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一1月质量检测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4月24日2时至8时,发生一场特大地磁暴。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磁暴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由太阳大气层抛射物质冲击地球磁场,使磁层压缩变形而产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引发此次地磁暴发生的物质来源于太阳大气层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核层
2 此次地磁暴现象可能直接影响( )
A. 大气降水 B. 短波通信 C. 地表温度 D. 蝗灾发生
某中学生在观看电影后留下了以下文字:啊!怎么回事,四周一片寂静,在茂密的森林里,我看到高大的梁龙!重有10吨,脖子有五根电线杆那么粗,可脑袋很小,而它背部的竖刺很大,是来专门对付食肉动物的。说曹操,曹操到,凶猛的霸王龙飞扑过来,你咬,你咬啊,我躲,我躲,霸王龙生气了,把我吹到很远的地方。霸王龙张着嘴向我咬过来,啊!怎么回事,原来在做梦。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学生描述事件发生的地质年代可能为( )
A. 寒武纪 B. 志留纪 C. 侏罗纪 D. 新近纪
4. 推测梁龙的食物来源是( )
A. 其他小型恐龙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被子植物
穴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内的浅层积水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穴珠在不同的地方大小迥异。下图为穴珠照片(a)及穴珠剖面图(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穴珠在我国典型的分布省区有( )
①山东省 ②贵州省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6. 下列地貌与穴珠成因相似的有( )
①石芽群②石钟乳③地下溶洞④钙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2023年5月,美国新墨西哥州桑迪亚国家实验室通过探空气球,在地球平流层记录了一段神秘的隆隆声,目前专家还无法对这段声音做出合理解释。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实验室探测到的声音位于左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探空气球上升过程中,其记录到的①层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右图中( )
A. a减弱 B. b减弱 C. c减弱 D. d减弱
9. 该气球在平流层需要克服( )
①高压②强风③强辐射④强振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下图为我国黄海部分海域1月平均水温分布图(单位:℃)。青岛附近某村居民,世代以海为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推测图中洋流对沿海气候的影响是( )
A. 增温增湿 B. 增温减湿 C. 降温减湿 D. 降温增湿
11. 渔民赶海主要利用了海洋( )
A. 密度空间分布差异 B. 盐度垂直递变规律
C. 海水周期性运动规律 D. 水温的季节变化特点
12. 图中( )
A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B. 海水温度大致由南向北降低
C. 海水温度大致由西向东升高 D. 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南北延伸
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造成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 )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⑤⑥
14. 下列关于洪涝灾害防灾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加强监测预报,山区人口全部搬迁 B.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
C.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D. 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
黄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海拔1864.8米)拍摄到的松树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黄山的“奇”松属于( )
A. 阔叶林 B. 针叶林 C. 硬叶林 D. 雨林
16. 下列关于黄山“奇”松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树木垂直结构复杂 B. 附生植物较多
C 低矮灌木冬枯夏绿 D. 终年常绿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张同学利用连续曝光拍摄到上海金融中心顶部的星轨(下左图),照片中金星、木星的轨道清晰可见,下右图为同一天小明在西藏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1)指出木星、金星等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
(2)与上海相比,同一天在西藏拍摄星轨的小明感觉温度更低,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给出合理解释。
(3)你认为上海与西藏两者中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哪一个,并简述理由。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干流以宜昌、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下图示意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研学活动,并沿途利用无人机拍摄了各地地形地貌的景观,如下图。
(1)指出②③④景观在长江自上而下分布的顺序及对应的外力作用。
(2)指出该兴趣小组在研学中拍摄的入海口处地貌类型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地貌的形成过程。
(3)指出①处地貌成因,并简述该地貌形成过程。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下图示意2023年10月我国北方某平原城市城区与外围郊区月均温差等值线分布,图中甲区域有一大型公园分布。
(1)在下图中绘制市中心和东部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2)说出该城市南部甲区域与周围地区气温差异,并说明原因。
(3)推测寒冬强降雪后,该城市城区与外围郊区之间温差等值线数值将____(填“增大”或“减小”),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对象校园土壤状况
调查背景某学校被评为全省园林绿化示范单位,学校宣传中介绍:“校园环境优美,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实际上校园的主要绿化区,绿植的长势并不喜人。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绿化区土壤状况有关。下图为学校主要绿化区景观图。
调查结果
①绿化区土壤取样时发现土层较薄,土壤质地较硬。
②学校于2012年建成,主要绿化区曾为建筑垃圾填埋区。
③主要绿化区位于教学楼后落水管排水区,坡度较大。
④园林工人对绿植采用大水冲灌的灌溉方式,并定期对枯枝落叶进行清理,
调查分析
(1)指出影响该校园绿化区土层厚度的主要因素。
(2)说明绿化区土壤肥力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请为学校的土壤改良提出可行性建议。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一1月质量检测
地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据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4月24日2时至8时,发生一场特大地磁暴。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磁暴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是由太阳大气层抛射物质冲击地球磁场,使磁层压缩变形而产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引发此次地磁暴发生的物质来源于太阳大气层的(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内核层
2. 此次地磁暴现象可能直接影响( )
A. 大气降水 B. 短波通信 C. 地表温度 D. 蝗灾发生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此次地磁暴是由太阳大气层抛射物质冲击地球磁场所致,太阳大气层抛射物质主要来自日冕物质抛射活动,该太阳活动发生于日冕层,并不发生在光球层、色球层和内核层,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题详解】
此次地磁暴现象发生时,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受到强烈扰动,从而影响主要依靠电离层传播的无线电短波通信,B符合题意;太阳活动可以间接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此次地磁暴现象并不可能直接影响大气降水,排除A;地磁暴现象对地表温度、蝗灾发生直接影响不明显,排除CD。故选B。
【点睛】磁暴是整个地球磁层持续十几小时至几十小时的强烈扰动现象,表现为当太阳风高速流形成的激波扫过地球时,磁层被压缩,磁层内对流电场增强,环电流粒子增多,等离子体层收缩,地磁场发生强烈扰动,它是地磁场的一种全球几乎同时发生的强烈扰动现象。
某中学生在观看电影后留下了以下文字:啊!怎么回事,四周一片寂静,在茂密的森林里,我看到高大的梁龙!重有10吨,脖子有五根电线杆那么粗,可脑袋很小,而它背部的竖刺很大,是来专门对付食肉动物的。说曹操,曹操到,凶猛的霸王龙飞扑过来,你咬,你咬啊,我躲,我躲,霸王龙生气了,把我吹到很远的地方。霸王龙张着嘴向我咬过来,啊!怎么回事,原来在做梦。完成下面小题。
3. 该学生描述事件发生的地质年代可能为( )
A. 寒武纪 B. 志留纪 C. 侏罗纪 D. 新近纪
4. 推测梁龙的食物来源是( )
A. 其他小型恐龙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被子植物
【答案】3. C 4. B
【解析】
【3题详解】
该学生描述事件的主角是梁龙、霸王龙等恐龙,恐龙繁盛于侏罗纪,C符合题意;寒武纪、志留纪属于古生代,恐龙还没有出现,排除AB;新近纪属于第四纪,恐龙已经在之前的中生代末期灭绝,排除D。故选C。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梁龙应为植食性恐龙,食物来源不会是其他小型恐龙,A错误;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繁生,因此梁龙的食物来源最有可能是裸子植物,B正确;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在古生代末期大多灭绝,因此梁龙的食物来源是蕨类植物的可能性较小,C错误;新生代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在此时最为繁盛,因此生活在中生代的梁龙的食物来源是被子植物的可能性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地壳演化史中,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
穴珠是一种在喀斯特溶洞内的浅层积水中形成的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穴珠在不同的地方大小迥异。下图为穴珠照片(a)及穴珠剖面图(b)。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穴珠在我国典型的分布省区有( )
①山东省 ②贵州省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 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6. 下列地貌与穴珠成因相似的有( )
①石芽群②石钟乳③地下溶洞④钙华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5. D 6. C
【解析】
【5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穴珠形成于喀斯特溶洞内,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分布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等省区,山东省、新疆等省区分布较少,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6题详解】
题意表明,穴珠是具有同心圆结构的球状次生碳酸钙沉积物,是含有碳酸氢钙的水析出碳酸钙沉积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石钟乳、钙华也是是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流过程中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形成,与穴珠成因相似,②④符合题意;石芽群和地下溶洞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与穴珠成因不同,①③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喀斯特地貌中淀积地貌:钙华堤坝、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帘、石墙、穴珠等。
2023年5月,美国新墨西哥州桑迪亚国家实验室通过探空气球,在地球平流层记录了一段神秘的隆隆声,目前专家还无法对这段声音做出合理解释。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及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实验室探测到的声音位于左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探空气球上升过程中,其记录到的①层中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右图中( )
A. a减弱 B. b减弱 C. c减弱 D. d减弱
9. 该气球在平流层需要克服( )
①高压②强风③强辐射④强振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材料“在地球平流层记录了一段神秘的隆隆声”可知,声音位于平流层,根据海拔及气温变化特点可知,①为对流层,②为平流层,③④为高层大气。故选B。
【8题详解】
①层为对流层,对流层气温变化特点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是因为地面辐射c减弱,故选C。
【9题详解】
气压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气压并不高,①错误;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即风,空气稀薄,摩擦力极弱,风力强,②正确;平流层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辐射强,③正确;平流层空气水平运动,颠簸震动不明显,④错误。故选D。
【点睛】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流层大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下图为我国黄海部分海域1月平均水温分布图(单位:℃)。青岛附近某村居民,世代以海为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推测图中洋流对沿海气候的影响是( )
A. 增温增湿 B. 增温减湿 C. 降温减湿 D. 降温增湿
11. 渔民赶海主要利用了海洋( )
A. 密度空间分布差异 B. 盐度垂直递变规律
C. 海水周期性运动规律 D. 水温的季节变化特点
12. 图中( )
A. 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 B. 海水温度大致由南向北降低
C. 海水温度大致由西向东升高 D. 受太阳辐射影响等温线南北延伸
【答案】10. C 11. C 12. A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洋流由较高纬流向较低纬,受洋流影响,中部海域水温低于两侧,判断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有减温减湿的作用,C正确;增温增湿是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A错误;增温减湿、降温增湿说法有误,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渔民赶海主要利用了海洋海水周期性运动规律。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大潮不仅会把许多海洋生物带到沙滩,而且会让海水退得又远又快,这时候,跑得慢的螺贝们纷纷“现行”,正是赶海的好时机,C正确;密度空间分布差异、盐度垂直递变规律、水温的季节变化特点对于赶海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受洋流的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A正确、D错误;海水温度中部较低,四周较高,B错误;海水温度大致由西向东降低,C错误。故选A。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②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③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④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2023年7月28日,台风杜苏芮在福建沿海登陆并一路北上,受杜苏芮与新生台风卡努的影响,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连续降水达333~470毫米。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造成门头沟与房山两区特大洪涝灾害的水循环主要环节有( )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④⑤⑥ D. ①⑤⑥
14. 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防灾措施,不合理的是( )
A. 加强监测预报,山区人口全部搬迁 B. 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
C. 加强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 D. 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
【答案】13. B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结合材料“本次强降水引发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北京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严重人员与财产损失”可知,与本次特大洪涝灾害关系密切的是降水④,引起强降水的是水汽输送①,强降水导致地表排水不畅即⑤导致洪涝灾害,与②海洋降水、③海洋蒸发和⑥地下径流关系不大。故选B。
【14题详解】
加强监测预报,搬迁可能受灾人员,山区人口全部搬迁不现实,A错误;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保险体系,B正确;加强宣传,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C正确;加大救灾物资储备,确保灾区物资供给,D正确。结合题意,故选A。
【点睛】水循环的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腾。
黄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下图为某游客在黄山(海拔1864.8米)拍摄到的松树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黄山的“奇”松属于( )
A. 阔叶林 B. 针叶林 C. 硬叶林 D. 雨林
16. 下列关于黄山“奇”松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树木垂直结构复杂 B. 附生植物较多
C. 低矮灌木冬枯夏绿 D. 终年常绿
【答案】15. B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黄山的“奇”松属于针叶林,分布在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黄山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较低的地方热量条件好,分布常绿落叶林,少见黄山“奇”松的分布,如图所示,游客在黄山(海拔1864.8米)拍摄到的松树景观照片。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广泛分布的植被;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6题详解】
树木垂直结构复杂和附生植物较多,是热带雨林的植被特点,AB错误;低矮灌木冬枯夏绿,是温带地区的植被特点,C错误;终年常绿符合黄山松的植被特点,D正确。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黄山奇松,是植物学上一个独立的品种,是以黄山命名的两针叶松树,广布于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诸省及河南南部、湖北东部,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峰山顶、陡坡、山脊、裸岩等地段。 黄山松针叶短硬,树冠扁平,颈干粗韧,叶色浓绿,盘根于石,傲然挺拔,生态适应性强,在悬崖陡壁上形成树冠平展的旗形树树,在平缓的山坡或山脊上形成不同年龄级的黄山松林,姿态各异,构成景区独特的景色。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张同学利用连续曝光拍摄到上海金融中心顶部的星轨(下左图),照片中金星、木星的轨道清晰可见,下右图为同一天小明在西藏拍摄到的星轨照片。
(1)指出木星、金星等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
(2)与上海相比,同一天在西藏拍摄星轨的小明感觉温度更低,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给出合理解释。
(3)你认为上海与西藏两者中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哪一个,并简述理由。
【答案】17. 公转轨道面的共面性、公转轨道形状的近圆形、公转方向的同向性。
18. 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但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弱,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温度低。
19. 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西藏,理由: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有利于观测星空。西藏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量少,有利于长时间连续拍摄星轨。西藏人口密度小,光污染少,有利于观测暗弱的天体。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星轨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大气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木星、金星等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西藏地处海拔较高,大气较稀薄,所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同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较弱,到夜晚地面辐射冷却快,温度较低。所以与上海相比,同一天在西藏拍摄星轨的小明感觉温度更低。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西藏地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杂质少,有利于星轨拍摄。西藏气候干燥,晴天多,雨天少,云量少,有利于长时间连续拍摄星轨。西藏人口密度小,人口少,产生的光污染少,有利于对暗弱的天体进行观测。故更适合长期进行星轨拍摄的地点是西藏。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干流以宜昌、湖口为界划分为上、中、下游。下图示意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对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研学活动,并沿途利用无人机拍摄了各地地形地貌的景观,如下图。
(1)指出②③④景观在长江自上而下分布的顺序及对应的外力作用。
(2)指出该兴趣小组在研学中拍摄的入海口处地貌类型序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地貌的形成过程。
(3)指出①处地貌成因,并简述该地貌形成过程。
【答案】18. ②④③,②对应冰川侵蚀作用,③和④对应流水堆积作用。
19. ⑤,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20. ①处地貌因流水(下切)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从而形成V型谷。
【解析】
【分析】本题以长江干流剖面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流水堆积地貌和流水侵蚀地貌形成原因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小问1详解】
长江源头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多冰川地貌,图②是冰川侵蚀地貌;冲积扇④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冲积平原③是由河流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相对于冲积平原,冲积扇位于山前,地势起伏比冲积平原大,所以冲积扇在冲积平原的上游。②③④景观在长江自上而下分布的顺序是②④③。
【小问2详解】
入海口处的流水堆积地貌是河口三角洲,对应图⑤。其成因是长江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给三角洲提供物质来源;由于长江入海口地处平原,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三角洲。
【小问3详解】
河流上游地区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切侵蚀强烈,使谷底河床不断加深,从而形成V型谷(如图①所示景观)。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市区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差值越大,城市热岛强度越大。下图示意2023年10月我国北方某平原城市城区与外围郊区月均温差等值线分布,图中甲区域有一大型公园分布。
(1)在下图中绘制市中心和东部郊区之间热力环流示意图。
(2)说出该城市南部甲区域与周围地区气温差异,并说明原因。
(3)推测寒冬强降雪后,该城市城区与外围郊区之间温差等值线数值将____(填“增大”或“减小”),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
【答案】19. 20. 甲区域气温低于周边地区。甲区域有大型公园,植被覆盖率高,气温较低。
21. ①. 增大 ②. 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城市热岛强度加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北方某平原城市城区与外围郊区月均温差等值线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热岛效应、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的原因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城市的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郊区气温低,气流下沉,郊区的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因而形成了如下图的环流: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图中甲区域有一大型公园分布,可知甲地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受植被的影响,气温较低。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强降雪之后,郊区地面大多被积雪覆盖,积雪的反射率较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气温下降,城市取暖需求增加,城市废热排放增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市城区与外围郊区之间温差等值线数值将增大,城市热岛强度加大。
20.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调查对象校园土壤状况
调查背景某学校被评为全省园林绿化示范单位,学校宣传中介绍:“校园环境优美,草木茂盛,绿意盎然……”实际上校园的主要绿化区,绿植的长势并不喜人。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绿化区土壤状况有关。下图为学校主要绿化区景观图。
调查结果
①绿化区土壤取样时发现土层较薄,土壤质地较硬。
②学校于2012年建成,主要绿化区曾为建筑垃圾填埋区。
③主要绿化区位于教学楼后落水管排水区,坡度较大。
④园林工人对绿植采用大水冲灌的灌溉方式,并定期对枯枝落叶进行清理,
调查分析
(1)指出影响该校园绿化区土层厚度的主要因素。
(2)说明绿化区土壤肥力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请为学校的土壤改良提出可行性建议。
【答案】20. 土壤质地、坡度、灌溉方式
21. 土壤贫瘠。原因:土层薄,质地较硬;坡度大,大水冲灌,淋溶作用强,养分流失的多;枯枝落叶少,有机质少。
22. 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增施有机肥,降低坡度,减少对枯枝落叶的清理。
【解析】
【分析】本题以调查对象校园土壤状况综合实践活动为材料,涉及土壤厚度、土壤肥力及土壤改良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绿化区土壤取样时发现土层较薄,土壤质地较硬”、“主要绿化区位于教学楼后落水管排水区,坡度较大。”、“园林工人对绿植采用大水冲灌的灌溉方式”可知该校园绿化区土层厚度受土壤质地、坡度、灌溉方式的影响。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该绿化区土层较薄,土壤质地较硬,土壤孔隙大,不利于保水保费;该绿化区,坡度大,且采用大水冲灌的灌溉方式,淋溶作用强,土壤的养分流失的多;由于定期的清理枯枝落叶,枯枝落叶少,有机质少。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采用合理的灌溉方式,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坡度,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对枯枝落叶的清理,增加有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