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3 22: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19课
清朝前期
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 录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的增长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材料一:江南地方,据洪承畴报:“明季赋税繁重,官兵坑害,百姓极为困苦……伤残最苦之州县,人民逃亡,田地荒芜”。
材料二:“清角行营人迹断,哀笳彻底鬼磷吹。”
——邱象随《过新城东平侯旧府》
农业生产是
“国之大计”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1.措施:清初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   生产,大力推行   政策。
农业
垦荒
《雍正耕织图》由清宫廷画师精心绘制而成
例1 右图是雍正登基以前,让宫廷画师
精心绘制的《耕织图》中的一幅。雍正版《耕织图》
的特别之处在于,农夫、蚕妇都被画成当时还是雍亲王
的胤禛和他的福晋与侧福晋的容貌。《耕织图》
反映了(  )
A.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新型耕作工具曲辕犁产生
C.开垦荒田缓解了人口压力
D.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
解析 从题干信息“农夫、蚕妇都被画成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和他的
福晋与侧福晋的容貌”并联系所学可知,《耕织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重
视农业生产。B、C、D在《耕织图》中均没有体现,故选A。
答案 A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耕地面积
A
兴修水利
B
C
经济作物
D
庄稼种植
C
(二)阅读P97,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其坐落于打麦冲;对这块地永远免收赋税。
云南布政使司发给
沙立目的开荒执照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2.表现: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2.表现:
②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和大运河 。
黄河筑堤图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2.表现:
③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成为一般百姓的主要食物来源,让许多贫困百姓免于因营养不良而死。
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这一变化说明?
清朝以前, 江南盛产稻米,养鱼业很发达, 被誉为鱼米之乡, 有“ 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到了清中期, 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 普遍推广玉米 、甘薯等作物的种植,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 以至于出现了“ 湖广熟, 天下足" 的谚语。
湖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成为新商品粮基地。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2.表现:
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增加 。
棉花
甘蔗
烟草
药材
清康熙年间(1662~1722),福州城区有烟丝店十几家,年产烟丝约3.6吨。在福建永定县,条丝烟作坊曾达到千家以上。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兴盛的基础
①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________和_______。
②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__________ 和城镇___________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________。
稳定
繁荣
手工业
商品经济
农业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又推动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基础
3.影响: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一)手工业的发展
①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部门多
②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1.表现:
据《大清会典事例》所载:“乾隆十年奏准,江宁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七百八十名。苏州现设机六百六十三张,机匠一千九百三十二名。杭州现设机六百张,机匠一千八百名。”
特点:规模大,雇佣关系,分工合作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繁荣
《盛世滋生图》涉及人物1.2万人,有中国最美丽的园林、建筑2000多栋,各种船只400余艘,描绘的是苏州的盛世场景,官场、民俗文化、杂耍等应有尽有。
《盛世滋生图》(局部)
画面描绘了乾隆时苏州繁华的市井风情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繁荣
1.表现:
①形成商业网: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②出现工商业市镇,人口多。
拓展 清朝前期发达的商业
史料展示
史料 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四川、湖南、广西、陕西、河
南、江西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
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
——刘献廷《广阳杂记》
史料解读 汉口不仅是湖北省的交通咽喉要道,云南、贵州、四川、湖
南、广西、陕西、河南、江西诸省的商品都在这里转输。虽然不是天下
第一,但也是不可多得的。全国有四座商业发达的都会:北有北京,南有佛
山,东有苏州,西有汉口。史料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前期,出现了
一些非常繁荣的工商业都会。苏州、汉口、佛山、北京,就是当时东、
西、南、北方最繁荣的四个工商业都会。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二)商业的繁荣
1.表现:
④形成大商帮:晋商、徽商等
山西晋商
安徽徽商
到乾隆时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     ”,便于货币流通。
票号
③大城市工商业繁荣
读图,说明了什么?
人口的增长
人口增长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
②社会安定;
③引进、推广高产粮食作物。
乾隆末年,人口占当时世界总人口1/3

人口的增长
兴盛中出现的问题
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共有6 000多万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约有1.5亿人口。清朝时期,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其中的原因有 (  )
A.国家积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占城稻开始由越南引进中国
C.明清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D.曲辕犁和筒车的推广
答案 C

人口的增长
兴盛中出现的问题
1.人口_____加大,_________逐渐突出。
2.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______下降。
3.庞大的人口也造成_________,影响了经济的_________。
密度
人地矛盾
地力
社会压力
持续发展
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影响: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奠定盛世基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手工业:①传统手工业发展;②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原因: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
商业:①各类商业城镇的繁荣;
②大形成商帮(晋商、徽商等))
人口的增长
原因:社会经济恢复,国力增强,社会安定。
表现:①耕地面积扩大;②兴修水利;③粮食产量
提高;④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品种增加
影响:推动经济发展,导致人口问题
兴盛基础
兴盛的
补充表现
兴盛中的
问题
1.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  )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B.手工业的发展
C.商品贸易的兴盛 D.商帮的活动
2.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下列皇帝中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垦荒政策的是(  )
①顺治皇帝 ②康熙皇帝 ③雍正皇帝 ④乾隆皇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
A.北京 B.江宁
C.扬州 D.吴江县盛泽镇
A
A
D
4.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  )
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
5.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在哪一时期(  )
A.顺治末年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末年
6.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  )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A
D
D
1.清朝统治者虽然起源于渔猎民族,但其重视农业的程度一点也不逊色于
汉族王朝,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清朝前期重视农业生产的帝王不包括
(  )
A.皇太极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清朝前期农业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识
记能力。清朝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
产。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清军入关前已经去世。
2.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是在 (  )
A.顺治末年  B.康熙末年
C.雍正末年  D.乾隆末年
答案 D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到乾隆末年,
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3.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  )
A.纺织业  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答案 A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
在纺织业,如江宁和佛山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纺织业手工工场,A项符合题
意。
4.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是清朝前期的 (  )
A.农场主  B.手工业工场主
C.商帮   D.商户
答案 B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
如江宁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
6.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讲述的是清朝时期山西祁县商界英雄乔致庸
的故事。剧中主人公属于 (  )
A.晋商  B.徽商  C.闽商  D.赣商
答案 A 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
国进行商业活动。如晋商和徽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山西祁县商
界”,因此乔致庸属于晋商。
7.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
之一是在 (  )
A.顺治末年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末年
答案 D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1.康熙时,组织民工修浚永定河,开挖了一条新河道,使“向年永定河冲决之
处”,“斥卤变为膏腴,不下数十百顷”。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重视
(  )
A.开垦荒地   B.兴修水利
C.改进种植技术  D.发展商业
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中“组织民工修浚
永定河,开挖了一条新河道”,可直接判断B正确。
2. (2019广东汕头潮南两英期末)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不
包括 (  )
A.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B.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C.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D.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答案 D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
度提高都是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表现。 出现成熟的手工业工场,是清
朝前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故选D。
3.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
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农村集市  ②区域性市场
③城镇集市  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①③②④
答案 D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
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
1. (2019广东汕头潮阳期末,16,★★☆)造成下表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  )
A.清朝商业的兴盛  B.清朝推行垦荒政策
C.清朝手工业发展  D.清朝土地兼并严重
年代 耕地面积(顷)
1661年(顺治十八年) 5 493 576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6 078 430
1724年(雍正二年) 6 837 914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7 414 495
答案 B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使农业得到恢复并
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交融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答案 B 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路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
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
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导致题干材料中这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如图反映了清朝耕地面积变化的情况,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
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   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
答案 A 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
“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清朝前期,影响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荒田的大量开垦  B.人口的快速增长
C.天然植被的破坏  D.沉重的赋税
答案 B 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许多问题。有些地方,由于人
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
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
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故选B。
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答案 D 抓住示意图中的时间“1700年”和“1820年”,此时,中国属于
清朝统治时期,170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
中的比重基本相当,到18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超过了欧洲生
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说明清朝经济兴盛,故选D。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这一时期 (  )
A.经济重心南移  B.民族交往频繁
C.商品经济活跃  D.皇权高度集中
答案 C 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反映的是这一时期商
品经济活跃。选项C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