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测评
九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2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30分;共计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1分,共20分)
1.春秋时期,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这说明当时( )
A.周襄王受到诸侯尊重 B.分封制尚未建立
C.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2.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里的名言。《论语》《孟子》是哪一学派的著作?(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3.汉朝时期,通过沟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作物是( )
A.占城稻 B.葡萄 C.甘薯 D.玉米
4.中国某朝代出现了如下社会现象,据此可以推断该朝代是( )
◆统治者尊崇儒学 ◆开凿龙门石窟 ◆改鲜卑姓为汉姓 ◆迁都城到洛阳
A.曹魏 B.西晋 C.北魏 D.东晋
5.下图所示唐朝前期户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文化教育昌盛 B.少数民族内迁 C.中外交往频繁 D.社会经济发展
6.“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他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对材料所描述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位的皇帝是明太祖 B.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C.主要目的是去抢占殖民地 D.开创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7.近代迫使中国“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与英商协议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8.“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材料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下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学习西方治国 B.实行君主专制 C.平均分配土地 D.实现男女平等
10.1895-1913年,中国新建工矿企业中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达549家,增速较快。其主要原因是( )
A.新式教育发展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政府政策推动 D.国内社会环境稳定
11.下图为近代某一军事行动的行军路线示意图。这次行动的背景是( )
A.袁世凯试图复辟帝制 B.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
C.红军反“围剿”失利 D.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2.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右图漫画《日本陷人战争泥潭》(1942年6月)创作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
A.认为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军 B.揭露日本跨洋侵略欧洲企图
C.嘲讽日军在中国战场节节败退 D.庆祝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13.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会议体现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这次会议( )
A.召开地点是瑞士日内瓦 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邀请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D.因为美国干涉未能成功举办
14.下图所示人民代表肩负的主要历史使命是( )
A.商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修订土地改革法案
C.编制“一五”计划 D.制定社会主义宪法
15.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家拉伯雷,在其著作《巨人传》中宣扬“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这反映出拉伯雷( )
A.主张禁欲苦行 B.追求个性解放 C.鼓吹神权至上 D.倡导民主革命
16.从“意大利”“航海家”“发现新大陆”“西印度群岛”这几个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人物是( )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17.观察下图,1870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A.电灯的发明 B.蒸汽机的发明 C.内燃机的发明 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18.人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革命是( )
A.“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 D.十月革命
1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召开的“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的重要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0.“作为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运用,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帮助西欧恢复遭到破坏的基础设施的计划——欧洲复兴计划。”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主要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 B.消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C.实现自由贸易 D.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示西汉与清朝农业耕作方式的相同之处。(1分)
材料二 下图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纺织工厂。与传统的手工工场相比,它在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上都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示英国生产领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并简要说明这些变化对英国发展造成的影响。(3分)
材料三 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这一过程,终近代百年尚未完结。虽然如此,自然经济终究因此而逐步走向分解,为资本主义因素的发生和发展让出了地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三所述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2分)
材料四 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业能够由落后的小规模生产的个体经济变为先进的大规模生产的合作经济。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12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目的。(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影响世界的古代工匠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工匠毕昇发明的。他的这一发明,使宋代的印刷业有了迅猛的进步。活字印刷不仅泽及中国,还逐渐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辐射。……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并非偶然,其背后是北宋繁荣的雕版印刷业,而在促使宋代雕版印刷业空前繁荣的诸因素中,“右文”(重文)政策功不可没。
——摘编自曹辉《从毕昇的活字印刷术看宋代的“右文"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有利因素,并简要说明其积极影响。(3分)
材料二 学习西方的近代先驱
序号 人物 言论
A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筹办夷务始末》)
B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变法通议》)
C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结合所学知识,从A、B、C三个历史人物中任选其一,写出其姓名,并简要说明其向西方学习的特点。(3分)
材料三 引领时代的现代榜样
改革开放初期,一批与以往不同的劳动模范形象出现在群众视野中。
类型 代表人物
知识分子 周尧和(物理冶金领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蒋筑英(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长春光机所研究员)
企业家 步鑫生(打破“大锅饭”的衬衫厂厂长)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述改革开放初期的劳动模范形象反映出的社会变化。(4分)
23.某校九年级(5)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人民群众”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相关任务。(12分)
【人民·政策】
材料一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咬(喂)腹,饱腹而身毙。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依据材料一概括该皇帝的“为君之道”及其相应的措施。(1分)
【人民·胜利】
材料二 这次革命如暴风,如骤雨,迅猛异常,摧枯拉朽。革命开始以后,经过了深入和高潮阶段,到雅各宾派专政时期,完成了摧毁和根除封建制度、扫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的任务,使这次革命成为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在革命的三个阶段里,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而且一再从危急中把革命挽救过来,进一步推动它向前发展。
——李纯武主编《简明世界通史》
(2)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二归纳它的特点。(1分)
【人民·变革】
材料三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我们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冬,小岗生产大队的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包干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一场改变中国亿万农民命运的实践,正由他们拉开序幕。
——摘编自《小岗人家四十年》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岗村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得以推广的原因。(2分)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围绕“人民”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8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A
8.A 9.A 10.C 11.C 12.A 13.B 14.D
15.B 16.A 17.C 18.D 19.C 20.A
二、非选择题
21.(1)铁犁牛耕。
(2)变化:采用机器生产,出现了现代工厂(工厂制度)。影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3)可从以下任一角度作答: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表现,如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如西方殖民侵略(不平等条约的影响)。③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4)目的:实现农业集体化;推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
22.(1)因素:宋朝雕版印刷业繁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等。影响:促进宋朝印刷业发展,促进北宋文化发展,推动了市民文化的发展等。
(2)选择人物A:李鸿章。他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体西用”,进行“器物”变革等。选择人物B:梁启超。他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主张君主立宪,进行制度变革等。选择人物C:陈独秀。他宣传民主、科学,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思想变革等。
(3)①尊重知识,尊重科学等;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等。
23.(1)措施:以民为本;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这是一次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推动法国大革命不断向前发展。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使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很大提高。
(4)此题相对开放,回答符合下列要点即可;观点必须正确,论述时,史实准确,能支持观点。观点: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论述:近代以来,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推动历史发展。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因而说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