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资料分析题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资料分析题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5: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资料分析题训练
1.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位于内蒙古的阿拉善地区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源头之一,为了防风固沙,阿拉善某基金会发起了“一亿棵梭梭”项目,计划在十年间通过种植200万亩荒漠植被,以期恢复历史上的800公里梭梭屏障。
梭梭是一种独特的沙漠灌木植物,是我国二类濒危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梭梭的叶呈鳞片状,根系发达,耐干旱,喜沙,耐严寒,有顽强的生命力,是戈壁沙漠最优良的防风固沙植被之一。
(1)梭梭能够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能   环境。梭梭的叶呈鳞片状,根系发达,这说明了生物能   环境。
(2)阿拉善沙漠生态系统中,梭梭能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当地牧民饲养的骆驼、羊以梭梭为食,骆驼和羊属于生态系统生物成分中的   。
(3)在阿拉善流传着“老鼠吃骆驼”的说法,老鼠啃食梭梭的根部,当老鼠大量增加时,会导致梭梭大量死亡,造成骆驼的食物减少,老鼠与骆驼之间的关系是   。
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鲸鱼作为体型庞大的海洋生物,它死亡之后掉落到海底的过程,漫长而复杂,这个过程就是鲸落。在此过程中会有章鱼、鲨鱼等多种生物来吞噬鲸鱼尸体,之后大量厌氧细菌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产生硫化氢,形成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
材料二:2020年东非部分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且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一旦发生蝗灾,大量的蝗虫会啃食稻田,使农产品遭到破坏,使经济遭受严重损失,甚至会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
(1)动物界中往往有一些“名不副实”的动物,材料一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鲸鱼属于   动物,此类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也有门齿、犬齿和   的分化。
(2)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不仅有保护作用,还能起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蝗虫属于   动物。
(3)两栖动物对水生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主要是因为其   过程必须在水中完成。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江北水域”积极推进“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东昌湖又见野鸭归来。誉有“喜鹊之乡”的东阿县鹊巢星罗棋布,鹊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蚕农发现,雌雄蛾从茧中钻出来,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交配,否则,因寿命短暂会失去传宗接代的机会。雌雄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爬到一起,完全是靠它们释放“气味”和闻到“气味”实现的。
材料三: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材料四:小明观察了一窝白蚁,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其他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材料一中列举了2种生物的不同行为,即野鸭的迁徙行为和喜鹊的   行为。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   行为。
(2)材料二中的雌雄蛾依靠“气味”爬到一起,这种“气味”在生物学上叫作性外激素,这一实例表明了动物个体之间能够进行   。
(3)材料三中黑猩猩的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   而获得的学习行为。
(4)由材料四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是营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
(5)小明研究白蚁行为的方法属于   法。
4.分析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老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老鼠喂奶吃。
资料二:在海洋公园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1)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   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复杂。
5.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选择某一地点调查生物的种类。下表是他们调查到的生物及生活环境,请分析回答问题:
生物 睡莲 青蛙 鲤鱼 金鱼藻 蜻蜓 野鸭
生活环境 池塘 池塘荷叶上 池塘水中 池塘水底 池塘水面 池塘水面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   ,调查过程如实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同学们主要是调查   (填“淡水”“陆地"或“海洋”)地域环境中的生物。
(3)调查时,同学们看到蜻蜓点水的现象,这是蜻蜓在向水中产卵,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
(4)同学们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表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大类,请分别任写一例:属于植物的有   ,属于动物的有   。
6.资料分析。
资料一: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珍稀子遗树种银杉和其它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资料二: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桂林市兴安县、资源县、龙胜县三县交界处,处于大桂北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总面积17008.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7759.0公顷:缓冲区面积3635.4公顷;实验区面积5614.1公顷。已知高等植物2484种:脊椎动物345种,其中兽类71种,鸟类145种,爬行类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种类5种,二级保护种类32种;已知昆虫3300种。有“中国南岭山脉绿色宝库”之称。
(1)保护区内树木郁郁葱葱,空气清新湿润,气候温和,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资料二中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生物多样性还包括   多样性和   多样性。
(3)保护区内有不少古树,细心的同学发现有些古树树干上挂了小卡片,卡片上有“二维码”,当游客用手机扫一扫卡片上的二维码,便出现树木的分类、特征等信息,瑞典科学家   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命名法,被后人称为“   ”。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3年3月3日是第十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主题是“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物种保护”。近日“消失”了多年的珍稀物种黑腹蛇背鹈再次被发现,野生动物爱好者在瑞丽弄莫湖湿地公园拍摄到了它们的真实模样,黑腹蛇鹈是一种十分稀有的鸟类,它们通常栖息在湖泊及大型河流的净水段,对栖息环境的水质要求较高。
(1)湿地生态系统有“   ”之称。如图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其中青蛙和食虫鸟的关系是   。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成分是   和   。
(2)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比森林生态系统   (选填“强”或“弱”)。
(3)联系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分析,你认为导致黑腹蛇鹈濒危的原因可能是   。(至少答出一点)
8.截至2023年2月初最新数据显示,在俄乌战争中,乌克兰军人中约15.7万人死亡,约23.4万人受伤。超过1150万乌克兰人不得不逃离家园,其中约630万人在国内流离失所。俄军方面,有超1.8万名俄罗斯军人在执行任务中死亡,还有超过4万人受伤。
(1)部分乌克兰难民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如果你是无国界医生,会建议他们多吃富含   和   的食物。
(2)缺铁性贫血患者感觉体乏无力的原因是   。
(3)某难民在逃难过程中不慎摔倒,皮肤擦伤出血后很快自动止血,起作用血细胞是
   。这类细胞的特点是   。
(4)执行任务中死亡军人的辨认只能借助于DNA对比,因此在上战场前政府会采集录入军人的DNA,某地区采集材料为血液,则提取DNA的血液成分是   。
9.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新冠病毒在流行传播中出现多种变异毒株。
资料二 郑州目前流行的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此病毒虽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但毒性相对减弱,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居多。轻症感染者可居家隔离治疗,治疗康复后,核酸检测为阴性,就不再具有传染性了。新冠病毒因为含有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居家核酸检测一般用的是抗原检测。
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专用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新冠病毒,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
(1)新冠肺炎和手足癣都属于传染病。这两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相比较   没有细胞结构。
(2)根据资料一,新冠病毒的   (填病毒的某结构)中含有可以与人体细胞细胞膜表面的物质相结合的物质,导致能侵染人的活细胞。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3)当新冠病毒一旦离开人体,附着在物品上则通常会变成   ,一旦外界条件适宜便会重新感染人。所以为了预防,我们要对外来物品进行消毒。
(4)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为阳性,   为阴性。
10.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1甲肝患者用的碗筷和家人用的应该分开,否则容易使家人患甲肝。饭店的餐具要严格消毒,否则容易使顾客患甲肝、流感、细菌性痴疾等传染病。
资料2经国务院批准,从2007年起,我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范围,在现行免疫规划基础上,将甲肝疫苗、流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1)将餐具消毒、碗筷分开,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来看,属于   。
(2)接种甲肝疫苗的人,能够抵抗甲肝病毒的再次侵袭,主要原因是他们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了抵抗甲肝病毒的   。他们对乙肝病毒是否同样具有抵抗作用?   (选填“是”或“否”)。
(3)疫苗属于   (选填“抗原”或“抗体”),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是由人体的第   道免疫防线起作用的,属于   (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
11.小华同学在学习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一章后,绘制了部分图示,图一表示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概念关系;图二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Ⅰ、Ⅱ代表的结构分别是   、   。
(2)图乙中,心脏的四个腔中,【D】   的心脏壁最厚,它也是   (填“体”或者“肺”)循环的起点,它收缩时把血液泵到[   ](用图中序号表示),输送到全身。
(3)人下肢受伤发炎,通过静脉注射某种药物进行治疗,跟踪检查,最先发现这种药物在心脏的   (用图中字母表示)出现,药物随血液流动到下肢发炎处的血管,并扩散到组织细胞发挥作用。
(4)图乙所示心脏的四个腔内,流动着静脉血的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1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巴甫洛夫发现:狗在吃食物的时候会分泌唾液。后来,巴甫洛夫给狗食物之前,都会先开启铃声,他一直重复这个操作,最后,狗在听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也会分泌唾液。
材料二: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得者班廷发现:切除狗的胰腺后,尿液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糖尿病病人的一些症状。将正常狗的胰管结扎,发现胰腺大都萎缩了,只有内部一团团的细胞——胰岛活着,并且尿液中没有出现葡萄糖。他们推测胰岛分泌一种能调节糖的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并从狗的胰岛中提取了这种物质治疗患糖尿病的狗,获得了成功。
(1)材料一中,狗听到铃声分泌唾液是   反射,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该反射活动的感受是   。
(2)材料二中,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的物质是   。
(3)上述两则资料说明狗的生命活动有赖于神经系统和   系统共同的调节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开学以来,有学校报告多例诺如病毒感染病例。诺如病毒感染发病的主要表现为腹泻和呕吐,国际上通常称之为急性胃肠炎,没有特效药物。预防重点是做好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勤洗手。诺如病毒目前还不能体外培养,无法进行血清型分型鉴定。
材料二: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1)从传染病角度来看,引起人患急性胃肠炎的诺如病毒是   。做好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勤洗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2)用抗生素治疗“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有效果吗?为什么?   。
(3)预防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卡介苗,卡介苗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   ,使人们获得对结核病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   免疫。
14.阅读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今年的3.15晚会曝出合肥市三家企业,违背我国法律规定,在大米中添加香精香料,将安徽本地大米和非食用香精混合,将其冒充泰国香米出售,一年销量达1000多吨。该事件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
资料二:近年来,“妆食同源"概念风头正盛,各种“玻尿酸矿泉水”“玻尿酸口服液”“胶原蛋白软糖”等不断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线,销量也水涨船高,市场上不乏“喝出水光肌""美白、抗老"”补水、防脱”之类的广告营销。这些成分吃了真的有用吗
(1)作为人们主食之一的大米,主要含   这一糖类物质,这种营养物质初始消化的场所在   。
(2)香精中含有的某些化学成分,过量摄入后,首先会对   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如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继而还会危害到人体其他的系统。
(3)玻尿酸,也称透明质酸钠,是一种大分子多糖,需要经过消化后,转化成   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4)口服胶原蛋白能补充皮肤中的胶原蛋白抗衰老吗 答案是否定的。所有口服后的胶原蛋白,都会先在胃肠道消化成多肽,再分解为   才能被身体各器官利用,而不是定向作用于皮肤。
(5)通过这两则资料的学习,对你在选购物品时有些什么启示 为保障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请你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们在对动物的观察过程中发现,蛇的捕食策略大体分为三类:无毒蛇多以“绞杀”模式制服猎物,即用身体卷住猎物通过肌内持续收缩,导致猎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将其吞噬。轻毒蛇大多不“绞杀”猎物,它们一般会咬住猎物不放,被称为“噬咬”模式,长时间的“噬咬”以保证足够的毒液进入猎物伤口,导致猎物活动能力减弱或丧失后将其吞噬。大多数剧毒蛇则采用“击杀”模式对付猎物。如响尾蛇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后突然发动袭击,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致命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放开任其逃跑,再找到濒死的猎物将其吞噬。
材料二:豹属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善于捕猎,但策略有所不同。虎一般会咬断猎物颈椎,损毁对方脊髓。狮会使猎物窒息而死,幼年虎或狮会观察成年个体的捕猎过程,并在与同伴的“打闹”中锻炼“埋伏”、“扑咬”等技巧。成年个体也会将击伤的猎物交给幼体处理,锻炼它们控制和杀死猎物的能力。一些捕猎技巧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捕猎文化”。
(1)材料一中蛇具有用肺呼吸、体表覆盖角质的   等特征,因此蛇属于   动物,体内有脊柱,是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   动物。红纹滞卵蛇中,无论成年蛇还是出生幼蛇,都采用“绞杀”模式捕食猎物,说明该行为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该行为是由蛇体内的   决定的。
(2)根据材料一信息推测,黑眉锦蛇(无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   ”模式,铅色水蛇(轻毒蛇)的捕食策略可能是“   ”模式。
(3)材料二中狮和虎都属于哺乳动物,它们具有   和哺乳的特点,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幼年个体通过观察、练习而获得捕猎技巧的过程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这类行为有利于它们更好地   复杂的环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影响;适应
(2)生产者;消费者
(3)竞争
2.【答案】(1)鲨鱼;哺乳;臼齿
(2)外骨骼;节肢
(3)生殖发育
3.【答案】(1)繁殖;先天性
(2)信息交流(或通讯)
(3)遗传因素;学习
(4)社会;分工;组织
(5)观察
4.【答案】(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遗传;学习;高等
5.【答案】(1)调查方案
(2)淡水
(3)繁殖
(4)睡莲;青蛙
6.【答案】(1)生物影响环境
(2)生物种类;生态系统;基因
(3)林奈;分类学之父
7.【答案】(1)地球之肾;竞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2)弱
(3)栖息地被破坏或食物减少
8.【答案】(1)铁;蛋白质
(2)由于红细胞的缺乏使得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导致机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不足
(3)血小板;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4)白细胞
9.【答案】(1)新型冠状病毒
(2)蛋白质外壳;S蛋白
(3)结晶体
(4)甲;乙
10.【答案】(1)切断传播途径
(2)抗体;否
(3)抗原;三;特异性
11.【答案】(1)动脉;毛细血管
(2)左心室;体;②
(3)A
(4)AB
12.【答案】(1)复杂(条件);反射弧;耳蜗
(2)胰岛素
(3)内分泌
13.【答案】(1)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
(2)没有效果,抗生素是用来杀菌的,对病毒不起任何作用
(3)抗体;特异性
14.【答案】(1)淀粉;口腔
(2)消化
(3)葡萄糖
(4)氨基酸
(5)①启示:我们要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物品,还要多学文化知识,对广告的真假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切勿盲目购 买、服用。
②建议:立法机关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基层监督部门多走访调查,认真抽查市面上的商品,保障流 通商品的安全性。
15.【答案】(1)鳞片;爬行;陆生脊椎;先天性;遗传物质
(2)绞杀;噬咬
(3)胎生;学习;适应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