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1 第1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2.1 第1课时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6: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描述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况。
2.描述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特征,说出神经元的基本功能。
◎学习重点:说明反射的概念与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
【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 脑、脊髓和神经组成神经系统
1.人体能够协调体内各部分功能而成为   ,能够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因而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维持自身   的状态,这就是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
2.人体的自我调节包括   和   ,其中   的调节功能起着最为主要的作用。
3.阅读课本,学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再填表。
知识点二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1.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是   。
2.学习有关神经元的知识,再根据神经元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细胞又叫   ,由[1]   和   组成。
(2)突起包括图中的[2]   和[3]   ,[4]是  。
(3)[1]   是神经元的代谢中心。每个神经元的树突有许多,可将冲动   胞体,轴突只有一个,可将冲动   胞体。
(4)由一些神经元的   集合成束、外被   的结构叫作神经。
3.区分以下四个概念
神经——出现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集中出现的部位。
神经节——出现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集中出现的部位。
灰质——出现在 中枢 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集中出现的部位。
白质——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   集中出现的部位。
知识点三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人体通过   ,对   作出的规律性反射。
2.实例: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会   ,婴儿膀胱里尿液多了就会立刻  。
3.反射弧——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基础。
(1)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①图中a是   ,能感受刺激,产生  。
②图中b是   ,将神经冲动传至特定的   。
③图中c是   ,接收信号,产生   ,并将它传给   。
④图中d是   ,将来自   的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
⑤图中e是   ,由传出神经元的  与相应的   组成,接受神经中枢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作出反应。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传入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
·学习小助手·
(1)反射和应激性的区别:
反射与应激性的区别在于反射必须要有神经系统的参与,而应激性不一定要有。因此,反射是应激性的一种形式,但应激性不一定是反射。
  (2)反射弧完整不一定能发生反射。
反射弧完整是出现反射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反射弧完整就能出现反射活动。发生反射,除了要有完整的反射弧,还要有适宜的刺激。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反射与反射弧
【情景呈现】
如图所示,约20位同学手拉手围坐一圈,指定一位同学为计时者。由计时者开始,用左手迅速握一下左手一位同学的右手,当这位同学感到右手被握了一下后,立即用自己的左手取握下一位同学的右手,依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位同学将信息传递给计时者为止。计时者在自己发出信息的同时开始计时,到自己收到最后一位同学传递的信息时停止计时,记录信息传递一圈所用时间。重复10次并记录测试结果。
【合作探究】
1.设想你完成一次“握手——握手”反应活动中,体内发生了哪些主要事件
比较从第1次到第10次的测试数据,有怎样的规律 你认为影响反应完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如果测试组人数再增加或减少10人,你认为测试数据方面会有什么变化
 
4.即使是训练有素的足球守门员,面对射来的点球也常常扑空。结合你对反应时间的理解,对此做出解释。
 
任务驱动二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情景呈现1】
为研究脑的功能,科学家先后用三只狗做了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合作探究】
分析图片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情景呈现2】
张三在一次车祸中腰部受伤,结果,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大小便失禁。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脊髓受到严重伤害。
【合作探究】
张三的情况说明了脊髓具有什么功能
 【答案】1.统一的整体 相对稳定
2.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神经系统
3.
【答案】1.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
2.(1)神经元 胞体 突起
(2)树突 轴突 轴突末梢
(3)1 胞体 传向 传出
(4)突起 结缔组织膜
3.突起 胞体 中枢 胞体 突起
【答案】1.神经系统 刺激
2.眨眼 排尿
3.(1)感受器 神经冲动 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 神经冲动 传出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中枢 效应器 神经末梢 肌肉
(2)感受器 神经中枢 效应器
【答案】1.答:被握的手部感受器受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冲动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又进一步上传到脑,产生被握手的感觉之后,再发出神经冲动到脊髓,脊髓发出的传出神经冲动传到手臂的肌肉,产生握手动作。
2.答:平均完成反射的时间开始几次较长,后来逐渐减少,最后几次基本稳定。由此可知:被试者的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经验的积累程度是影响这种反射时间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反射弧各部分产生和传导冲动所需的时间是完成反射所需时间的最基本限制条件。
3.答:增加10人可能会使数据变动的不稳定性减少;减少10人可能会使数据变动的不稳定性增加。
4.答:守门员完成“看到对方踢出并扑向足球的反应动作”所需的时间,往往比足球被踢到球门所需的时间要长。
【答案】反射和传导功能。张三能进行排便和排尿,说明其脊髓内排便和排尿中枢完好,能支配完成排便和排尿反射;大小便失禁说明脊髓里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同时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说明大脑的“指令”不能传到腰部以下,因此可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功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