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2 第2课时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0.2 第2课时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学案 (含答案)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6: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章 人体的能量供应
第2节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肺换气、组织换气的过程,描述气体扩散的原理。
2.概述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过程和原理。
◎学习重点: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认真观察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的示意图,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  的一侧向浓度  的一侧运动,这就是气体扩散。
2.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的  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  ,同时,二氧化碳扩散进入  ,实现了肺泡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结果是  血变为  血。
·易错警示·
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不是一个氧气分子交换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而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各自平衡为止。
对点自测
下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
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知识点二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   形式运输;而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   中运输。
知识点三 血液与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保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1.血液与   之间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称为组织换气。
2.由于组织细胞进行   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因而组织处氧的含量远远  血液中氧的含量,二氧化碳的含量远远   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氧就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组织换气的结果是   血变成   血。
3.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都是通过   实现的。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 呼吸全过程
【情景呈现1】
暑假期间,中小学生溺水事件易发多发。为做好暑期预防学生溺水工作,教育部推出预防学生溺水专题节目“暑假安全第一课:珍爱生命严防溺水”,并组织全体中小学生(包括幼儿园学生)和家长集中收看。
【合作探究】
暑假期间,溺亡事件频频发生,溺水而亡是因为影响到了呼吸的哪一环节 该环节是通过什么完成的
【情景呈现2】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能够在多种动物中维持大的库存,并且具有多种血清型,是唯一能够引起人类大流行的流感病毒,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三月份为其高发期。
【合作探究】
1.流感病毒侵染肺部时,被侵染的肺泡内会产生大量的黏液,这会阻碍呼吸的哪一环节 该环节是通过什么原理完成的
2.按照氧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请将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进行排列
【答案】1.高 低
2.氧气 血液 肺泡 血液 静脉 动脉
【答案】C
【答案】氧合血红蛋白 血浆
【答案】1.细胞
2.呼吸作用 低于 高于 动脉 静脉
3.气体扩散
【答案】
【合作探究】
答:当人溺水时,水进入呼吸道阻碍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缺氧而死亡。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
【合作探究】
1.答:侵染肺部时,被侵染的肺泡内会出现黏液,影响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血液中氧含量较低,最终出现身体乏力的症状。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
2.答:肺泡中氧含量要比动脉血中的高,因为氧气要从肺泡扩散到动脉血;动脉血中的氧气含量比组织细胞高,因为氧气要从动脉血扩散到组织细胞。根据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可知动脉血中的氧气比静脉血中的氧气含量高,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氧气含量最低。故氧气含量由高到低排列的是肺泡、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