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第2讲 图示类试题——据图生发,将情境信息模型化(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第2讲 图示类试题——据图生发,将情境信息模型化(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21:3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2讲 图示类试题——据图生发,将情境信息模型化
生物图示类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呈逐渐加强的趋势。该类试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考生在作答此类试题时常因为读图不明、理解不清、捋不出头绪而失分。解此类问题,考生一定要放平心态、凝神于图、据图生发,调动和运用相关所学知识,运用转换思维,将陌生图示熟悉化,将新情境信息模型化,化“生”为“熟”,解决问题。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一)“以图释图”将新问题熟悉化
高考试题突出考查从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可以通过对图示的转化,把陌生的新问题以教材图解或常见习题图等自己熟悉的方式直观地呈现。
[例1] (2023·浙江1月选考)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可结合在微生物的细胞膜上,将K+运输到细胞外(如图所示),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使微生物无法维持细胞内离子的正常浓度而死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缬氨霉素顺浓度梯度运输K+到膜外
B.缬氨霉素为运输K+提供ATP
C.缬氨霉素运输K+与质膜的结构无关
D.缬氨霉素可致噬菌体失去侵染能力
[答案] A
[审答分析] 解题时依据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66页转化图示信息,如下图所示:
结合题意“将K+运输到细胞外,降低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和题图中缬氨霉素运输K+的过程不消耗能量,可推测K+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A正确,B错误;
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能结合在细胞膜上,能在磷脂双子层间移动,该过程与质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有关,C错误;
噬菌体为DNA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缬氨霉素不会影响噬菌体的侵染能力,D错误。经过图形的联系和转化,将问题情境与自己熟悉的情境相联系,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二)“以图释文”挖掘隐性信息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题,对隐性信息的提取能力考查力度在不断加强,平时在进行习题解答时可用流程图的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建立要素之间的联系,培养提取材料中隐性信息的能力。
[审答分析] 这道题不能正确作答的主要原因是读题后提取不出有用的信息,或隐性信息提取不全,解题时可采用流程图的形式构建答题思路:
[例3] (2021·山东高考)高尔基体膜上的 RS 受体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RS 的蛋白质,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囊泡,通过囊泡运输的方式将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的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并释放。RS 受体与 RS 的结合能力随 pH 升高而减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消化酶和抗体不属于该类蛋白
B.该类蛋白运回内质网的过程消耗 ATP
C.高尔基体内 RS 受体所在区域的 pH 比内质网的 pH 高
D.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答案] C
[审答分析] 本题题干文字信息量较大且没有配图,全面考查学生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和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难度较大。因此,可以运用文图转换、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
结合题干和选项,提炼有价值的关键性信息,剔除干扰信息,整理出信息间的逻辑关系。①错误转运到高尔基体上的RS蛋白被“遣返”内质网释放;②RS与受体的结合能力随pH升高而减弱。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将文字转化成更加直观的实验简图(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进行思考。特别说明,图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内容,在实际运
用时可以勾勒简单的草图,将文字信息转化为图示进行分析,从而化繁为简。
运用信息分析作答:从图甲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该过程是正常分泌蛋白(见图丙)的逆过程,由此可以准确判断选项A、B是正确的。通过图乙可以直观看出RS在pH较低时容易与受体结合,在pH较高时容易与受体分离、释放。由此可以推断:高尔基体内RS受体所在区域的pH应该比内质网的pH低。综上分析也可判断RS 功能的缺失可能会使高尔基体内该类蛋白的含量增加。
(三)“以图示理”整合材料信息
为有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增加思维深度,可通过构建生理过程示意图,明确生物学各要素之间、材料与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顺利解答问题。
[例4] (2022·浙江1月选考)小鼠甲状腺的内分泌机能受机体内、外环境因素影响,部分调节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RH遍布全身血液,并定向作用于腺垂体
B.低于机体生理浓度时的TH对TSH的分泌起促进作用
C.饮食缺碘会影响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功能,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
D.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答案] B
[审答分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构建生理过程示意图整合图示信息如下:
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下丘脑分泌的TRH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与腺垂体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即定向作用于腺垂体;机体TH的浓度偏低,则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使TRH和TSH分泌增加,TSH可促进甲状腺发育,引起甲状腺组织增生;给小鼠注射抗TRH血清后,TRH不能作用于垂体,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机体产热减少,从而使机体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弱。
(四)“以图转表”构建解题思维模型
坐标图中,多以时间、温度等易测量的因素为横坐标,以事物的某种性质为纵坐标,以曲线图或直方图表示事物变化及性质间的相互关系,常用来分析生命现象,揭示生物体结构、代谢、生命活动及与生物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的本质特性。解题时,常常需要进行图表转化,读取其中的数据,方便推理判断。
[例5]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最弱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5
C.氧浓度为c时,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答案] D
[审答分析] 本题以柱形图为载体,考查细胞呼吸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分析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根据题意进行如下分析:
(1)识标,明直方含义
横坐标:氧浓度;纵坐标:气体交换相对值。
空白直方:CO2释放量;阴影直方:O2吸收量。
(2)对比分析,找联系
①O2吸收量代表有氧呼吸强度;CO2释放量代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强度。
②有氧呼吸中O2吸收量等于CO2的释放量→某氧气浓度时对应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差值就代表无氧呼吸的强度。
(3)列表推断,定答案
氧浓度 a b c d
CO2释放量 10 8 6 7
O2吸收量 0 3 4 7
续表
结论 O2吸收量为0,此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则有氧呼吸最弱 O2吸收量为3,CO2释放量为8,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3/6,即1/2,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8-3)/2,即5/2,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1/2÷5/2=1/5 细胞呼吸最弱,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最弱
总之,高考试题中的图表、图示与文字一样都是信息的呈现形式,除包含直观信息外,还含有大量的隐含信息。因此,借助图图、图文、图表等多种形式相互转换,并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接,则能更顺畅快捷地解决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