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
1.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他不禁感到疑惑: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呢?为了探寻真理,小明捕捉了10只鼠妇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步骤1: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
步骤2: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静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并分别计数两侧的鼠妇个数。
步骤3:按上述方法再进行4次重复实验。
步骤4:求5次实验的平均值并记录结果。结果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1只 2只 0只 2只 1只
阴暗 9只 8只 10只 8只 9只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 。
(3)实验步骤中重复操作4次,并求平均值的原因是 。
(4)结合并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5)小明完成上述实验后,想继续探究“水分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若小明继续采用该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将实验装置中一侧的湿土换成了干燥土壤,你认为还需要改变什么条件? 。
(6)做完实验后,小明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
2.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相似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
(1)实验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 作用,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5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 。
(2)若乙组实验结果②为 (填“正常生长”或“生长异常”),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3)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
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其他垃圾 D.有害垃圾
3.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续,生生不息。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例如,蟹爪兰接在仙人掌上会成活,这种繁殖方式称为 (填“扦插”或“嫁接”)。
(2)鸟类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鸟卵的卵黄表面有一盘状的小白点,称为 ,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3)家蚕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 。
(4)某生物小组同学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饲养家蚕并观察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时,探究了温度对蚕卵孵化的影响。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同种、同批、大小相似的蚕卵180枚(家蚕品种为华康2号),大小合适的纸盒若干等。
方法步骤:① 。
② 。
③每天同一时间观察记录蚕卵孵化数量。
④计算不同温度下蚕卵孵化所需的平均时间。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26℃ 22℃ 18℃
蚕卵孵化所需的平均时间(每天光照10小时,湿度控制在75%) 9.2天 12.1天 24天
实验结论: 。
4.科研人员对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是否有免疫效果进行研究。
(1)取120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分为 组,每组20只,按如表剂量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血液稀释倍数越大,表示免疫效果越好),所得平均值下表所示,以此反映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请分析作答。
组别 注射物 血清稀释倍数
A组 乙脑减毒活疫苗 原液 40
B组 103倍的稀释液 10
C组 104倍的稀释液 10
D组 105倍的稀释液 <10
E组 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40
F组 不做处理 <10
(2)本实验设置F组的目的是 ,取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是为了 。
(3)在该实验中,是A,B,C,D组的变量为 。
(4)由上表分析得出结论 。
(5)研究人员取每组其余10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 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 ,结果如图:
结合表中实验结果,比较A和E组,两组血清抗体水平相同,但A组实际免疫效果却 E组。
(6)由上述研究可知,注射 疫苗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5.学习了消化和吸收后,小明有两个疑问: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实验装置要放到37℃的温水中,酶的分解真的需要适宜的温度?②教材说胃液能初步分解蛋白质,胃液不能分解淀粉吗?老师建议小明设计实验来探究。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时间 碘液检测
1 淀粉糊+唾液 37℃ 10分钟 不变蓝
2 淀粉糊+胃液 37℃ 10分钟 变蓝
3 淀粉糊+唾液 0℃ 10分钟 变蓝
(1)上图能形成2组对照实验, 号试管是对照组。
(2)1、2两支试管构成的对照实验能回答小明上面第 个问题。
(3)在学习食品制作的原理时,教材说细菌真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是因为分解者体内含有大量的酶。由此猜想:我们细胞的 中,也应该含有酶。
(4)实验中试管1、3构成的一组对照实验,可间接解释,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的环境条件有: 。
6.菜青虫(菜粉蝶的幼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萝卜等)的叶子,对于蔬菜的危害很大,严重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甚至有些会导致小面积绝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吗?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作出假设: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一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②制定并实施实验计划
a.到十字花科植物中去寻找有菜青虫卵的叶片。可以到未施过农药的菜地,也可以在菜市场寻找。找到后将菜青虫卵隔离饲养,直到卵孵出幼虫(菜青虫)。
b.准备一些新鲜白菜叶片作为甲组,一些新鲜波菜(非十字花科植物)叶片作为乙组。两组叶片的质量、大小、形状等尽可能处理成相同。
c.将一条菜青虫先饿一段时间,将甲、乙两组片叶放在同一水平线上,使菜青虫离两组叶片距离相同。放开菜青虫,观察它的取食情况。
d.____,其中步骤b中乙组的叶片每次用不同的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
e.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为菜青虫创造一个接近自然生存环境的饲养条件,如适当的光照、温度、湿度,充分而新鲜的食物等。
③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
④得出实验结论
(1)菜粉蝶的个体发育过程要经过卵、幼虫、 、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叫做 。
(2)步骤a中,乙组的作用是形成 。步骤d的目的是 ,以保证探究的严谨有效。
(3)请补充完整步骤d的实验操作: 。
(4)如果得出的实验结论,证明开始的假设是成立的,则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应该是: 。
7.请补充完整“制作和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过程。
(1)用洁净的 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用镊子撕取鳞片叶的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液滴中,并用解剖针将表皮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液滴上。盖片时要防止装片上出现 。
(4)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 ,用 从盖玻片对侧引流,使液体扩散到整个标本。
(5)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在视野中找到细胞物像后,调节显微镜的 使物像更加清晰。
8.为探究蚂蚁是否靠气味进行通讯,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A、B岛与A、C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
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
(2)完成步骤二后,桥①和桥②的主要区别是否有蚂蚁的 。
(3)完成步骤 后,蚂蚁大多爬向岛 。
(4)步骤三中,能直接用手直接移动桥吗?请判断并说出理由 。
(5)桥①和桥②的长短应相同,这样做的目的是 。
9.鼠妇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在田间主要危害黄瓜、西红柿、油菜等。下图是某班同学设计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1)该班同学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装置的两侧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2分钟。每分钟统计一次两种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 。这样计算的原因是 。
(3)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以便作对照。其中对照组是 (从“明亮组”或“阴暗组”中选择)。
(4)实验结束后,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鼠妇 ?
10.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图中各种动物依赖各自不同的结构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细胞动物A用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它时,要用吸管吸取表层培养液,根本原因是 。
(2)观察B蚯蚓时,要用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其保持湿润,其原因是 。
(3)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特性进行了C图所示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 。
(4)D的幼体时期靠 呼吸,青蛙可在陆地上生活,用 (2分)呼吸。
(5)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E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使飞行时每呼吸一次能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称为 ,大大提高了氧气的摄入能力。气体进入家鸽体内的途径是 (用图中序号加箭头表示)。
11.两个学习小组在学习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后,尝试在两种不同条件下制作酸奶,操作如表。请据表回答:
步骤 甲组 乙组
① 将超市购买的新鲜纯牛奶倒入消毒过的玻璃瓶中 将超市购买的新鲜纯牛奶倒入消毒过的玻璃瓶中
② 加入适量超市购买的酸奶 加入适量超市购买的酸奶
③ 密封 密封
④ 放在温暖地方8小时 放入冰箱8小时
现象 做成酸奶,冷藏食用 没有做成酸奶
(1)步骤①中的纯牛奶已经严格消毒,该消毒方法称为 。
(2)步骤②相当于培养细菌一般方法中的 环节,目的是提供能使纯牛奶发酵的 ,甲组能成功制成酸奶,是因为纯牛奶中的有机物被发酵后转化为 。
(3)通过对两个小组的操作进行比较,实验中的变量是 。
(4)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它体内没有成形的 ,这样的生物称为 生物。
(5)学习小组进行该探究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
12.近年来,小龙虾是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但很多网友认为小龙虾在污水里生长,爱吃腐烂性食物。针对这个问题,某同学计了一个Y型的迷宫装置(如图二)进行探究,请回答问题:
(1)提出问题:小龙虾爱吃腐烂性食物吗?
作出假设: 。
(2)实验步骤:将一只健康状况良好的小龙虾置于装置的右端,A侧放新鲜食物,B侧放 ,使A、B两组形成 。
(3)实验结果及结论:观察发现小龙虾取食 (填字母)侧的新鲜食物,说明小龙虾不爱吃腐烂性食物。
(4)实验评价: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使实验结论更准确,请你给他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
13.鼠妇它们似乎总是在阴暗的角落里生活,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很少看到,同学们通过实验进行了研究。
①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②作出假设
③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黑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不同环境,然后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④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1)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 。该实验的变量是 。
(2)根据表格,得出结论: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3)实验操作中使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原因是 。实验结束后如何处理鼠妇? 。
14.实验探究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
⑴制定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 (填:“是”或“否”),原因是 。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⑵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上表: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求 。
⑶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 (有/没有)影响,鼠妇适合生活在 (阴暗/明亮)的环境中。
⑷实验完成后你认为怎么处理鼠妇? 。
⑸对照实验至少要设置两个组,分别是实验组和 ,每组对照实验只能有 变量。
⑹小明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的影响”时设置了干土和湿土,请问他探究的变量是 。
15.实验探究
紫外线灯照射常用于空气的消毒与灭菌。有兴趣小组提出问题“紫外线照射能杀死细菌吗?”并设计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
分组 甲组 乙组
培养基①培养基②培养基③ 培养基④培养基⑤培养基⑥
实验步骤 一 将牛肉汁培养基高温处理后冷却
二 按种1mL细菌培养液 接种AmL细菌培养液
三 放在25℃的恒温箱中培养24小时
四 在暗盒中紫外线照射6小时 在暗盒中不作照射处理
实验结果 细菌数B 细菌数C
(1)本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乙组在实验中起 作用。两组实验都设置三个培养基是为了 。
(2)对培养皿进行高温处理,目的是 ,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步骤二中的A应为 ,目的是为了控制 。
(3)在适宜温度下,细菌通过 方式繁殖后代,从培养基中获得水和 。为抵抗恶劣的环境,有些细菌会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休眠体,叫 。
(4)经紫外线照射处理,细菌数B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菌数C,则说明紫外线灯照射能杀死细菌。
16.科学研究发现,乳酸可降解塑料,使“白色污染”问题得以减轻。嗜淀粉乳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可将淀粉分解为乳酸,为探究“嗜淀粉乳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现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表 实验方案,
组别 厨余垃圾 处理方式
A 300mL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B 300mL 不灭菌,不接种嗜淀粉乳杆菌
C 300mL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嗜淀粉乳杆菌
(1)嗜淀粉乳杆菌在生物分类上属于 ,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
(2)上述实验中, 为嗜淀粉乳杆菌提供有机物,由此推测它的营养方式为 。
(3)B和A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 ,将C组高温灭菌后直接接种可能会导致 。将处理后的3组实验应该放置于 、 的环境条件下发酵。
(4)由图可知,48小时后乳酸产量最高的组别是 ,在日常生活中可采取什么措施减少白色污染? 。
17.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能帮助我们掌握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一)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植物对空气中尘埃粒子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模拟实验:a选取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甲房间内放入绿色植物10株,乙房间不放植物;b同时向甲、乙两个房间内释放等量的较大颗粒物,制造有尘埃粒子的空气环境;c每隔1小时对甲、乙两个房间内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数进行检测。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 。
(3)如图是释放颗粒物1小时后,在甲、乙两房间某一相同位置检测的结果,他们采用的取样方法是 。
(4)只在房间的一个位置进行检测,结果不准确,为提高准确度应该 。
(5)从治理空气污染或健康生活的角度出发,该实验对你的后示是 。
(6)(二)某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他们根据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使水温升高的原理来测定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多少,准备测定的食物是花生仁、核桃仁。
组别 食物量 水量 水温的变化 每克含有热量
花生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6.5℃ 6930焦
核桃仁 0.5克 50毫升 升高19.0℃ ?
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每克核桃仁含有 焦的热量。
(7)下列食物中,不适合该实验材料的是 ____。
A.花生种子 B.鲜西红柿 C.马铃薯片 D.核桃仁
(8)实验结论,相同质量的 所含的能量更多。
(9)实验应尽量减少食物燃烧中热量的散失,使实验结果更准确。下列不能够减少热量散失的做法是 ____。
A.火焰尽量靠近锥形瓶中央 B.将食物点燃后迅速放入锥形瓶底
C.使用烧杯代替锥形瓶 D.将加热装置置于一个空的剪孔易拉罐中
(10)在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浸入水中,但 (填“要”或“不要”)接触瓶底,否则测量数据不准确。
18.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1)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摸蚯蚓腹面,你有 感觉,用放大镜观察,你会发现蚯蚓等环节动物身体由彼此相似的 构成,腹面都有一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是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2)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檫蚯蚓体表,这是因 为蚯蚓是靠 呼吸的。
(3)区别蚯蚓前后端的依据是靠近蚯蚓的前端有 (填名称) 。
(4)实验完成以后,对蚯蚓怎么处理? 。
19. 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甲、乙、丙、丁4位同学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铁盒内放置的鼠妇数量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2)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则甲同学的实验现象是鼠妇大多集中在 一侧。
(3)若要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能否用丙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4)丁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 。
(5)除本实验探究的因素外,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还可能有 (写出一种即可)。
(6)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设置多次实验求 值。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 。
20. 生物实验课上,陈老师布置了两个制作并观察临时装片的实验,根据下面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①②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应滴加的是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滴加 ;对标本进行染色时,应滴加的是 。
(2)盖盖玻片时,要先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产生 。
(3)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应该是洋葱鳞片叶的 (填“内”或“外”)表皮。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 。
(4)图甲中,属于目镜的是 。若想看到最大的物像,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是 。(均填序号)
(5)要将视野①变成视野②应该将临时装片往 (填“左”或“右”)移动。
(6)上述操作中,发现视野中有污物存在。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换上“40×”物镜后也不动,那污物可能在 上。
答案
1.(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2)光;对照实验
(3)可以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4)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
(5)两侧都改为阴暗环境
(6)将鼠妇放归适宜的自然环境
2.(1)对照;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实验偶然性
(2)正常生长
(3)B
3.(1)嫁接
(2)胚盘
(3)完全变态发育
(4)将同种、同批、大小相似的蚕卵180枚,平均分成3份,每份60枚,分别放入三个纸盒中,标注为A、B、C,然后把它们分别放在温度为26℃、22℃、18℃条件下培养;每天光照10小时,湿度控制在75%;温度对蚕卵孵化有影响,温度越低,孵化的时间越长
4.(1)6
(2)对照作用(或形成对照);控制单一变量
(3)乙脑减毒活疫苗的稀释倍数(或乙脑减毒活疫苗的浓度)
(4)两种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和乙脑灭活疫苗)都有免疫效果(都能诱导小鼠产生抗体),且随着减毒活疫苗稀释倍数的增加,抗体水平下降
(5)乙脑病毒;存活数量;优于(或高于)
(6)乙脑减毒活
5.(1)1
(2)②
(3)线粒体
(4)适宜的温度
6.(1)蛹;完全变态(或“变态发育”)
(2)对照(或“对照实验”);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控制单一变量”)
(3)多次重复实验步骤b、c
(4)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或“菜青虫不吃非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菜青虫只吃甲组的叶片”、“菜青虫不吃乙组的叶片”)
7.(1)纱布
(2)清水
(3)气泡
(4)稀碘液(或“碘液”);吸水纸
(5)细准焦螺旋
8.(1)使蚂蚁主动觅食
(2)气味
(3)三;C
(4)不能,手上的气味会干扰蚂蚁的通讯
(5)控制单一变量
9.(1)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吗
(2)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3)光;阴暗组
(4)放回适合鼠妇生长的环境中
10.(1)表膜;表层氧气丰富
(2)维持其正常呼吸
(3)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水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4)鳃;肺和皮肤
(5)气囊;双重呼吸;1→2→3
11.(1)巴氏消毒法
(2)接种;乳酸菌;乳酸
(3)温度
(4)分裂生殖;细胞核;原核
(5)酸奶制作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12.(1)小龙虾爱吃腐烂性食物
(2)腐烂性食物;对照
(3)A
(4)应增加小龙虾的数量,避免偶然性
13.(1)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光
(2)阴暗
(3)避免偶然性;放回适于它们生活的自然环境
14.光;否;鼠妇数量太小,容易出现偶然因素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平均值;有;阴暗;将鼠妇放回大自然;对照组;一个;水分
15.(1)紫外线;对照;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2)杀死原有的细菌真菌;1;单一变量
(3)分裂;有机物;芽孢
(4)小于
16.(1)细菌;分解者
(2)厨余垃圾;腐生异养
(3)嗜淀粉乳杆菌;接种失败;温暖(潮湿);密闭
(4)A;对垃圾进行分类,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等
17.(1)植物能够(不能)降低空气中尘埃粒子
(2)植物;形成对照
(3)五点取样法
(4)随机多点检测
(5)多植树造林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6)7980
(7)B
(8)核桃仁
(9)C
(10)不要
18.(1)粗糙不平;体节
(2)湿润的体壁
(3)环带
(4)放回大自然
19.(1)避免偶然性
(2)湿土
(3)不能;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4)光
(5)温度/土壤/空气等
(6)平均;放回大自然
20.(1)清水;生理盐水;碘液
(2)气泡
(3)内;细胞核
(4)①②;②③
(5)左
(6)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