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测试卷(深圳专用)(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测试卷(深圳专用)(无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01: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范围:第五单元+全册古诗文背诵篇目+《狼》+《西游记》)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本学期,学校举行了“与动物做朋友”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1~6题。
文字,总能在不经意间拨动我们的心弦,使我们慨叹不已。康拉德·劳伦兹看似 【甲】 (A.截然不同 B.怪诞不经)的行为,实则饱含了他对动物发自内心的热爱;狡黠的狼企图蒙骗屠夫,却顷刻瞬间断送了自己的性命,狼与人的智慧相比,可谓dà xiāng jìng tíng ( );郑振铎面对 quán fú ( )在露台板上晒太阳的 【乙】 (A.安详 B.慈祥)的猫,妄下断语,惩戒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令他自责不已……人与动物都是自大然的“成员”,人类始终面对着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的问题这些文字,让我们增进了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汉字。(2分)
dà xiāng jìng tíng ( ) quán fú ( )
2.根据语境,请为短文中甲、乙处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序号)( )(2分)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正确的句子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通常用某些动物来比喻各种类型的人,仿照例子,你能说出下面各类动物所代表的含义吗?(任选二个作答)(4分)
例:变色龙——比喻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1)笑面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眼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井底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丧家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某校七年级(3)班拟编写一份《说猫》小报,请你根据对猫的了解,将下面的“编者按”填写完整。(2分)
编者按:人们喜欢猫,喜欢它那美丽的外形;人们喜欢猫,喜欢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喜欢猫,喜欢它那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计划开展“关爱动物,从我做起”宣传活动,现面向全校师生征集宣传图片。请从右面两幅公益广告作品中任选一幅,推荐给学校宣传部,并说说推荐理由。(80字左右)(3分)
图一 图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默写(10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2)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4)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5)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6)古诗词中有许多哲理性诗句。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赋予景物、节令以新旧交替更迭的生活哲理;曹操在《观沧海》
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赋予“笼盖四野,吞吐气象”以哲理。
二、阅读(47分)
(一)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
【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奔入道旁夜耕者所遗行室①,伏焉②。狼自苫③探爪入屠捉之令不可去。有小刀不盈④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⑤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⑥,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⑦,口张不得合,遂⑧负⑨之以归。
(《屠户吹狼》)
【注释】①行室:简易的小屋。②伏焉:躲藏在那里。③苦:指草房的壁。④盈:满。⑤吹: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⑥移时:经过一段时间。⑦屈:弯曲。⑧遂:于是。⑨负:背。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不可去:____________________ (4)股直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负之以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小说集。
B.甲文按“遇狼——御狼——惧狼——杀狼”顺序布局谋篇。
C.乙文中“狼自苦探爪人/屠捉之/令不可去”这个句子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但甲文是叙议结合,乙文则是单纯的记叙。
11.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狼,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鉴赏。(2分)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事物进行描绘,展现了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
(三)(2023年重庆市中考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人们经常把“沟通”和“说话”画上等号,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见图)。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深度理解”对方传递的信息、隐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第三,沟通者还需具有“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已。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改编自《沟通素养: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之四》)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100%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100%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80%了。而当这80%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40%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5%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漏斗”漏得越来越少。
(改编自《沟通漏斗》)
【材料三】
有效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有效沟通大纲
沟通对象 姓名:________ 基本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过程 步骤 策略 具体内容
第一步 明确沟通目标 对方需要作出的决策: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研究沟通对象 对方需要知道、感到:________________
对方在乎的具体因素:________________
如何让对方内心认可: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 作出最终决策 根据沟通反馈,“我”决定:_____________
(改编自《50个工具玩转项目式学习》)
1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相关内容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际沟通非常重要,其本质在于个人信息的单向输出。
B.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
C.只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就能完全避免“沟通漏斗”现象。
D.借助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明确沟通的策略。
14.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有效沟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相较文字表达,图示更为清晰直观。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完善下面的“沟通漏斗图”,需根据数据间的相互关系,呈现数据及数据名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两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2分)
妈妈:上了高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作品阅读。(16分)(命题意图:围绕本单元试卷“动物”主题选文)
送走三只猫(节选)
南帆
①一只肥猫长长地打了一个呵欠,懒洋洋地从我的记忆之中踱出了来,鼓出的肚皮隐隐地一颤一颤。
②这只猫叫做阿灰,一身又滑又亮的灰皮毛。想不起它怎么来到我们家。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家居住在小巷一幢破旧的瓦房里,大小老少衣裳简陋,面有菜色,只有少许的荤腥短暂地漂过清苦的日子。奇怪的是,阿灰居然在这种日子的皱折里悄悄地长成了一只大肥猫。
③阿灰是外婆的宠儿。外婆时常悄悄地挤出几文菜金,买回一些小鱼小虾喂养阿灰。父亲偶尔会流露出不满的神色:饭桌上的人还吃不到鱼虾,怎么又来了一只猫争食。外婆装聋作哑。阿灰分得清亲疏的脸色,它从来不会撒娇地蹭父亲的裤脚。
④这是一只懒猫,大部分时间闭目养神,或者干脆盘成一团打起了呼噜。
⑤午间的闷热消散之后,阿灰多半要从厨房出来溜达一圈,从事一些轻松的娱乐——譬如戏弄壁虎。它悠闲地坐在地板上,慢条斯理地拍打一只刚刚捕获的壁虎。壁虎弃掉了尾巴试图潜逃,阿灰对于这种诡计洞若观火。它的一个爪子按住活蹦乱跳的尾巴,另一个爪子及时地把逃出了几步的壁虎一次又一次地拨回来,有条不紊的操作让人想到炉灶前的大厨。奇怪的是,阿灰对于老鼠似乎缺乏应有的仇恨,它生平仅仅擒获一只老鼠。
⑥这一幢破旧瓦房的地板底下有一条大阴沟,众多老鼠穿梭往返。许多时候,老鼠在朽烂的地板破口探头探脑,然后鬼鬼祟祟地钻出地面收罗一些食品。可是,阿灰仿佛耗尽了攻击老鼠的兴致。它眯着眼坐在一缕阳光里,任由老鼠行色匆匆地窜来窜去,安详的神情如同一个窥破了世情的智者。某次,一只大老鼠竟然在不远的地方停下来,目光炯炯地和它对视。这个挑衅仅仅让阿灰微微地动了动胡须,它甚至懒得站起来。阿灰似乎不屑于再与地板底下那些神情诡异的家伙交手。阿灰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仰起头来,开始想念明亮的天空和自由自在的呼吸。某一天下午,它攀上一小段柱子,跃过一个横梁之间的空隙,转过屋檐来到了瓦顶之上。
⑦可是,一个难堪的结局出其不意地出现了:阿灰不知该怎么回家。返回屋檐跃过横梁之间的空隙之后,阿灰愣住了——它不敢头朝下地沿着柱子滑下来。饥肠辘辘的阿灰坐在瓦顶的边缘哀哀地叫着,长一声短一声。
⑧我找来一架木梯子靠到了屋檐的边缘。阿灰观察了许久,颤巍巍地伸出一条前腿试了几番又缩回去。我不耐烦地攀上梯子试图把它拎下来,阿灰竟然一侧身躲开了。父亲惯愤地表示无须理它,这种笨猫丢了也罢。天渐渐地暗下来了,外婆心急如焚。房前屋后转了几圈,她想出一个笨拙的办法:外婆用晒衣服的长长木权挑起一个菜篮伸到屋檐上,嘴里阿灰阿灰地叫着。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犹豫了一会儿,阿灰竟然慢悠悠地跨入了菜篮。它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接近十斤的体重压得菜篮一晃,外婆一个趔趄几乎扶持不住木权。
⑨阿灰善于归纳,它很快形成了习惯。酒饱饭足,鼓腹而游,瓦顶上云游一番归来,阿灰就会坐到屋檐旁边千呼万唤,催促外婆备好菜篮。它堂而皇之地坐入菜篮左右顾盼,惬意得如同坐上了轿子的县太爷。外婆不断地咒骂着,恶狠狠地发誓这是最后一回,然而,阿灰的召唤总是让她一次又一次食言。
⑩我记得阿灰失踪过一回。外婆端上它的饭盆走家串户,一边用筷子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一边阿灰阿灰地呼唤。这种老乞婆的形象让我们感到了脸红。可是,外婆前所未有地强硬,根本不睬我们的劝阻。几天以后,阿灰不知从什么地方溜回来了,浑身污迹,整整消瘦了一圈。它将脑袋埋在饭盆里狼吞虎咽了一阵,神情慢慢镇定了下来。外婆坐在厨房的小椅子上,一下一下地抚摸阿灰背上的皮毛,嘴里喃喃地劝它不要出门,不要到布满了陷阱的危险世界四处乱串。它眯起眼睛静静地听着,慢慢地打起了呼噜。
阿灰大约活了十来年,外婆送走了它。多年之后,外婆也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他们在那边仍然相依为命吗?
【分享展示】
17.小深展示了简笔小漫画。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忙补全(1)(4)两处。(2分)
(1)__________ (2)外婆多次用 (3)外婆敲饭盒走街 (4)__________
篮子营救阿灰 串巷寻阿灰
18.小深展开想象,模拟外婆两次呼唤“阿灰,阿灰!”,进行演读。请你任选一处,联系第⑧段或第0段,从语气或语速的角度帮忙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疑解惑】
同学们在交流时提出两个疑惑,请你帮忙解答。
19.第③段和第⑧段为什么都写到父亲对阿灰的态度,请加以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什么作者眼中的阿灰是“智者”“县太爷”?请联系上下文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交流】
21.在交流中,有人认为这篇文章适合作为《猫》(郑振铎)的拓展篇目,也有人认为适合作为《动物笑谈》的拓展篇目,你赞成哪种看法?请借助以下阅读提示,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4分)
【阅读提示】拓展篇目的选用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思考:内容、情感、主题、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8分)
22.下面是某同学在阅读《西游记》后制作的读书卡片,请帮他填写完整。(4分)
人物:(1)__________ 性格特征:坚定不移,善良 故事情节:女儿国遇难 人物:孙悟空 性格特征:爱憎分明,忠诚 故事情节:(2)__________
人物:猪八戒 性格特征:(3)__________ 故事情节:助力败魔王 人物:沙和尚 性格特征:任劳任怨 故事情节:(4)__________
23.(2022年岳阳市中考题)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读完《西游记》,你一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作文45分+书写3分,共48分)命题意图:训练写“物”类作文
24.命题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书一刊伴我成长的足迹,一笔一纸放飞少年的梦想。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