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刘敬智
始终眷恋着祖国
导入新课 陆游在很多年前就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我们无法选择父母和生死,同样,我们也无法选择出生的国家,人跟国家之间的联系是命定的,没有人可以改变那种与生俱来的炎黄子孙的血种,爱国是一种崇高的民族情感。
古语说"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始终眷恋着祖国》这篇文章,走近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学森,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现在让我们去体味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 作者简介刘敬智《光明日报》高级记者、光明日报科技部原党支部书记刘敬智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2003年10月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他写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是当代作家预习检测预习课文,巩固基础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眷恋( ) 诞生( ) 萌发( )
诬蔑( ) 募集( ) 遨游( )
juàndànméngmièmùáo合作探究展示观看视频,走近钱学森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在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10月,以钱学森为院长的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正式成立,此后,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的火箭和导弹事业突飞猛进,震惊了世界。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他直接领导和参与了我国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办法了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家"的称号。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着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文章内容,找出文章叙事线索。初读感知初读课文,理清脉络赤子归国之路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再读文本,深入探究1.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
(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精读品析再读文本,深入探究2.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
(2)租住的房子只签订一年的合同,五年中他们竟搬了五次家。
(3)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精读品析再读文本,深入探究3.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的?6月写信,9月回国,想一想钱学森20年的艰难回国之路为什么可以在3个月实现?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周总理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也表现了祖国母亲对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精读品析重读文本,品味语言1.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都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第二个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土的眷恋之情。 魂牵梦绕 、望穿秋水 、归心似箭……(2)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
重读文本,品味语言重读文本,品味语言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归纳主题,小结全文 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线索清楚,脉络分明始终以时间先后为序 眷恋祖国的深情 暗线明线
课外继续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以“如果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完成一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在班级交流。 延伸课文,勤于练笔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