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译林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3 The world Online Read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译林版(2019)必修第三册Unit 3 The world Online Reading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译林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4-03-03 19: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 课时 Reading The Internet: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
授课时长 40 分钟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是“人与社会 ”,话题是“网络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 认识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辨析互联网的利弊,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使用观。本 节课的语篇是一篇议论文,详细分析如下: What:本篇阅读课主要讲的是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以及给人类带来的三个好处,以此 阐述观点:互联网是一个无疆的世界。同时作者也提及连接存在着问题,以及如何能 让互联网成为一个真正的无疆世界的建议。 Why:本篇阅读阐述了互联网是无疆的世界的观点并对其带来的益处进行论证,旨 在帮助学生充分体会互联网时代的益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辩证的互联网使用态度。 How:本篇阅读是一篇议论文,结构清晰、逻辑缜密。主题句引领,衔接词呼应, 凸显文章结构:总——分——总。首段即表明论点,二、三、四段为分论点,详细阐 述了互联网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三个好处;末段进行总结,指出互联网连接存在一些问 题并提出建议:正确、负责任地使用网络。且末段尾句与标题相呼应。此外,分论点 部分多次使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论证方法,使论证更具体化、更具说服力。暗线则是 围绕标题的多层含义层层完善,最终结合作者的建议达到真正的网络无疆界。
2.学情分析 What students have known: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一第二学期的学生, 前面两册书籍 的学习使他们接触了相同的主题语境和议论文体, 能够在相似的情境中运用语言知识和 技能。同时, 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也给学生奠定了话题与文化基础, 就互联网及其时 代性而言,能够形成共鸣,产生兴趣。 What students want to know: 学生可能对互联网背后的力量欠缺思考, 从而对怎样 使用互联网欠缺辩证的态度。 What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学生有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全面分析互联网
是一个无疆世界的论述,从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合理且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
3.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更加了解互联网的功能和它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三个好处; 2.探索标题的多层含义,形成辩证的互联网使用态度; 3.推导互联网技术背后的力量,分析连接带来的潜在问题; 4.理解总——分——总的议论文结构,理解主题句,论据及论证方法的作用。
4.重点难点 1.了解互联网的功能及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通过分析互联网好处带来的变化来 完成); 2.推断互联网技术背后的力量并分析连接带来的潜在问题(通过深入思考个人角色来 完成)。
5.教学资源 视频和多媒体运用
6.教学流程图
7.教学过程 (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与步骤评价要 点核心素养提 升点设计意图Step1 Lead-in Activity 1: Go through the assessment sheet. 引导学生了 解 学 习 内 容, 快速进 入课堂; 激 活学生已有 知识, 导入 话题。 Activity 2: Check the homework for last lesson. 学生能 够就作 业表述 个人观 点。 语言能力: 运用已有知 识表述个人 观点;根据 标题判断作 者态度。 铺垫语言, 引入主题。
· Do you think the Internet is a world without frontiers 分析标题, 结合已有文 体知识推测 作者态度。Step 2 Reading Pre-reading Activity 3: Analyze the title.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根据已 学相同 文体分 析标题, 推断作 者 态 度。 语言能力: 感知并注意 相同文体的 标题的不同 点,以推导 出 作 者 态 度。 梳理文本结 构。Fast-reading Activity 4: ·How many parts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into 学生能 够快速 阅读以 获得语 篇大意 及 结 构。 语言能力: 梳理,获取, 概括信息。 把握文章大 意,推导语 篇结构。 掌握具体的 论证方法及 其 使 用 效 果。 获得主要内 容的重点信 息并分析, 归纳, 总结 出互联网带 来好处的根 本原因。Detailed-reading Activity 5 (Part 1: Para.1): ·How is the point introduced Activities 6-8 (Part 2: Paras.2-4): ·Which aspects are the advantages mainly about ·What are their key features ·What argumentative methods are mainly used And how 学生能 够深入 阅读 , 获取细 节 信 息 ,概 括关键 信息并 归纳 , 总结出 议论文 的论证 方法。语言能力: 检索,概括 重要信息理 解网络所带 好处的突出 特征;整合 信息总结好 处带来的巨 大变化,感 知论证方法 的使用。 思维品质: 分析,判断 人类在互联 网科技中的 积极作用, 体会标题的 浅层含义。 进一步梳理 细节信息, 并在此基础 上 整 合 信 息。 理解论证方 法在支撑作 者观点中的 作用。
Activity 9 (Further thinking): ·Is it the Internet that creates all these shared resources ·What are the roles of humans Activity 10 (Part 3: Para.5): ·How should humans use the Internet And why Activity 11 (Further thinking): ·What problems do you think there may be ·What are humans’ roles as for problems 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推导出互联 网技术背后 的力量,意 识到人类在 互联网中的 综合角色。深入理解文 本,体会作 者意图, 形 成辩证的网 络 使 用 态 度。Post-reading Activity 12: Comprehend the title again. ·How many meanings does “without frontiers” have Activity 13 (Discussion):学生能 够阐释 标题的 多层含 义; 学 生能够 形成 自语言能力: 整合所学, 能够描述并 解释标题的 多层含义; 运用语言表 达个人观点推进思考, 促进辩证思 维的发生, 深入理解标 题中的关键 词。
进行知识的 迁移, 形成 自 己 的 态 度。 Are the technologies with or without frontiers And why 己的观 点并积 极发表 个人观 点。 和情感,体 现个人价值 取向。 思维品质: 根据获取的 信息进行判 断与归纳, 形成自己的 观点。 文化意识: 感知人的意 识对于科技 共 享 的 影 响。
把握语篇关 键信息, 全 面理解文本; 巩固课上所 学, 发现并 感知文本语 言特征。 Step 3 Summary & homework Activity 14 (Summary):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text Activity 15 (Homework): ·Finish A1 and A2 on P32 in the Textbook. ·Figure out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text. (cohesive devices/sentence patterns) 学生能 够根据 板书要 点信息 组织语 言概括 文本内 容; 利 用所学 解决问 题。 学习能力: 对所学内容 进行整理和 归纳,并根 据语篇结构 发现语言特 征。 巩固课上所 学,拓展话 题内容。
8.板书设计
9.作业布置 Finish the relevant exercises in the textbook and figure out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text.
(15mins) (进一步巩固语篇结构并为第二节课时做准备。 )
10.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网络是无疆的世界这一话题展开, 契合当前的科技时代背景、贴近 学生生活。能激起学生兴趣, 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经验发表个人观点。本节课亮点如下: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议论文结构, 层层推进论证, 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理解主题意 义以促进学生形成辩证的网络使用态度。其次, 设置层次递进的学习活动充分推动了学 生的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并促进学生高阶思 维的发生。最后, 自我评价贯穿教学,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学习情况, 同时也利于教师 课后快速精准地处理反馈。环节顺畅, 教学目标顺利达成。同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的语言要再简练些,对学生的回答要做更简单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