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00:3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开学八校联考
八年级 语文
本试卷满分100分, 监测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学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监测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监测号、监测点、监测场号.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监测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10分)
1.(2分)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悄然(qiǎo) 飞漱(sù) 惨绝人寰(huán)
B.盎然(àng) 解剖(pāo) 镌刻(juān) 屏息敛声(bǐng)
C.翘首(qiáo) 诘责(jié) 周济(jì) 殚精竭虑(dān)
D.畸形(jī) 妯娌(zhú) 滞留(zhì) 锐不可当(dāng)
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踌躇 馈赠 斟酌 眼花嘹乱
B.蜿豆 宛然 旌旗 广袤无垠
C.标致 杀戮 琐屑 坦荡如砥
D.黏土 岔道 盎然 重峦叠障
3.(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B.合上语文书,同学们的眼前浮现出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的画卷。
C.大自然中的各种景物往往自出心裁,变幻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妙景象。
D.在武陵源景区,云海在重峦叠嶂间流动,在这里游玩的人们犹入仙境。
4.(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线上教学是否高质有效,关键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B.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C.女足健儿超越自我、挑战自我进而实现自我的拼搏姿态,总能给人以砥砺前行的追梦勇气。
D.2022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香港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经济的繁荣发展充分展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5.(2分)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作。
B.《昆虫记》是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昆虫的史诗”之美誉,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的。
C.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即“倒金字塔结构”来安排的。
D.转述一般是信息的传递,要求传递准确、完整,不改变事实,不遗漏要点,并要求根据转述的对象,改变人称、时间、空间等。
二.文言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24分)
6.(10分)
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①使②其仆市③履于肆④,仆私⑤其直⑥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⑦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⑧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作者王守仁)
【注释】①适:适逢,恰巧。②使:派。③市:买。④肆:集市。⑤私:私藏。⑥直:通“值”,这是指钱。⑦踵:到,走到。⑧缪:通“谬”,错误,荒谬。
(1)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4分)
①友人来过
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
②逾年而事暴
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②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2分)
(4)这篇短文有什么寓意?(2分)
7.(4分)阅读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 三字体现了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标题中的“乐天”指我国唐代诗人 。
(2)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未来,心绪难平中又不乏刚健昂扬之气,这种复杂的情绪是通过哪些意象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8.(10分)名篇名句默写。
①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③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⑤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可以让我们发现文字难以表达的生活真谛,这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所说的“ , ”。
⑥早春的翠湖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堤边的柳树绽出绿意,莺燕等鸟儿们忙着争春,到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面对此景,你不禁吟咏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诗句:“ , 。”
三.综合读写(共 6分)
9.“低碳”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词,“低碳生活”正日益为更多人所接受。为了让同学们加深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选择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校团委将举办一次展览宣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阅读材料一,从两方面概括出实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材料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现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使南、北极冰川开始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升高,沿海城市和低海拔岛国将被海水淹没。据预测,按现在的速度,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水温升高将导致蓝藻过度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
(2)根据材料二校团委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如图),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在学生中开展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的意义。
材料二
(3)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
四.现代文阅读(满分20分)
10.(12分)阅读《一棵小桃树》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秋天过去了,又过了一个冬天,孩子自有孩子的快活,我竟将它忘却了。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里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它,它是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弯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展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多好的种子,长出来,却都是野的,结些毛果子,须得嫁接才行。”我却不大相信,执著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
②因为它长的不是地方,谁也不再理会,惹人费神的倒是那些盆景。爷爷是喜欢服侍花的,在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春天花市一盛,附近的人多来观赏,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去,天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来,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③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委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我想我的姐姐弟弟,他们那含着桃核做下的梦,或许已经早忘却了,但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我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
④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了,那家乡的土院,那土院里的小桃树,便再没去想了。
⑤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渐地大了,脾性也一天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蒙上了一层暮气。就在这时候,奶奶去世了,我连夜从城里回到家,家里等我不及,奶奶已经下葬了。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黄昏时候,在窗下坐着,一外望,却看见我的小桃树。它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这些年来,它是怎样长上来的呢?爷爷的花市早不陈列了,花盆一垒一垒地堆在墙根,它却长着。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过一次,要不早就开花了。他们嫌长的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曾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撂在这里,而漂流异乡,又漠漠地忘却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
(1)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分)
(2)(2分)文中多次写到“我的小桃树”,作者为什么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
(3)(3分)文章多处写到“奶奶”,这样写是否偏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2分)第⑤段划线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5)(2分)从小桃树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积极的人生启示?简要回答。
1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无论是广告,还是标志设计,能让大众看着喜欢、记得牢靠,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批传得开、叫得响的高水准标志作品。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这些标志,大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便是在设计理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有不少标志善于对汉字拆解与妙用。
就拿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说。会徽“冬梦”可谓奥运精神、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粗看会徽,一个大写的“冬”字映入眼帘。定睛一看,这个“冬”字不简单,它不仅运用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还包含了滑雪、滑冰运动员的造型,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节日飘舞的丝带……一个会徽,在我国传统文化的映照下,竟融合、衍生出如此之多的意象,让人不禁拍手称赞。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也是造型艺术家进行创作时重要的灵感来源。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标志以中国古代的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状,古代钱币是圆与方的框线设计,中间呈现的是方孔,上下加垂直线,组成“中”字的形状,传达天圆地方的寓意,给人简洁、稳重、易识别的感觉,寓意深刻,颇具中国风格。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我国众多大学校徽设计,更是体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衔接契合。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便是经典之作,北京大学沿用至今。篆书“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字图形组成,徽章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当然,除了汉字,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图案纹样,同样是现代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与技术官员的制服就很有代表性。这套服装上的山形图案,主要采用了瑞雪白过渡色设计,灰白色雪山充满了中国水墨画韵味。这套设计被国际奥组委评价为“像一幅中国古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然而,在进行创作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并予以创新,力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审美意识相结合,契合现代审美习惯,从而更好引发人们的精神共鸣,创作更多引领潮流的经典标志作品。
(摘编自王清韵《标志里的中国元素》)
(1)(2分)下列选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近年,我国涌现的高水准标志作品,都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B.衡量广告或标志设计作品成功的标准是大众喜欢,记得牢,传得开。
C.作者主张运动会的会徽设计,只有融合出多个意象,才能获得称赞。
D.北京冬奥会工作人员制服的图案纹样设计的灵感来源于中国水墨画。
(2)(3分)文章解说“标志中对汉字拆解与妙用”列举了哪些例子?请简答。
(3)(3分)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创作更多引领潮流的经典标志作品”?请简述。
五.作文(共40分)
12.有人说生活太平淡,幸福很遥远。其实,点点滴滴的幸福在你的生活中俯拾皆是。课堂上一声真诚的赞许,手机里一张欢聚的照片,餐桌上一盘温暖的饭菜;一次春雨的漫步,一次醉心的阅读,一次成功后的欢呼……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幸福。
请以“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C 2.C 3.C 4.B 5.B
6. (1)①D;②A。
(2)①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4)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如果我们能在了解真相后勇于承认错误,这是难能可贵的
7. (1)长精神 白居易
(2)凄凉的巴山楚水、“闻笛赋”和“烂柯人”“沉舟”和“病树”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难以平静的心绪;而“千帆过”“万木春”等意象又表现出诗人刚健昂扬的精神。诗人选取意象,无论是悲还是喜,无论是扬还抑,“皆着我之色彩”,历历分明。
8. ①江入大荒流②学诗谩有惊人句③报君黄金台上意④岂不罹凝寒⑤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⑥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9. (1)减缓海平面升高淹没陆地的速度,抑制水体污染引发的疾病。
(2)示例:因为多数人对“低碳生活方式”了解不够,所以开展宣传活动意义重大。
(3)示例:“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在提倡健康生活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理想,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走进“低碳生活”,为我们的美好生活献计献策,共建我们美好的家园。
10. (1)①小桃树生长在角落里,不被关注;②它长得很慢,样子很猥琐,被人笑话漠视;③被“我”遗忘,被猪拱折,差点被砍掉。
(2)“我的小桃树”就是另一个“我”,小桃树是作者梦想的化身,小桃树成长经历,暗示着作者的经历,“我的”二字,包含了小桃树和作者之间深厚的情感。
(3)没有偏题,小桃树与奶奶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奶奶买回来的桃子,“我”将桃核种下的,没有奶奶就没有小桃树,它的成长过程受到奶奶的呵护才没有天折。作者借小桃树喻自己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奶奶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4)运用比喻,将人世比作大书,自己对人世的认识比作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自己的幼稚天真。
(5)选文写出小桃树面对贫瘠的困难环境依然不屈不挠地生长,启示我们做人要有坚定的信念,面对磨难和挫折,要有顽强不屈的意志,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要努力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11. (1)D
(2)①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中的“冬”②中国银行标志中“中”③北大校徽中“北大”
(3)①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获取创作灵感;②创作时,需要不断深化对文化的理解,敢于创新;③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国际审美意识相结合,契合现代审美习惯。
12.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