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基础通关
一、课内建构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lì( )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棉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rú( )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 )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 )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文中出现了一个错字“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
(3)“历历在目”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2. 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重读了小学时的日记,童年往事历历在目,我好像回到了从前。
B.回首百年,无论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中国青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诚追求始终未改。
C.川流不息的锦江,古老而现代,它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见证了蓉城的飞速发展。
D.再平凡的工作,我们都不能漫不经心地应付,而要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
3.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形容呼吸急促,大声喘气)
B.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指破坏景观的种种行为)
C.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震……(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络绎不绝)
D.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这里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B.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
造力。
D.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
披肩。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同类型的演讲词特点各异。《最后一次讲演》是即兴演讲,有极强的现实性,语言慷慨激昂,情感爱憎分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庄重场合的正式演讲,知识性、逻辑性强。
B.游记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传达出敬畏生命、
珍视自然的意识;《壶口瀑布》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C.朗读课文要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回延安》是抒情诗,语调要舒缓低沉:《灯笼》《安塞腰鼓》都是散文,语调要高昂明快。
D.表达方式要按需使用。小说《社戏》以记叙为主,穿插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用得恰如其分。
二、课外提升
6.你所在的班级开展了“走进长江”综合性学习活动,撷取瑰丽的长江文明,谱写长江新的篇章。请你参与并解决问题。
[探寻长江的文明]
(1)请你举出一个长江流域早期的人类文化遗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一个发生在长江流域古战场的著名战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长江的古诗词或民谣。(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江三峡众多的旅游文化景点,沉淀着厚重而博大的中华文化。请参照下列示例,写出两个你最喜欢的旅游文化景点。
【示例】亦真亦幻的丰都鬼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突破
一、课内建构
阅读课文第4—5段,完成7—8题。
7.课文第4段中提到有关各拉丹冬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一边记述所见景象,一边表达自己的感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提升
阅读《两进虎跳峡》,完成9—12题。(10分)
两进虎跳峡
张鸿源
①虎跳峡在滇西北,它是玉龙、哈巴两大雪山南北夹峙金沙江形成的。江心突兀一块巨石,传说曾有老虎从岸边跳上巨石,再纵身跳到对岸,“虎跳峡”之名由此而来。虎跳峡全长17千米,分为上峡、中峡、下峡三段。
②我第一次进虎跳峡,是从中甸的虎跳峡镇步入上峡的。刚到金沙江畔,便看见对面的玉龙雪山高耸云天,皑皑白雪堆积在重重叠叠的峰脊上。时值盛夏夜雨初收的早晨,云雾游移在群峰间,愈显出玉龙雪山的高深莫测。
③接着,我走上一条仅容一人行走的崎岖山路。这条过于简陋的人马驿道,横系在临江的悬崖上,走在上面既艰且险。到了这里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真正的山路:陡、细、长、险、滑……我觉得自己真像一只岩羊在峻峭的崖壁上战栗着探行。
④再往前,两岸高山越挤越拢,排列成一道道狭窄的天门。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峡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这声音在山谷间回荡传响,仿佛洪荒远古开天辟地的遗音。这里不是汪洋大海,但我却感觉到汪洋大海狂暴时的声势和威力:岩在崩,地在动,山在摇。我只觉头晕目眩,脚下站立不稳。据说,漂来的粗圆木和滚落的大石块,在这里都会被粉碎得无影无踪。我只能退到高处,遥遥承受这惊心动魄、热血沸腾的刺激……
⑤怀着上峡带给我的震撼走向中峡。迎面来了一队马帮,我闪身到路旁让道,听着马儿们艰难的足音,看着马帮慢腾腾地消逝在远处断崖后面……马帮就是这样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路途艰险,马帮却奋力前行,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峡的谷底礁石遍布,如满天星斗。这些从山上飞滚而来的落石,堆积江中,犬牙交错。江水在其间往复跳跃,浪花推着浪花,旋涡套着旋涡,一路5千米18个险滩相连至下峡。
⑥我对下峡的感受,第二次比第一次强烈。三年后的正月初,我从丽江的大具乡乘车直奔下峡。抵达停车场,我不禁惊叹:“好个哈巴雪山!”仔细俯仰一番:没有零散的峰头断崖,整体性的山岳和巨型斜面板块造就出大气磅礴的雄姿。而后沿着栈道直至江边的观峡台,在台上远眺江两边玉龙、哈巴凌空对峙,峰连嶂合。此景正如清代孙髯翁所写:“一线中分天作堑,两山夹斗石为门。”前往渡口的路上,日头已经偏西,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里却笼罩着浓浓的阴影,几分雄浑,几分肃穆,几分苍凉。
⑦从渡口乘船前往对岸。上岸后发现没有路,我只得寻着人踩过的痕迹,攀藤抓草往上爬,还得时时小心,脚下不能打滑,否则就会坠下深渊。我大汗淋漓地攀登了近1个小时,才算踏上新开辟的公路。
⑧山高峡深,天黑得早,我只好投宿在下峡核桃园的一家小旅店。核桃园是个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夜特别深沉,空寂得不像在人世间。浓墨似的山头上方,星星在一块不大的天幕上眨着眼,默默感受夜的静谧。人在此际,内心一片宁静,仿佛世间一切的纷杂都与我无关。我很快就带着白天的游兴进入了梦乡……
⑨第二天拂晓我就出发了,穿越中峡来到了上峡。上峡已经开发为旅游景点,修筑了栈道,可直下江边挨近虎跳石。峡中筑了公路,可以通车,游览更方便了,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一身豪气、雄奇威猛的虎跳峡。但留在我内心深处的,还是那个不经雕琢、野性十足的虎跳峡。我伫立江崖,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
⑩两次进入虎跳峡,我如同经受了洪炉的冶炼,无论体魄还是心魄,都比过去强健许多。若要问我云南山川最富阳刚之美的地方在哪里,我定毫不迟疑地回答:在虎跳峡!
(选自《滇域探秘》,有删改)
[注]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1948),德国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9.请梳理作者在虎跳峡所见的主要景物,概括其特征,并根据提示将下图补充完整。(2分)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结合语境,从修辞运用的角度,对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3分)
本来在宽阔江面上舒展流淌的江水,一下子挤进这难以容身的峡谷,它勃然大怒,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的读后感补充完整。(2分)
作者的“所感”是游记的灵魂,也是游记的生命力所在。阅读选文时,我们发现作者两次写到马帮:第⑤段写马帮“走成了峡谷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A 之情;第⑨段写“仿佛又见一队马帮从远处断崖后慢腾腾地走来”,表达了作者对马帮的 B 之情。这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摄取所见,又不单是写实,处处流露作者的情思”。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
12.游记常见的写法有“移步换景”和“定点换景”,选文第⑥段使用了哪种写法?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达标
1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展现了各拉丹冬的雄伟神奇。请你试着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个片段。(1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砾 蠕 jìng xuàn
(2)棉 绵
(3)清清楚楚(分明)地呈现在眼前
(4)拟人
2.C
3.B
4.C
5.C
6.(1)示例:河姆渡(文化)遗址。
(2)示例一:赤壁之战。
示例二:淝水之战。
(3)示例一: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示例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示例:①神秘美丽的神女峰;②赤胆忠义的张飞庙;③临终托孤的白帝城。(写出两个即可)
7.①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事显得迷离有趣;②为后文写“我”摔跤受伤作铺垫,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8.作者把主观感受与客观描写融在一起,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但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赋予文章以独特的韵味。
9.A.山路险阻(山路崎岖、驿道艰险)
B.村夜沉寂(星夜沉寂)
10.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挤”“勃然大怒”把江水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江水因江面变窄而流速变急、水声震响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内心强烈的震撼。
11.A.赞美(敬佩) B.怀念(追怀)
12.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先写在停车场俯仰哈巴雪山的磅礴雄姿,再移步到观峡台远眺玉龙、哈巴两山对峙的景象,最后写在前往渡口的路上看到山巅阳光耀眼、峡谷阴影笼罩的景象。
13.示例:秋天的晨雾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雾气腾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漫步在乡村小路上,隐约可见前面有一条雾带,忽然雾带不见了,我用手四处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
我走到毛豆田里,鞋子、裤角都湿了。毛豆叶上的雾球慢慢地滚动着。小草轻轻地靠在我的脚上,像是在和我亲近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村边。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楼房今天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今天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影。晨鸟“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们出来看这迷人的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