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海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 海燕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22:2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海燕 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把握时代脉搏,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2.朗读诗歌,加强对诗歌韵律和节奏的体会,读出诗歌情感的变化。
3.从整体上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4.学习诗歌的多种手法,分析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对塑造海燕形象及抒发诗人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象征意象分析法;3.修辞欣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大雨滂沱,但海燕毫不惧怕,勇敢地面对暴风雨。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能够搏击风浪,当鸟儿们都去躲避风浪时,它却高声呼唤: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时代奏曲,去感受高尔基给我们带来的生命最强音。
新课讲授:
(一)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档案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主要作品: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散文诗《鹰之歌》《海燕之歌》,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等。
2.背景链接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标题为《海燕之歌》,是高尔基早期创作活动中的一篇著名散文诗。1901年3月,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时候。来自社会底层、深谙底层人民疾苦的高尔基,亲眼看见并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这个艺术形象,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革命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这首散文诗也深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二)整体感知,多种方式朗读
1.听课文朗读,用一句话概括听到的内容。用“这是      的海燕”句式交流听读感受。
2.挑选喜欢的语段自由朗读,互相品评,读出感情。
3.思考:文章标题是《海燕》,请你替作者拟定一个副标题。
要求:①要切合课文的内容;②要和标题紧密联系,形成一个整体;③用语简洁,字数不可过多。
示例:勇敢的斗士;暴风雨的勇士;迎接暴风雨的先驱者;胜利的预言家;无畏的革命者;革命的先驱者;划破乌云的利剑。
(三)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这篇散文诗是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来写的,研读课文,根据风雨到来之前海面景象变化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6):暴风雨来临之前,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部分(7~11):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部分(12~16):暴风雨就要来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四)分析海燕形象
1.在这三个场面中,海燕都有些什么样的表现?
自由读并勾画有关描写海燕形象的句子,想象三个场面中海燕的雄姿。
2.小组讨论,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征并说说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黑色的闪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形和色两方面表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高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海燕藐视恶劣的环境,自豪而充满信心,突出了海燕的英勇精神。
碰、冲、穿过、掠起——勇敢、迅猛、锐不可当。
飞翔、飞舞——显示其全身心投入战斗,以斗争为乐。
大笑、号叫——欢快、豪迈。
“这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拟人化的描写显示了它的勇敢和智慧,表现了它具有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对胜利充满必胜的信心。
3.交流归纳海燕形象。
海燕是一个矫健勇猛、自信乐观、斗志昂扬、坚强无畏、有敏锐的洞察力的形象。
第二课时
导入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人生是海洋,希望是舵手的罗盘,使人们在暴风雨中不致迷失方向。当面对真正的风暴的时候,海燕勇敢地、高傲地飞翔,但也有许多海鸟迷失了方向。我们来看作者笔下的海鸭、企鹅等海鸟。
新课讲授:
(一)理解对比和象征手法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并谈谈对它们的印象。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
海鸭——呻吟、吓坏
企鹅——胆怯、躲藏
2.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
用它们与海燕勇敢、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海燕勇敢、乐观、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3.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象征意义。
因为海燕穿云破浪、搏击风雨,并有“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与革命先驱者最先进、最有觉悟,引领群众披荆斩棘、不畏艰险,走在革命运动最前列有某种相似之处。二者的相似之处使作者在描写革命先驱者时联想到海燕,并用它来象征革命先驱者。
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怯于革命、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二)品读赏析
1.勾画描写狂风、乌云、惊雷、闪电的句子。
2.交流探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卷集——描写大小云块翻滚聚拢的情景,渲染出环境的恶劣。
暗——写出乌云的浓重。
抱、甩、摔、恶狠狠——表现狂风气焰嚣张,势力猖獗。
吼叫、轰响——说明狂风、惊雷一刻也没有停止肆虐逞威,渲染环境的恶劣。
燃烧——说明乌云已弥漫整个海面,并妄图摧毁一切,更加凶暴。
3.理解这些自然景物对海燕形象塑造的作用。
描写这些自然景物可以渲染出环境的恶劣,而活动在这种环境中的海燕战斗情绪越来越高涨,从而烘托出海燕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突出海燕这一形象。
狂风、乌云、惊雷、闪电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
4.朗读描写波浪的句子,感受波浪形象。
大海波浪——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
(三)问题探讨
1.海燕在暴风雨酝酿时、逼近时、即将爆发时各有怎样的表现?
当暴风雨在酝酿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热切地迎接着它;当暴风雨逼近时,海燕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欢笑着,号叫着;当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飞翔着,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
2.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暴风雨”象征了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风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的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将要崩溃,一场人民革命将要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以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心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这几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课堂总结
作者由海燕善于搏击暴风雨的特点,联想到敢于迎战革命暴风雨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以满怀的战斗激情热烈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热情歌颂像海燕一样的革命先驱者无畏的战斗精神,鄙弃如海鸥、海鸭、企鹅般的怯懦自私者。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让文章充满感染力。诗歌表现了作者弃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文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以激情谈话导入,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始互动,引出寓意,进而过渡到海燕的形象。教学时,以朗读品味贯穿教学始终,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读评相结合。在赏析海燕形象时,让学生抓住直接描写海燕的句子,进行认真品读、体会。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把握海燕这一形象的特定内涵。拓展延伸时,教师引导学生将海燕形象所表达的现实意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鼓励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时也要像海燕一样勇于斗争,乐观、自信。这样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更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