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专题复习:资料分析题(附答案)
资料分析题
1.鼎湖山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北回归线带上的绿宝石”。附近居民有种植人面子的习惯,等结出果实后采摘制成餐前开胃菜。图甲中A、B、C表示人面子树的三种生理作用,①表示空气中的某种成分,图乙为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人面子树通过 (填“A”、“B”或“C”)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该过程发生在图乙的【3】 中。
(2)人面子树结出的果实被称作“人面子”,在果实营养组织的细胞中,糖类等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乙图的【 】 中。果实成熟后采摘下来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甜味下降,原因是果实从外界吸收【①】 ,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 。
(3)炎热的夏天,走进鼎湖山森林公园会感到凉爽舒适,是因为植物的[B] 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4)图乙中,植物细胞具有的与动物细胞不同的结构是: 。
2.分析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多种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稀植物,如“活化石”——水杉、“中国鸽子树”——珙桐、数量很少的“林中巨人”——望天树,还有1960年才发现的“茶族皇后”——金茶花和世界最古老的活化石、人称古森林遗迹的桫椤,以及世界上著名的巨树之一、人称“万木之王”的秃杉等。
材料二 某地国家森林公园内征集了世界各地的珍稀鸟类150多个品种约5000多只鸟,其中世界珍稀鸟类10多种,国家珍稀鸟类20多种,是国内鸟类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林区。公园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鸟飞鱼跃,融都市的繁华与自然生态美景于一体。
(1)由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该地国家森林公园里动植物种类丰富,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的多样性。
(2)为了更好地对珍稀动植物进行保护,我们采取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的最有效措施,其主要措施是建立 。
(3)森林公园划定鸟类保护区66公顷,恢复鸟类栖息觅食繁殖地30公顷,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森林公园里的鸟类、鱼类等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具有促进 的作用。
(5)自然界中的动物还可以帮助植物 和 。
3.国家提倡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1:某地建设生态养鸡场,同时将养鸡与苹果种植相结合,形成“借林有草,草为鸡食,借鸡灭虫,鸡粪肥田”的生态模式。
资料2:某市对城市河流展开了生态修复,“流水清澈、鱼儿畅游、鸟儿嬉戏……”不久的将来,城市内河将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如下图所示)。
(1)资料1中,影响苹果树生活和分布的阳光、水分、草、鸡等因素称为 。苹果树、草均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 。
(2)资料2中,措施①投入微生物菌剂主要是为了增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的数量,以促进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 ,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措施②生物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会与水中的藻类争夺阳光和氢磷等无机盐,从而减少藻类的生长,提高水体透明度,由此可知浮床上的水生植物与水中的藻类是 关系。措施③的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
(3)保护城市河流环境,作为中学生可以做的是 。(答出一点即可)
4.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小,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资料2: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成年黑猩猩会利用经验来解决问题。有人通过实验发现了这样的现象:当香蕉被挂在高处够不到时,黑猩猩就会把几个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到木箱顶上去摘香蕉。
资料3: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境内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已知的野生动物有1558种,分属于45目163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58种。
(1)从行为的获得途径看,资料1中小袋鼠爬进母袋鼠育儿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 决定的;资料2中猩猩钓取白蚁和堆木箱摘香蕉属于 行为。
(2)资料3中长白山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繁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
材料二: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司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材料三: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结果表明,小白鼠经过了5次尝试;蚯蚓大约经过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1)材料一中,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看,利用了蚂蚁的 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由材料二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不同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了一定的 ,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3)材料三中,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蚯蚓和小白鼠经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 行为。蚯蚓与小白鼠获得此行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不同,说明动物越高等, ,其中 (填“蚯蚓”或“小白鼠”)的学习能力更强。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小明按照设计完成了实验。
B.小明针对“蚂蚁爱吃甜食”这一假设设计了实验:在一个培养皿两端分别放了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
C.一次,小明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搬运食物,观察思考后
D.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结论:蚂蚁爱吃甜食。
E.小明把探究的过程和结论与同学进行了交流。
F.根据生活经验,小明提出两个假设:蚂蚁爱吃甜食;蚂蚁爱吃咸的食物。
(1)以上探究实验的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顺序)
(2)小明设计这个实验的变量是 。
(3)小明设计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
(4)小明在D步骤中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5)蚂蚁营群体生活,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
7.资料分析
请阅读短文《豌豆花的愿望》并回答下列问题。
淡紫色的豌豆花儿绽开了,她跟太阳说:“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当一个妈妈,看着我的孩子慢慢长大,即使我变得很难看,最后干枯变成一点粉末,我也不怕,我就想做个妈妈。”几天后,豌豆花孕育出一颗小小的豆荚。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豌豆花儿已经干枯成黑色的小点,看着她的孩子小豆英渐渐长大,她无声地微笑着,悄悄地落入泥土中。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控制中心,即 。
(2)短文中的豌豆花的“孩子”是由豌豆花的 发育而来,而豌豆种子则由它里面的 发育而来。从生物学的角度看,能发育成新植株的是豌豆种子中的 ,因为它是豌豆植株的幼体。
(3)当豌豆种子萌发时, 先突破种皮,胚芽发育成 ,逐渐长成能开花结果的植株,这个由小长大的过程是与细胞生长、 和 分不开。
(4)豌豆花要当一个妈妈还真不容易呢!它需要经过四个生理过程,短文中没有提到的两个过程:①是花粉从花药散落到柱头上的过程,叫做 。②是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过程,叫做 。
8. 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例如青霉素对肺炎、脑膜炎等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但是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也会被一起杀死。
资料二: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三:据报道,耳念珠菌对多种抗真菌药物有耐药性,可导致侵袭性感染并带来较高的死亡率,被称为“超级真菌”。耳念珠菌主要在医院内传播,对器官移植、恶性肿瘤等免疫力受损的住院患者构成威胁。医院可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等方法来阻止耳念珠菌在医院内传播。健康人群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不具备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1)抗生素是从 中提取的。
(2)“超级细菌”能抵抗多种抗生素是抗生素对细菌 结果。
(3)流感病毒是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这种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 中,并且该病毒非常小,必须借助 才能观察到。
(4)患流行性感冒能不能用抗生素治疗? 。
(5)与细菌相比,耳念珠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内有 ,耳念珠菌的主要生殖方式是 生殖。
(6)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
9.资料分析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因。
资料二:各地携手保护多样性,并取得成效。2022年春天,在数量庞大的迁飞鸟儿中,天鹅、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鹳、震旦鸦雀等不少“稀客”光临北京。它们的出现,也成了首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生动注脚。
资料三:截至2020年10月8日,美国加州山火已燃烧了近两个月,烧毁了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片土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近1.6万平方公里。
(1)我们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2)资料二中体现了 多样性。该多样性的基础是 多样性。
(3)主要分布在山西吕梁山脉和河北西北部山地的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与资料二中各种动物属于同一类群。
(4)加州山火烧毁了近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直接破坏了 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被破坏会导致其他两种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破坏,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5)作为一名中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你能做什么
、 (答出两点即可)
10.自然界中的生物多姿多彩,命运息息相关。
资料一:海洋是生命的乐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海洋水生植物以无机物为营养,制造大量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为各种鱼类、乌贼、海贝等动物提供食物。下图表示某海洋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
资料二: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将核污水排入大海。其中最难清除的是放射性元素——氚元素,该元素将随着海洋生物通过食物链扩散进入到人体,从而被人体细胞用于细胞代谢,直接在细胞内放射衰变影响人体健康。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的内部问题,也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国际问题。
请回答:
(1)生态系统中的 和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分析资料一的食物网示意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在该食物网中,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是 ;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还需要补充 ,除了生物成分外还应补充 成分。
(3)分析资料二,在受到核污染的海水中会含有难以清除的放射性 元素,该元素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进入人体,不仅会在人体代谢时进行衰变,还会不断 (填“积累”或“减少”),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4)海洋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发生核污染等严重生态问题,此生态系统可能就会遭到破坏。
(5)你认为人类应该如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写出一条即可)
11.分析下述资料回答。
资料一:绿脓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经常引起术后伤口感染、化脓。
资料二:抗生素能杀死多种致病的细菌,包括绿脓杆菌,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但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而且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日益严重,出现了“超级细菌”。如表是全球71个国家从2010~2020年抗生素的销售额。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销额(亿美元) 161.23 161.69 148.70 145.71 136.87 124.30 126.29 129.14 138.78 151.53 164.98
资料三:大面积烧伤后若感染了绿脓杆菌可造成死亡。1958年,我国著名医学家余贺,利用噬菌体成功地防治了绿脓杆菌对烧伤病人的感染,成为我国微生物学界的一段佳话。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相比,细菌没有 ,属于原核生物。
(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由 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它也不能独立生活,依据病毒 的不同,在分类上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3)从上表可知,从2015年开始,抗生素的年销售额持续 ,说明人们滥用抗生素,导致多种细菌出现极强的耐药性。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速度快,加上抗生素的滥用,出现了“ ”。你认为如何改善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写两点即可)。
(4)我国医生利用噬菌体寄生在 使其死亡来治疗烧伤病人的感染。在农业生产上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防治病原菌、害虫和杂草的措施又叫 。
12.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我国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上,生活着一类像鼠又像兔的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栖息于洞穴中,擅长挖掘。人们发现草场退化的地方常有鼠兔的洞,推测鼠兔是草场害兽。鼠兔对高山草甸究竟有什么影响呢?
鼠兔挖洞会将下层土壤推至洞外,形成裸露的土丘。翻到表层的土变得松散干燥易流失,一旦洞道坍塌,还会形成草地秃斑。高原高寒地区土壤普遍较薄,植被恢复慢,这令人担忧。同时,鼠兔的洞使土壤通透性增加,会加速水分下渗,从而提高土壤固水能力和含水量。鼠兔挖土会覆盖原有草皮,让更多植物种类得以繁殖。为及时发现和躲避捕食者,鼠兔还会咬断洞穴周围的高大植物,这使得低矮植被生长的更好。可见,鼠兔行为会让植被覆盖率降低,但植物种类却更加丰富。
鼠兔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态作用。高原缺乏树木,鼠兔废弃的洞穴正好供众多小型鸟类营巢繁殖,鸟类物种多样性得以增加。鼠兔与牛羊等家畜一样喜食早熟禾等牧草,但它也采食黄花棘豆等对家畜有毒的牧草,有效控制了毒草的扩张,避免家畜误食中毒。在植物缺乏的冬季,鼠兔除依靠储食存活外,还会以牦牛粪便为食,是草原的清道夫。由于鼠兔不冬眠,它便成为藏狐、鹰等肉食性动物的冬粮。
由此可见,对鼠兔等野生动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更好延续青藏高原的勃勃生机。
(1)高原鼠兔与兔的亲缘关系更近,具有 的生殖发育特点,其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 动物。
(2)请根据文中划线部分写出一条包含高原鼠兔的食物链: 。
(3)鼠兔冬天以牦牛粪便为食,此时它在生态系统中承担了 的角色,参与了生态系统的 。
(4)根据文章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鼠兔打洞可将下层土壤翻到表层b.鼠兔喜食的植物都是有毒的
c.鼠兔咬断高大植物,利于发现天敌d.鼠兔抢占了众多小型鸟类的巢穴
(5)有人担忧鼠兔破坏草场影响放牧,提出要开展捕杀鼠兔的行动。你是否同意?请从文中找出一条支持你观点的依据。
。
13.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比安基岛位于北冰洋诺尔勒歇尔特群岛的海湾入口处,夏季温度通常在7℃左右,11~4月份天气最冷,温度大约在-30℃。岛屿由许多岩石堆积而成,岩石上没有灌木也没有青草。夏季来临后,岩石上会长满苔藓植物,苔藓矮小、细弱、结构简单,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
旅鼠是一种小型的啮齿类动物,以苔藓为食,常年居住在北极,体形椭圆,腿短,耳朵小。毛上层为浅灰色或浅红褐色,下层颜色更浅,有的旅鼠在冬天时毛色变为全白,有利于保护自己。大量的旅鼠为北极狐提供了食物。但在这个岛屿上,北极熊却是最凶猛、力气最大的动物,北极狐、海豹和海象都可能成为它的美餐。
这个人迹罕至的北极小岛,现在却面临着全球变暖和有机污染物的威胁。PFOS是一种化工产品,应用在工业和生活领域。美国、日本每年生产的PFOS只有20%~30%在使用中消耗掉,其余70%~80%排入环境。PFOS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后,会进入生物体内。动物繁殖实验发现PFOS会影响北极熊的生育能力,且每千克动物体内含有2毫克PFOS时动物就有可能死亡。加拿大科学家在北极狐和北极熊肝脏中已经发现了较高浓度的PFOS,如不采取任何措施,预计到2050年北极熊数量将减少30%以上。
(1)根据资料请写出比安基岛上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2)在比安基岛这个生态系统中,文中没有提到的生物成分是 。
(3)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根据资料内容,找出旅鼠适应其生存环境的结构特征有 。(举一例即可)
(4)根据资料可知,由于PFOS难于分解并能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会在 体内发现最高浓度的PF0S。
(5)在二十世纪前,比安基岛上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一直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随着全球变暖和有机污染物的威胁,海豹、北极熊的数量都在减少,说明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最大的牧业基地。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
材料二:中国犀牛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主要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因其头部有珍贵的犀牛角而成为人们捕杀的对象。人类在大量捕杀犀牛的同时,乱砍滥伐,导致它们的栖息地不断缩小。到1922年
(1)材料一中,当狼被猎杀,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因此动物在维持 中起着重要作用。
(2)写出材料一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 。
(3)通过材料一和二分析,导致动物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原因有 、 等。
(4)通过以上资料分析,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杀灭某种动物?请写出原因。
15.分析下列图片和资料,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并将答案填写在本题下面的答题卡上。
图一: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养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图二: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说,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属于 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属于 行为。
(2)美国红雀喂鱼的行为是由其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其他大山雀偷喝牛奶的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而形成的行为。
16.资料分析。仔细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环境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每到冬季来临之前,又见野鸭归来,雀巢星罗密布,喜鹊的叫声悦耳动听,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材料二:随着人类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对动物行为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很多野生动物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些重要行为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了恢复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能力,把原先导水入槽的橡胶管接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从而恢复野马的野外生存能力。
材料三:母牛生下一头小牛,母牛一步都舍不得离开小牛。后来,人们把小牛牵走了,母牛便露出很悲伤的样子。为了宽慰母牛,人们在牛棚里放了一个肚子里装满了草料的小牛标本,母牛以为自己的孩子又回来了,不停舔吻这头“小牛”,当标本的外皮裂开,露出里面的草料时,母牛似乎忘记了“母爱”,便大口大口的吃起来,直至把“小牛”吃光。动物行为学家把一只试验用的黑猩猩锁进实验房间,然后离开房间。几分钟后,他通过门上的钥匙孔向屋内观察,发现黑猩猩也通过这个钥匙孔在看他。
(1)材料一中列举了两种生物的不同行为从行为的功能看,其中喜鹊发出叫声是 行为,从动物获得途径看,它们应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
(2)材料二中人们对野马进行了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 和 获得的行为。
(3)材料三中母牛的行为和黑猩猩的行为在维持动物生存意义上的不同是 。
17. 资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787年,有一个飞利浦的船长带了一些仙人掌到澳大利亚种植,由于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而且没有天敌的存在,仙人掌便在澳大利亚快速地蔓延开来,严重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长,成为当地的一大灾难。后来,人们从仙人掌的原产地引进了吃这种植物的昆虫,这才遏制住仙人掌的蔓延。
(1)仙人掌在澳大利亚能迅速蔓延并占领大片土地,成为当地一大灾难,说明生物能够 环境,同时也能 环境。
(2)资料中,昆虫是影响仙人掌生活的 因素。
(3)1787年,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仙人掌的生长,影响仙人掌生存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
A.光照 B.水分 C.昆虫 D.空气
(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是为了____。
A.吸引昆虫传粉 B.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害
C.适应干旱的环境 D.以上情况都不是
(5)人类可以改善环境,也能破坏环境。人为引入物种、乱砍滥伐等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对于保护环境,你的建议是 。
1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素有海口“绿肺”之称的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中红树林资源最多、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这里自然食物丰富,有着血蚶、蚝、对虾、青蟹、石斑鱼等多种水生生物,是鱼虾集居繁衍、候鸟栖息越冬的好地方。
材料二:某动物园的一黑猩猩刚引进时,饲养员发现它有抽烟的嗜好,而且学会了使用打火机。后来,又在游客的唆使下学会了喝啤酒,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
材料三:动物行为学家利用仪器把土拨鼠发出的声音录了下来,然后对声音中的音调以及频率加以研究,发现它们在不同敌人入侵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请来4位志愿者,充当“要入侵的敌人”,穿上不同颜色的衣服,发现土拨鼠对此反应也不同。
(1)材料一中,红树林是候鸟栖息越冬的好地方,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鸟类这种迁徙行为属于 行为。迁徙的鸟类获取氧气的能力非常强,这与鸟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 相通,起到辅助呼吸作用有关。
(2)在材料一中提及的动物种类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有 。
(3)材料二中,黑猩猩能抽烟甚至能自己打开瓶盖和易拉罐盖,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种行为属于 行为。黑猩猩与蚯蚓相比,学习能力更强,这是由它们体内的 决定的。
(4)材料三表明了土拨鼠之间能够通过 进行信息交流。
(5)根据材料三可知,动物行为学研究的方法除了观察法,还有 ,或两种方法的结合。
19.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2020年6月12日,5万斤“生态鱼”被投放于贾鲁河中,用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投放的草鱼主要用于控制水草疯长,投放的鲢鱼、鳙鱼可控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达到“以鱼控草、以鱼控藻”、净化水质、优化水域生态的目的。
资料二:贾鲁河不仅是市民的休闲之地,也是候鸟的栖息场所。举目可见三五成群的白鹭、赤麻鸭、野鸭等水生禽类,有的低头觅食,有的引颈高鸣。相信经过环境优化建设,贾鲁河“草长、莺飞、鱼游、蛙鸣”的生态美景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1)如图是贾鲁河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 。图中所示的几种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2)市民们欢去贾鲁河游玩是因为贺鲁河水质清澈、空气清新,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方面分析,水和空气属于 部分。
(3)投放的鲢鱼、鲫鱼可挖制水体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是因为投放的鱼类与藻类存在着 关系。
(4)假如该生态系统被有毒且不易分解的物质污染,图中生物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 。
(5)向贾鲁河投放“生态鱼”可以加快贾鲁河的生态修复,这是因为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
20.秋天,长白山地区的松子成熟了。红松种子大而结实,依靠重力自然坠落传播不远。那红松是如何来繁衍的呢?请阅读资料分析作答。
资料一: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组成复杂,有各种高大的乔木(如红松)、低矮的灌木和大量的草本植物,树上生长着各种昆虫,昆虫主要吃植物的茎和叶;千姿百态的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松鼠以植物的果实为食;而松鼠又是鹰的食物鹰也捕食其他鸟类。
资料二:松鼠在秋季总是大量收集松子,一次将三五颗塞入颊囊,再埋到隐蔽处作为冬粮。冬天的雪一盖,总是有一些“粮仓”被遗忘,过段时间松子就自然发芽了。
资料三:每到松子丰收年份,就有数万人非法进入保护区打松子,引发“松子大战”。松子被大量掠走,导致一些动物饿死、逃亡。由于人类拿走了大部分松子,所以长白山里面几乎见不到自然萌发的红松幼树了,红松的量只能靠人工林填补,然而人工林容易爆发虫害。
(1)资料一中红松通过 作用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储存在松子中。以松子为食的松鼠将摄取的食物转变成自身能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松鼠作为消费者可以促进自然界的 。
(2)资料二中松鼠储存松子的行为从获得方式上来看,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由体内的 决定的,使动物能够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后代。
(3)资料三中人们与动物进行“松子大战”,给长白山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请针对当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出一点即可)。
21.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老鼠和猫本是一对天敌,然而某户人家养的一只大白猫却和一只小鼠和睦相处,并且这只刚产崽的母猫还给小鼠喂奶吃。
资料二:蓬菜海洋极地世界里,海豚表演的跳高顶球、跳迪斯科、转呼啦圈等节目往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资料三: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和饲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刚产崽的母猫喂养小鼠的行为属于 ,该行为是由母猫体内的 所决定的。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海豚的表演属于 行为,原因是这种行为是由 和 而获得的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 ,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3)由资料三判断,白蚁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形成一定的 。它们是营 生活的动物。
22.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稻蟹“共生种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立体种养模式,在稻蟹“共生种养”的环境内,河蟹能清除田中的杂草,吃掉害虫,排泄物可以肥田,促进水稻生长;而水稻又为河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条件。通过稻蟹“共生种养”模式,达到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材料二:呼伦贝尔草原是著名的天然牧场。过去那里有许多狼,经常袭击家畜,对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保护人畜的安全,当地牧民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猎杀狼的活动,但随后野兔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野兔和牛羊争食牧草,加速了草场的退化,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材料三:蜜蜂在采集花蜜、花粉时,身上沾满的花粉会掉落下来,从而帮助植物顺利传粉。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可以钩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
(1)在材料一中的河蟹是一种 动物(填动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的角色。
(2)材料二中,当狼被猎杀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被切断,进而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由此可见狼在维持呼伦贝尔草原的 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以上资料的分析,你认为人类能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
(3)材料三说明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 ,有利于植物顺利的繁殖后代和扩大分布范围。
答案
1.(1)C;叶绿体
(2)5;液泡;氧气;有机物(糖类)
(3)蒸腾作用
(4)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1)物种
(2)自然保护区
(3)栖息地
(4)物质循环
(5)传粉;传播种子
3.(1)生态因素;生产者
(2)分解者;无机物;竞争;呼吸
(3)①不往河流中扔垃圾②保护河流边的植被
4.(1)先天性;遗传物质;学习
(2)基因;建立自然保护区
5.(1)取食;先天性;遗传物质
(2)社会;分工;组织
(3)实验法;学习;学习能力越强;小白鼠
6.(1)CFBADE
(2)食物的味道
(3)实验只用一只蚂蚁
(4)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
(5)社会
7.(1)细胞核
(2)子房;胚珠;胚
(3)胚根;茎和叶;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4)传粉;受精
8.(1)真菌
(2)选择
(3)蛋白质;遗传物质;活细胞;电子显微镜
(4)不能
(5)细胞核(成形的细胞核或真正的细胞);孢子
(6)分解者
9.(1)建立自然保护区
(2)物种;遗传
(3)褐马鸡
(4)生态系统;遗传;物种
(5)不捕杀鸟类;不破坏环境
10.(1)物质;能量
(2)海洋水生植物→海贝→带鱼→乌贼→鲨鱼;鲨鱼和乌贼;分解者;非生物
(3)氚;积累
(4)自动调节
(5)减少海洋污染
11.(1)成形的细胞核
(2)蛋白质外壳;宿主
(3)上升;超级细菌;卫生部门加大力度监管抗生素的使用,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宣传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4)绿脓杆菌;生物防治
12.(1)胎生、哺乳;恒温
(2)早熟禾(黄花棘豆)→鼠兔→藏狐(鹰)
(3)分解者;物质循环
(4)ac
(5)第一种答案:同意,鼠兔大量繁殖,可能会降低植被覆盖率,高原植被恢复缓慢,不应让鼠兔繁殖过多。第二种答案:不同意,鼠兔行为有利于增加高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大量杀灭鼠兔可能会影响高原鸟类或肉食性动物的生存。
13.(1)苔藓→旅鼠→北极狐→北极熊
(2)分解者
(3)耳朵小,冬天时毛色变为全白等
(4)北极熊
(5)自动调节或者自我调节
14.(1)生态平衡
(2)草→野兔→狼(或草→牛→狼、草→羊→狼等)
(3)人类的大量捕杀;;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
(4)人类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
15.(1)先天性;学习
(2)遗传物质;遗传;环境
16.(1)繁殖;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先天性行为;环境;经验;学习
(3)母牛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这是动物生存的基础,是种族延续的保证; 黑猩猩的行为是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17.(1)适应;影响
(2)生物
(3)B
(4)C
(5)绿色出行、植树造林、节约资源、不滥用塑料制品、将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等
18.(1)先天性;肺
(2)血蚶、蚝、对虾、青蟹
(3)学习;遗传物质
(4)声音
(5)实验法
19.(1)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虾→鱼→白鹭;水生植物
(2)非生物
(3)捕食
(4)白鹭
(5)自动调节
20.(1)光合;物质循环
(2)先天性;遗传物质
(3)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严禁过度开发
21.(1)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
(2)后天学习;学习;生活经验;高等
(3)社群;分工;组织;群体
22.(1)节肢;消费者
(2)生态平衡;不能
(3)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