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第3讲 长句表达类试题——逻辑化思维,规范化表达(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第3讲 长句表达类试题——逻辑化思维,规范化表达(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6.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3 21:3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3讲 长句表达类试题——逻辑化思维,规范化表达
非选择题中的长句表达类试题是近几年高考的热门题型。其常见的两种类型为原因类试题和依据类试题,原因类试题需要考生从事实出发,利用理性思维对原因进行合理推断;依据类试题常需要考生先作出判断,再给出判断的依据。这两类试题旨在考查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答题时须以合客观和合逻辑为核心,进行逻辑、条理、严密作答。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易失分题型解题技法指导
思维方法(一) 顺流而下——连环追问,合理推断
“顺流而下”策略的解题思路为先抓住起因(合客观),再利用问题链连环追问,作出合理的推断(合逻辑)。答案中要包括两个要点:起因和合理的推断。
[典例] 用培养液培育某高等植物根细胞时,往往要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起因是向培育某高等植物根细胞的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应抓住“植物根细胞”和“空气”展开连环追问。
一问:空气对植物根细胞有何作用?
答: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是为了增加培养液中O2的含量,使根细胞能够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若植物根细胞所在的环境中缺O2,则根细胞中的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增强,引起酒精积累导致烂根。
二问:植物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何作用?
答:植物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会产生大量的ATP,为根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三问:植物根细胞产生的ATP可用于什么生理过程?
答:植物的根系会吸收所在环境中的水分子和无机盐离子。水分子通过被动运输进入根细胞,不需要消耗ATP,无机盐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根细胞,需要消耗ATP。故植物根细胞产生的ATP为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提供能量。
[答题要点] 答题关键词为“有氧呼吸”和“吸收无机盐离子”。
[规范表达] 为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O2,有利于根细胞合成ATP,为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提供能量
思维方法(二) 逆流而上——逆向思维,正向复盘
“逆流而上”策略的解题思路为先抓住结果(合客观),运用逆向思维,步步追问,再正向复盘(合逻辑),整理出答案。
 [典例] 退耕初期,物种多样性指数呈上升趋势;退耕后期,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技法演示] 本题的结果是物种多样性指数下降,即物种数量减少,由此展开逆向追问。
一问:为什么物种数量减少?
答:退耕后期,物种较为丰富,竞争加剧,某些物种消失。
二问:什么样的种间关系会让某个物种消失?
答:群落中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种间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等。其中唯一能造成两个物种“你死我活”的种间关系是种间竞争。
三问:为什么退耕后期种间竞争加剧?
答:可能是退耕后期出现了竞争力很强的优势物种。
[答题要点] 答题关键词为“优势物种”和“种间竞争”。
[规范表达] 具有生存优势的物种出现,使某些物种在种间竞争中被取代
思维方法(三) 构建模型——抓住联系,追问因果
将思维过程图示化、构建答题模型是解答原因类试题的有效方法。原因表述类问题在题干中往往隐含着答题的关键信息,如条件、结果等,需要回答的原因往往就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些重要生理过程。构建如图所示的解题逻辑模型可帮助解决问题。
依据上面的模型,掌握以下解题步骤。
第一步:明白要回答什么
首先认真读题,在读题、审题时可用笔画出问题,找出给定的条件(范围)、出现的结果(现象)。要回答的是在这个条件(范围)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现象),即原因表述。
第二步:厘清“起因—经过—结果”的逻辑关系
寻找条件(范围)与结果(现象)之间的联系,是这个条件(范围)引起了某个重要的生理变化过程,导致这样的结果(现象)出现。要表述的“原因”就是这个重要的生理变化过程。
第三步:确定答案
先由结果(现象)反推出考查点,再结合条件(范围)限定的思考方向,明确应该从哪个角度分析重要的生理变化过程导致了这个结果(现象),最后在题干中或已学过的知识中获取答题需要的信息。题干中的信息往往包括图示和文字两类,将这些信息充分分析、整合应用于答题。
[典例] 氢是一种清洁能源。莱茵衣藻能利用光能将H2O分解成[H](以NADPH形式存在)和O2,[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
(1)产氢会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请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自然条件下,莱茵衣藻几乎不产氢的原因是___________,因此可通过筛选高耐氧产氢藻株以提高莱茵衣藻的产氢量。
[技法演示]
以第(1)小题为例:
思维建模
续表
模型分析   第(1)小题,首先从问题中找到条件——“产氢”、结果——“莱茵衣藻生长不良”,然后分析条件与结果之间的联系,由于题目指定从“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角度”分析,正确的逻辑应该是“产氢会引起光合作用的什么物质转化,从而导致莱茵衣藻生长不良”。由条件和结果及题目限定的答题方向推测出考查点是“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与植物生长的关系”,于是明确了答题方向,最后从题目所给的文字“[H]可参与暗反应,低氧时叶绿体中的产氢酶活性提高,使[H]转变为氢气”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
[规范表达] (1)产氢会使光反应产生的[H]不能用于暗反应,从而使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停止(或减弱),最终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2)自然条件下氧气比较充足,莱茵衣藻体内的产氢酶活性较低,不能使[H]转变为氢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