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会使用秒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平均速度。
②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①掌握用秒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②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纪录数据、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②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根据数据求出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正确测量平均速度。
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
学生分组用:停表、刻度尺、斜面、木块、金属片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多媒体展示复习题(见附件1)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启发、点评。演示:让粉笔头从手中自由下落。问:粉笔头做的什么运动?能否测出它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吗? 回答问题观察思考
二、新课讲授:——设计实验 提问:1.测平均速度的 实验原理是什么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这些量分别需要什么仪器?你能设计出实验的步骤吗?调查反馈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的自学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回答问题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进行实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师巡回指导 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并养成边实验边记录数据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分析论证 组织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强调:不同路程或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可能不同。 学生分析数据
——交流与评估 组织学生交流与评估,反思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实验设计有不合理、不充分及不完善之处吗?操作中出现过什么失误或故障吗?你是怎么解决的?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有什么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吗? 学生交流与评估,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反思能力,学会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反馈练习 师巡视检查 完成“助学”上的“小试身手”
三、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本堂课的得与失。 讨论总结
四、课堂检测 师巡视、讲评 完成“助学”上的“自主评价”
五、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习题 课下完成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第,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教学互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二、不足之处:
1.个别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不强、积极主动性不高。
2.秒表的使用技巧还需要加强,个别学生使用不熟练测量不准确。
附件1:知识回顾:
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是________。
2. 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