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2节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尝试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描述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2.概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习重点:1.说明口腔中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
3.描述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过程。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 和 两大部分组成。
2.消化腺的功能
消化腺 分泌 的消 化液 含有的 消化酶 进入哪个 部位进行 消化 消化哪 些物质
大 消 化 腺 肝脏 胆汁 无酶 小肠 乳化脂肪
胰腺 胰液 消化糖类、 脂肪、蛋 白质的酶 小肠 消化糖类、 脂肪、蛋 白质
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 粉酶 口腔 消化淀粉
小 腺 体 胃腺 胃液 蛋白酶 胃 初步消化 蛋白质
肠腺 肠液 消化糖类、 脂肪、蛋 白质的酶 小肠 消化糖、脂 肪、蛋白质
知识点二 食物的消化
1.消化的概念: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在 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 的过程。
2.需要消化的营养成分:食物中的 、 、 等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消化管壁 细胞吸收。
3.消化过程
食物
口腔
咽、食管:没有消化功能
胃
小肠
大肠:食物残渣与水等混合形成粪便。
肛门:排出体外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
【情景呈现】
很多宝宝感冒发烧时,总是不爱吃饭,这是怎么回事呢 医生解释:发烧时体温升高,影响到了消化酶的分解作用,食物不消化导致宝宝不爱吃饭。温度真的会影响消化酶的作用吗
【合作探究】
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帮助她完成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馒头状态(2 g)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唾液(2 mL) 唾液 唾液 唾液
温度 37 ℃ 0 ℃ 100 ℃
检验淀粉 10分钟后加入碘液2滴
(1)本实验变量是 ,对照组是1号。
(2)预测实验现象: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填“变蓝”或“不变蓝”)
(3)得出结论: 。
·学习小助手·
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
(1)对照性原则:其中一个组一般不含变量,称为对照组;接受实验变量控制处理的对象组称实验组或控制组。
(2)变量单一原则:实验设置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必须严格控制,保持相同且适宜。一般要做到:①材料相同;②实验所用的器具和装置、试剂要相同;③条件控制要适宜且相同。
任务驱动二 消化系统的组成
【情景呈现】
小刚今天吃西瓜时,不小心将一粒西瓜子咽了下去,这粒西瓜子在小刚的消化管中经历了一天的“历险”。它先遇到了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坚硬的“怪物”,差一点将它轧得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到了“酸雨”,后来它钻进了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消失了,走出了迷宫它差点儿钻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的,它与一些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在小刚上厕所时离开了小刚。
【合作探究】
西瓜子在哪里遇到了像轧钢机似的“怪物” 在哪里遇到了“酸雨” 又长又窄的“迷宫”是什么地方 它在什么地方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一起
任务驱动三 食物的消化
【情景呈现】
因为早上起床晚了,小红没吃早餐就去上学,结果课堂上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午餐小红吃下一个肉粽和一碗牛肉羹后,精神好多了。小红感慨地说:“再也不能不吃早餐了!”
【合作探究】
肉粽中的淀粉、脂肪和牛肉羹中的蛋白质分别是在下图中的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 最终在什么部位被彻底分解 最终会分解成什么物质 对它们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分别是哪几种
【答案】1.消化管 消化腺
【答案】1.消化管 小分子物质
2.淀粉 蛋白质 脂肪 上皮
3.(1)牙齿 (2)舌 (3)麦芽糖
(1)收缩和蠕动
(2)蛋白质
(2)胰腺
(3)葡萄糖 氨基酸
【答案】(1)温度
(2)不变蓝 变蓝 变蓝
(3)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
【答案】口腔内的牙齿对食物有咀嚼作用,西瓜种子遇到的像轧钢机似的怪物是口腔中的牙齿;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因此西瓜种子遇到的“酸雨”是指胃液,遇到酸雨的地方是胃;又长又窄的“迷宫”是小肠;与很臭的东西混在了一起的地方是大肠,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
【答案】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1]口腔,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6]小肠,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3]胃,它们都在[6]小肠中被彻底分解。淀粉最终被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最终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包括唾液、肠液和胰液;对脂肪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对蛋白质具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包括胃液、肠液和胰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