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那个星期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那个星期天》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3 18:08:1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那个星期天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会写“媚”“砖”等13个字,会写“明媚”“拨弄”等18个词语。
(二)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的细致描写,感受在具体事例及独语式表达中饱含的细腻真挚的情感。
(三)迁移运用,尝试将情感融入具体事例中进行表达。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表达的情感,在分析比较和思辨过程中,感悟技巧。
2.创设情境,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刚刚学完的《匆匆》中,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走进这个单元的另一篇精读课文——《那个星期天》。
2.出示课题,读题。
3.提问。
这个题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受?
预设一:那个星期天一定是作者印象特别深刻的。
预设二:那个星期天可能发生了比较特别的事。
(二)了解心情变化,梳理脉络
1.明确要求。
自学课文,读通课文,思考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
2.反馈。
预设:那个星期天,“我”盼望母亲带“我”出去,可是母亲不停地忙,没有兑现承诺。
3.梳理脉络。
(1)引导梳理课文表达顺序: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相机板书:早晨、上午、下午、黄昏)
(2)引导理清人物心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情又有哪些变化呢?默读课文,勾画出体现心情变化的关键语句。(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句子,相机板书:期盼、激动焦急、惆怅、失望、委屈)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三)细读独白式语言,品味情感
1.明确要求。
让我们先走进那天的早晨,自己读一读第二至三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我”的期盼与激动?圈圈关键词,写写批注。
2.交流片段一。(出示句子)
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您说了去!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
(1)指名学生读,谈感受。
预设:抓住两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感受到“我”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母亲实现承诺。
(2)聚焦语言:读句子,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有什么特殊之处?
预设:句子很短;是“我”和母亲的对话,可是却没有引号。
(3)引导对比阅读:给这一自然段中的对话加上引号后与原文进行比较,再读读,然后说说为什么作者不给“我”和母亲的对话加引号。
预设:更简洁,读起来更流畅,更能表达那种急切的期盼。
(4)迁移过渡。像这样的表达方式,在这篇课文中还有吗?快速浏览,将相关的句子画一画。
3.交流片段二。(出示句子)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1)引导关注语言。再读读,这段话里除了有“我”和母亲的对话,还有其他吗?
预设:有些话是“我”和母亲口头说出来的,有些话是“我”在心里默默说的,把这种对话和心理独白穿插在一起,更能表现“我”焦急的心情。
(2)指导朗读。比较读读这两处语言,读出“我”念念叨叨的可怜样,体会那种从期盼到越来越焦急的心情。
4.小结。
这样的独语式语言,(相机板书:内心独白)在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处,这样的语言平实质朴,却又直接鲜明地表现出“我”的心情。我们在习作的时候,也可以借鉴。
(四)品读具体事例,感受焦虑
1.明确要求。
在刚刚的学习中,我们发现早晨的“我”还是充满期盼和兴奋的,而等到母亲买完菜又忙开了时,“我”已经有了一些焦虑,甚至有点不耐烦。在这中间,“我”又经历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想想在这段时间里,“我”做了哪些事。你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段时光不好挨,圈圈画画,写写批注。
2.交流句一。(出示句子)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1)指名交流,谈感受。
(2)引导想象说话。生活中,我们是否抬头看过天看过云彩?如果抬头看云彩的是我们,会想象些什么呢?能否展开想象说一说。(出示说话练习)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仿佛看到________,仿佛看到________,仿佛看到________,仿佛看到________。
(3)体会人物心情:那文中的“我”当时是否有这样的想象,为什么?
引导体会刚开始“我”一心等着母亲回来,看到的云彩都是急匆匆地往前赶,心里着急,时间就如云彩一般急匆匆地溜走了。
3.交流句二。(出示句子)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1)指名读,谈感受。
(2)引导比较阅读:“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是否可以去掉?
预设:本来找蚁穴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但是找到之后没人可以分享,也没有互相比赛的乐趣,这件事对于“我”来说,就变得没有乐趣了。
(3)指导朗读。
4.交流句三。(出示句子)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1)指名读,谈感受。(相机引导:从“看了多少回”,体会到电影画报对于“我”来说其实已经没有吸引力,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2)提问:四个“想象”是否可以删去?(引导抓住四个“想象”,体会“我”内心的煎熬,并指导朗读)
(3)回读重点句二。
5.引导结合插图,感受“我”焦急的延续和程度的加深。
(1)整体感知。看看课文的插图,有什么感受?
预设一:每一场景中,孩子的神情都是焦急的、无奈的,没有真正玩得开心。
预设二:院子中只有这个孩子的身影,看上去特别孤单。
(2)提问:这四个事例,能否交换顺序?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聚焦表达方法,尝试仿写
1.引导迁移。
我们发现,作者用了四个具体事例,(相机板书:具体事例)让读者感受到了“这段时光不好挨”,读懂了作者等待时越来越强烈的焦急心情。在课文中,你还能找到哪些“我”做的事呢?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预设:如从“起床,刷牙,吃饭”中感受动作迅速、心情急切;再如从“跟在母亲腿底下”,感受那种因为着急而黏人。
2.引导。
生活中,我们也会有高兴、伤心、生气、失望等不同的心情,那时你往往会做哪些事呢?能不能模仿着课文,用上一到两个具体事例把当时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生试写。
4.组织交流评议。你读到了哪几个具体事例?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心情?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5.小结。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原来表达心情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可以借助口头说的话和心里的想法这样独白式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可以将情感融于具体的事例中。下节课,我们还将继续学习,看课文还用到了哪些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附板书:
那个星期天
早晨 期盼、激动 内心独白
上午 焦急 具体事例
下午 焦急、惆怅
黄昏 失望、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