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00:49: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设计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是情境教学法。这种方法强调通过实际经验来学习知识,而非仅仅课堂讲解和书本知识,最初这种方法更多的应用于语言学习方面,进一步扩展到数学、自然科学。时至今日,社会科学也广泛的应用这种方法,历史教学课堂也不例外。然而现实情境是照应历史教学是很难做到的,对历史的研究更多的也要回到历史发生时的那个时期,期盼那段历史能够照应现实。所以本课设计时使用的情境属于历史情境,让学生走进当时那段历史感受时代的律动。当然课堂设问中大胆运用了“假设”法,这种反事实研究一直饱受学界和教育界的“非议”,因为“历史不能假设”。但小历认为历史不能假设更多强调的是过去的历史不能更改,历史教学甚至是历史研究却完全可以使用这一方法,这样更能激发历史研究者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历史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在假设操作时要用尽全力找到史料,尽可能的使用真实的历史情境。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全球航路的开辟》一课主要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展开,由三个子目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其他航路的开辟构成。与初中教材相比,增加了其他航路的开辟这一子目,同时也把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单独拿了出来放到第7课。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全球航路在这一时期的开辟与经济基础有着密切的联系,12世纪以来,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工商业持续发展,城市的形成,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人们对金银财富的需求以及对新市场的开拓意愿越发强烈。在经济基础发生重大改变的推动下,当时的欧洲社会普遍受到《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认为以中国为中心的遥远的东方,以及未知的海外,是实现黄金梦的场所。所以在强烈欲望的驱使,传播基督教等因素的影响下,15世纪以来,欧洲人掀起了海上探险的热潮。其中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西班牙,多次支持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探险家,从东西方向寻找通往东方的航路。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欧洲人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全球航路的开辟使得人类对地球有了更新的认识,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范围内的物种交换、贸易交流、文化传播不断打开,人类历史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殖民国家开始资本原始积累,一个崭新的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呼之欲出,而殖民地国家则遭受到历史发展进步过程中无法逃避的“阵痛”。学生情况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等史实,对本课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对具体的背景和过程的内容记忆可能比较模糊。我们需要在课上进一步补充给学生的部分主要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其他航路开辟以及分析全球航路开辟的唯物史观方法。进而让学生深层次理解1500年前后的全球航路的开辟作为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地理大发现,更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各个文明之间真正联系的通道打开,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这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此外,航路开辟涉及全球,对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其他航路的开辟学生在初中没有接触,授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所学航路和未学航路都画出来,分析他们在全球联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更理解其他航路开辟的航线以及其他航路的开辟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哥伦布生平,理解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唯物史观)。2.能够在地图上画出全球航路开辟中的重要路线(时空观念)3. 通过分析后人给哥伦布写的书籍和史料,能够相对细致的解释全球航路开辟带来的多重影响,认识到一分为二的历史评价法(历史解释)。4. 通过将1500年前后全球航路的开辟与当下我国开通“一带一路”,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做对比,能够感受到我们在更多的承担大国责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的具体过程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全球联系以及新航路开辟影响背后传递出的一分为二的历史评价法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史料、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历史假设法、史料分析法、绘图法
板书设计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远航之因远航之旅远航之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通过我说你猜的活动导入新课 学生积极的参与到人物猜测中来,在第三个提示出示时,一部分学生就能够说出哥伦布。 导出贯穿本课的主线——哥伦布,进而引导学生透过哥伦布的活动窥探全球航路的开辟
一、远航之因 1.通过动画和图片展示哥伦布幼年生活的场景,这里教师要语言引导学生们了解热那亚这种环海多山的地形特点。结合材料一,引导学生分析哥伦布热衷航海的原因2.学案呈现材料二—材料五供学生们阅读,提出假设性设问:假如你是哥伦布,老师是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结合材料,你会怎么说服西班牙女王支持自己的航海计划?3.呈现史料六,展现哥伦布说服女王的最终事实。复盘刚刚完成的整个环节,总结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及条件。 1.分析哥伦布热衷航海的经济因素和地理因素2.小组合作,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分析。与老师(西班牙女王)对话,说服女王支持自己的航海计划。 延续哥伦布这一主线,结合哥伦布幼年到中年时期的具体史料,让学生窥探全球航路开辟背后的动因及条件。
二、远航之旅 1.通过课本阅读,要求学生在学案提供的地图上画出哥伦布当年的远航路线,进一步提出假设性设问:假如你是哥伦布,结合所学谈一谈,你为什么会选择向西航行?2.学生回答后,教师结合教皇子午线和当时的地图协助学生尽可能复原哥伦布当时的一些想法。3.进一步通过课本阅读,要求学生在地图上画出同时期的其他三位航海家的路线,同时结合表格填写其他航路开辟的具体情况。 1.结合以往所学和课外了解,思考并阐述自己作为哥伦布为什么会向西航行?2.结合课本,了解出哥伦布外,其他航海家的航行情况。 强调哥伦布航行主线的同时,指导学生了解其他航海家做出的探索。
三、远航之名 1.呈现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两幅地图,指导学生认识全球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联系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2.呈现学案中材料八—材料十二的内容,提出假设性设问:如果你是哥伦布,看到这些地图和后人为你写的书籍,你会怎么评价你自己?3.呈现问题的参考回答,进而通过评价原则、背后的指导思想、带来的启示,引导学生从史料分析方面进一步了解历史学科。 1.尽全力分析两幅地图中的变化2.情景带入,分析看到这些史料会如何评价自己?3.尝试理解历史学科背后的指导思想和评价方式 贯穿课堂主线,充分利用人们对哥伦布的评价,以小窥大,了解全球航路的开辟。充分发掘这种评价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评价的基本方法
课堂小结 强调全球航路开辟加速全球联系,也点出西方国家在开辟航路时采取的“强盗”方式给殖民地国家带来深重灾难。进而与我们当代政府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对比。 细致分析我们中国式现代化加速全球联系与早期全球航路开辟加速全球联系的不同 总结必备基础知识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价值观
教学反思
本课以哥伦布为课堂主线,提出了众多假设性问题,更多的是为了能让学生回到当时那个大航海时代的情境之中,更好的理解全球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和意义。囿于个人能力有限和掌控课堂的火候尚欠,很多想法在课堂上似乎流于形式。从小切口切入讲述一件大事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准备大量的史料,个人能力很难将这一过程完成很好。上过课后,小历也充分认识到一个教学设计的落地需要众多授课技巧,何时发问,怎么用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是一门需要狠下功夫的艺术。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