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 第二课时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 第二课时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19: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桂花雨
语文 五年级上册
这是什么花?
桂花。
桂花名片
外形:桂花为常绿乔木或者灌木,株高3-5米之间,树姿挺拔直立,树冠多呈圆形,叶片呈椭圆形、先端渐尖,花朵成簇生于叶腋内,或者呈现帚状。
颜色:桂花有黄白色、淡黄色、金黄色、桔红色等颜色。
香味:甜甜的清香。
味道:可以做成桂花茶、桂花糕等食品,香甜可口。
开花季节:桂花在每年的9-10月份开放。
请想象:纷纷飘落的桂花像什么?
琦君(1917年7月24日-2006年6月7日),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1949年赴台湾。台湾当代女作家、散文家。
从小在温州、杭州两地学习生活,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桂花雨》等。
一、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三、品读课文,赏析并思考文章。
四、阅读链接,积累拓展知识。
目录
一、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分别写了哪些事情?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分别写了爱桂花——
摇桂花——思桂花
三件事。
主要描写了作者回忆小时候
和帮母亲摇桂花的事情。
二、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桂花作比较,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爱桂花。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摇桂花。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思桂花。
三、品读课文,赏析并思考文章。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爱桂花”(第1~2自然段),说说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
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大声朗读
把“桂花树”和“梅树”作对比,突出桂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可是”表示转折,更加突出桂花的香气,写出了作者独爱桂花的原因。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摇桂花”(第3~6自然段),画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浸”字是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作者用“浸”字
想表达什么?
可别来台风啊!
担心
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luó)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
这是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写出了母亲对桂花的__________,也说明了母亲收桂花的目的之一是__________,突出了她的___________。
心理
语言
关心和牵挂
送给邻居
淳朴和善良
朗读课文的第4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要摇桂花。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 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摇桂花”时,“我”的动作描写,说说“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呀,好香的雨呀!”
写出了“我”
迫切的心情。
动作描写,突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兴奋、欢乐的心情。
2.用文中的句子说一说“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比喻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桂花”(第7~8自然段),思考杭州和家乡桂花的区别。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杭州的桂花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请思考:杭州的桂花是否真的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
将杭州的桂花与家乡的桂花进行对比,写出了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忘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了母亲对故乡的思念。母亲不是用嗅觉在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
请思考: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只是故乡的桂花吗?用课文中原话回答。
于是,我又想起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照应题目,作者借助桂花
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
思乡怀旧之情。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借助桂花来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把这种情感通过童年往事叙述出来,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本文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抒发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中心思想
四、阅读链接,积累拓展知识。
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选自琦君的《留予他年说梦痕》
阅读链接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