破损,导致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进而使得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①正确;
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使得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
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中的大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③正确;
肾炎导致血浆蛋白的丢失,使得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中的水分渗透进入组织液,最终引起组织水肿,④正确。
3.(2023·石家庄模拟)血液中的CO2能够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脊液中与H2O结合生成碳酸,碳酸解离出来的H+刺激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呼吸运动加速、加深。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脑脊液、血浆中的碳酸及CO2等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哺乳动物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H2O
C.哺乳动物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进入血浆,造成血浆pH持续下降
D.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使感受器神经元膜受刺激部分Na+内流
答案:C
解析:内环境是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组成的,脑脊液、血浆中的碳酸及CO2(代谢废物)等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正确;
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来自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物是丙酮酸和H2O,而丙酮酸是由葡萄糖分解产生的,故CO2中的O来自葡萄糖和H2O,B正确;
哺乳动物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但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血浆pH不会持续下降,C错误;
结合题意可知,H+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后,可使感受器神经元兴奋,则神经元膜受刺激部分Na+内流,D正确。
题点(二) 体液调节
4.(2022·河北高考)关于甲状腺激素(TH)及其受体(TR)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机体需不断产生TH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
B.TH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分泌导管堵塞会导致机体代谢和耗氧下降
C.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TR不能识别TH,会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
D.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以降低新生儿呆小症的发病率
答案:B
解析:TH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机体需不断产生TH才能使其含量维持动态平衡,A正确;
TH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其是内分泌腺分泌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B错误;
若下丘脑和垂体中的TR不能识别TH,TH的负反馈调节会受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会分泌更多相应的激素,从而促进甲状腺分泌更多的TH,导致甲状腺机能亢进,C正确;
碘是合成TH的原料,TH有促进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功能,新生儿缺碘容易引发缺乏TH而患呆小症,所以缺碘地区的孕妇需要适量补充碘,D正确。
5.(2023·广州模拟)我国历次老年人糖尿病调查显示,≥50%的糖尿病患者调查前未予诊断,常见因糖尿病并发症或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就诊时才确诊糖尿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老年糖尿病患者知晓率、诊断率低,血糖控制水平低
B.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代谢异常比例高,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等是其主要病危原因
C.老年人胰岛功能下降,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不能将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内
D.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危险因素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50%的糖尿病患者调查前都未予诊断,说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知晓率、诊断率低,A正确;
由“常见因糖尿病并发症或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就诊时才确诊糖尿病”可知,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因其他并发症而病危;B正确;
老年人胰岛功能下降,胰岛素分泌减少,不能将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内,C错误;
能量摄入过多、运动量过少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危险因素,D正确。
题点(三) 体温与水盐平衡调节
6.(2023·济南模拟)失温症是指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 ℃时出现的各种症状。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体温下降幅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同时这也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寒冷是引发失温症的主要原因,夏季运动不会发生失温现象
B.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的调节功能增强
C.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觉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
D.轻度和中度失温时,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抵御寒冷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出现失温的原因是人体长时间处于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的状态,导致体温下降,所以夏季运动时若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也可能会发生失温现象,A错误;
成人中度失温时发抖症状消失的原因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调节功能减弱,B错误;
重度失温时,人意识模糊感觉到热,此时皮肤毛细血管中血流量上升,散热增加,C正确;
加大运动量会增加散热,因此在轻度和中度失温时,不可通过加大运动量来抵御寒冷,应通过增添衣物防止热量散失的方式维持体温相对稳定,D错误。
7.(2023·衡水三模)家族性肾性尿崩症是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ADH)Ⅱ型受体(VR)数目减少或功能异常,使其对ADH的敏感性降低,导致对水的重吸收减弱而引起的疾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DH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储存和释放
B.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可缓解该疾病
C.该病患者ADH的水平比正常人偏低
D.该病患者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
答案:C
解析:ADH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由垂体储存和释放的,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A正确;
该病是对水的重吸收减弱而引起的疾病,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的数量能加快对水的重吸收,可缓解该疾病,B正确;
ADH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而患者表现为重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因而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ADH分泌增多,即该病患者体内ADH的水平比正常人偏高,C错误;
该病患者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因而出现口渴、多饮,同时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因而也会表现出多尿症状,D正确。
系统主干知识
1.自主神经系统组成与功能的比较
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来源 从脊髓发出 从_________发出
功能 对瞳孔的调节 扩张 收缩
对肺的调节 使支气管_____ 使支气管_____
对心脏的调节 使心跳加快 使心跳减慢
对血管的调节 收缩 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对胃肠的调节 _____蠕动 _____蠕动
脑和脊髓
扩张
收缩
抑制
促进
基础自查(二) 神经调节
续表
项目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特点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作用通常______,均不受意识支配 意义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反
[微提醒] 交感神经对内脏器官并不全是促进作用;副交感神经也并不全是抑制作用。
2.反射弧中各结构的判断方法
神经节
根据以上方法,可以判断出A为_______,B为_________,C为神经中枢,D为_________,E为效应器。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3.“三看法”判断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
4.理清兴奋传导与传递过程(如图)
(1)兴奋传导与传递的过程
双向
突触
电信号
电信号
(2)兴奋传递特点的原因分析
单向 传递 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突触 延搁 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_________→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轴突
胞体或树突
化学信号
(3)兴奋传递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情况分析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最高级
身
体平衡
生物
节律
[微提醒] 分层理解神经调节的机理
6.毒品与健康
突触
合成与释放
神经递质与受体
酶
多巴胺受体
免疫
澄清概念微点
(一)微点判断
(1)奔跑跳跃由躯体运动神经支配,是受意识支配的;惊恐引起的心跳与呼吸变化受自主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 ( )
(2)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
相反。 ( )
(3)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属于条件反射。 ( )
√
√
×
(4)去甲肾上腺素(NE)是一种神经递质,NE在神经元之间以电信号形式传递信息。 ( )
(5)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 )
(6)边听课边记笔记依赖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
×
×
√
(二)概念融通
(1)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禁止酒后驾驶机动车,比较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年人患脑梗塞后,出现意识丧失和“尿床”现象,该状况的出现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酒精会麻痹人的神经系统,使人的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脑梗塞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丧失对排尿反射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
(3)人体心血管中枢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着心脏活动。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_________(填“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2022·山东高考,节选)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的神经属于_______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出神经
心脏属于效应器中的一部分,效应器直接受传出神经的支配
副交感神经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5)世界短跑比赛规则规定,在枪响后0.1 s内起跑被判为抢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6)当飞虫迅速在你眼前飞过时,你会不自觉地眨一下眼,但经过训练的战士则不会眨眼,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感知到声音产生电信号,经过大脑再传递给肌肉至少需要0.1 s的时间
由脑干参与的眨眼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也能完成;经过训练的战士能不眨眼是因为大脑也可以参与这个反射活动
练明基础考法
题点(一) 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在脊髓中央灰质区,神经元a、b、c
通过两个突触传递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兴奋则会引起人的兴奋
B.b兴奋使c内Na+快速外流产生动作电位
C.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D.失去脑的调控作用,脊髓反射活动无法完成
答案:C
解析:a兴奋可能会使突出前膜释放兴奋性或者抑制性的神经递质,相应会引起人的兴奋或者抑制,A错误;
产生动作电位的原因是Na+内流,B错误;
神经元a和b释放的递质可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即a和b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正确;
一些简单脊髓反射活动,如膝跳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所以失去脑的调控作用,有些脊髓反射活动依然能完成,D错误。
2.(2022·山东高考)药物甲、乙、丙均可治疗某种疾病,相关作用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N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药物甲的作用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
B.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正反馈
C.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
D.NE-β受体复合物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
答案:B
解析:药物甲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灭活,进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NE增多,A正确;
由图可知,神经递质可与突触前膜的α受体结合,进而抑制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这属于负反馈调节,药物乙抑制NE释放过程中的负反馈,B错误;
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被突触前膜摄取回收,药物丙抑制突触间隙中NE的回收,C正确;
神经递质NE与突触后膜的β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D正确。
3.(2023·山东高考改编)神经细胞的离子跨膜运输除受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影响外,还受膜内外电位差的影响。已知神经细胞膜外的Cl-浓度比膜内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电位状态下,膜内外电位差一定阻止K+的外流
B.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膜内外电位差减小
C.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始终促进Na+的内流
D.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不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
答案:A
解析:静息电位状态下,K+外流导致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膜内外电位差阻止了K+的继续外流,A正确;
静息电位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后,Cl-内流,导致膜内负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则膜内外电位差增大,B错误;
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膜内外电位差促进Na+的内流,当膜内变为正电位时则抑制Na+的继续内流,C错误;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再变为外正内负,则会出现膜内外电位差为0的情况,D错误。
题点(二)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大脑的高级功能
4.(2023·山东高考)脊髓、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其中只有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且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只要脑干功能正常,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就能正常进行
B.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
C.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D.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
答案:A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只有脑干呼吸中枢具有自主节律性,而脊髓呼吸中枢直接支配呼吸运动的呼吸肌,故若仅有脑干功能正常而脊髓受损,也无法完成自主节律性的呼吸运动,A错误;
脑干和大脑皮层中都有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故大脑可通过传出神经支配呼吸肌,B正确;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表现在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抑制和控制上,睡眠时呼吸运动能自主进行体现了大脑皮层对脑干的控制,也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正确;
CO2属于体液调节因子,体液中CO2浓度的变化可通过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进行调节,如CO2浓度升高时,可刺激脑干加快呼吸频率,从而有助于CO2排出,D正确。
5.(2023·黄冈预测)节拍器以每分钟60次的速度发出敲击声后,立即给狗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再用节拍器以每分钟40次的速度发出敲击声后,不给该狗喂食,重复此方式若干次。一段时间后,该狗仍可以在较快的节奏下分泌唾液,而在较慢的节奏下不分泌唾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训练的狗可以分辨这两个不同节奏的节拍
B.训练的狗在较快的节奏刺激下分泌唾液属于条件反射
C.训练的狗在较慢的节奏刺激下无神经递质的分泌
D.训练的狗通过若干次的学习建立了长时记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一段时间后,该狗仍可以在较快的节奏下分泌唾液,而在较慢的节奏下不分泌唾液”可知,训练的狗可以分辨这两个不同节奏的节拍,A正确;
训练的狗在较快的节奏刺激下分泌唾液是后天经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故属于条件反射,B正确;
虽然狗在较慢的节奏下不分泌唾液,只能说明该刺激无法引起相应神经活动的正常进行,不能说明狗体内其他的由神经调节支配的活动没有正常进行,故训练的狗在较慢的节奏刺激下仍然有神经递质的分泌,C错误;
结合题干“重复此方式若干次”和“一段时间后,该狗仍可以在较快的节奏下分泌唾液”可推测,训练的狗通过若干次的学习建立了长时记忆,D正确。
系统主干知识
1.理清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杀菌物质
防御
基础自查(三) 免疫调节
2.理清六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抗原
记忆B细胞
细胞因子
记忆T细胞
3.准确描述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1)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关键性作用:既参与B细胞的活化,也参与___________细胞的活化。
(2)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抗原引起的是______免疫,如细胞外毒素。
(3)进入细胞内的抗原引起的是细胞免疫,如胞内寄生菌,自身肿瘤、移植器官引发的也是细胞免疫。
(4)侵入细胞病原体的消灭
①需要___________细胞发动细胞免疫,裂解靶细胞,释放抗原;②失去藏身之所的抗原,再与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结合;③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的沉淀等被其他免疫细胞清除。
细胞毒性T
体液
细胞毒性T
4.理清体液免疫中B细胞的活化及特点
B细胞
辅助性T
比初次免疫产生抗体的浓度高、
速度快,大大降低患病程度
5.归纳概括信号分子的相关知识
6.免疫系统三大功能的正常、异常分析
病原体
抗原
肿瘤
澄清概念微点
(一)微点判断
(1)胃黏膜可以抵御致病菌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 )
(2)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在细胞免疫中起作用。 ( )
√
×
(3)抗体可以进入细胞从而消灭侵入细胞的流感病毒。 ( )
(4)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时HIV的复制能力减弱。 ( )
(5)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 )
×
×
√
(二)概念融通
(1)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乙肝疫苗接种3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破坏骨髓与切除胸腺相比,破坏骨髓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更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多次接种疫苗可以增加记忆细胞和抗体的数量,以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生地,破坏骨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都不能进行;切除胸腺,T细胞无法发育成熟,没有T细胞,体液免疫几乎丧失,细胞免疫完全丧失
(3)某同学接种了流感疫苗,医生提醒他说:“这两天要留意,可能会出现轻微发热或其他不良反应”,出现轻微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注射后会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可能会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练明基础考法
题点(一) 特异性免疫
1.(2023·海南高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
(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解析: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
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
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
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间接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
答案:A
2.(2023·济南统考)抗原是诱发体液免疫的关键因素。根据是否依赖T细胞的辅助,可以将抗原分为胸腺依赖型与非依赖型两大类。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分为两类: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往往是常见的病原体固有成分,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只能激活成熟的B细胞,成熟B细胞的数量与年龄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依赖型抗原的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既可以提供B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又可以释放细胞因子
B.在缺乏辅助性T细胞的情况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仍能激发体液免疫
C.H7N9病毒和炭疽杆菌表面的抗原属于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引发体液免疫的能力越强
D.新生儿能够有效地产生针对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的抗体,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抗体的数量逐渐增多
答案:D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胸腺依赖型抗原引起的体液免疫需要辅助性T细胞提供的第二信号,同时辅助性T细胞也能产生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A正确;
在缺乏辅助性T细胞的情况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仍能激发体液免疫,因为胸腺非依赖型抗原不需要辅助性T细胞提供的信号刺激,B正确;
H7N9病毒和炭疽杆菌表面的抗原属于Ⅰ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则能够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诱发体液免疫,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引发体液免疫的能力越强,C正确;
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只能激活成熟的B细胞,新生儿体内成熟B细胞较少,因此新生儿不能有效产生针对Ⅱ型胸腺非依赖型抗原的抗体,D错误。
3.mRNA疫苗需要进入细胞质中才能发挥疫苗的抗原作用,mRNA通常被制备成纳米粒子后主要进入树突状细胞,然后通过合成抗原蛋白,使树突状细胞携带抗原信息,从而引发免疫反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mRNA纳米粒子有可能是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树突状细胞
B.树突状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作用
C.树突状细胞携带的抗原信息只能模拟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免疫反应
D.mRNA疫苗在安全性方面的较大优势是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
答案:C
解析:mRNA纳米粒子进入树突状细胞的方式主要是胞吞,A正确;
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具有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B正确;
树突状细胞携带的抗原蛋白能模拟病毒感染引起的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C错误;
mRNA疫苗由于不需要进入细胞核,基本上没有与人体核基因组整合的风险,D正确。
4.如图为人体内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综合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能消灭侵入体内的乙肝病毒,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功能。细胞因子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产生的,细胞因子可以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相应的记忆细胞的分裂分化,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2)图中浆细胞是由________分裂分化形成的,浆细胞每秒可以产生2 000个抗体,其与分泌抗体相适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人类害怕的艾滋病,主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侵染人体的________细胞,使之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使各种传染病乘虚而入的疾病,它是一种____________病。
(4)研究发现当辅助性T细胞活性下降时,会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免疫防御 辅助性T细胞 B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2)B细胞和记忆B细胞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3)辅助性T 免疫缺陷 (4)辅助性T细胞能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分泌量少,影响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题点(二) 免疫功能的正常与异常
5.(2022·湖北高考)某肾病患者需进行肾脏移植手术。针对该患者可能出现的免疫排斥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B.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C.器官移植前可以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
D.进行肾脏移植前,无需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ABO血型是否相同
答案:D
解析:器官移植后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细胞免疫的结果,而细胞免疫是以T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即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A正确;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的增殖和功能,即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所以患者在术后需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B正确;
血浆置换可以减少患者体内的天然抗体,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C正确;
实际肾脏移植中,捐献者与患者之间ABO血型不符可能导致较强的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在肾脏移植前,应考虑捐献者与患者的血型是否相匹配,D错误。
6.(2023·黄冈三模)科研人员以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时发现Ash1l分子可以阻止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其机理是通过一系列机制抑制MAPK(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NF-KB(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炎症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6(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相似,与艾滋病不同
B.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可能与基因缺陷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有关
C.白细胞介素-6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可促进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D.利用Ash1l治疗自身免疫病主要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实现的
答案:B
解析: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机理相似,均属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自身免疫病,而艾滋病属于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免疫缺陷病,A正确;
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B错误;
白细胞介素-6是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而结合题意可知,Ash1l分子可以抑制MAPK(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NF-KB(一种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炎症信号通路及白细胞介素-6(一种免疫活性物质)基因的表达,而阻止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故推测白细胞介素-6可促进炎症性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利用Ash1l治疗自身免疫病主要是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过程实现的,C、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