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课前准备
预习课本P23-25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明皇幸蜀图
负管行李的侍从和马一起歇息
唐明皇及他的嫔妃正要骑马过桥
此图描绘的是唐玄宗避难入蜀这一历史题材,画家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回避了唐玄宗逃难时的狼狈一面而将其粉饰为一派帝王游春行乐景象,所以此图又名《春山行旅图》。
?
唐·李昭道
节度使『势变』
节度使『势变』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节度使
其边防有寇戎之地,则加以旌节(一种信符),谓之节度使。
——《通典·都督》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中央派遣的掌管边防有入侵威胁之地军务的人。(唐高宗时出现)
抵御外敌巩固边防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壹
节度使势起
——安史之乱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节度使势起
669年(唐高宗在位)
741年(唐玄宗在位)
(一)背景
712年———741年———755年
开元
天宝
①边疆形势日益紧张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节度使势起
(一)背景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在沿边地区设置了九个节度使
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兵志》
军权
事权
财权
势力膨胀
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
——《新唐书·兵志》
中央与地方
外重内轻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节度使势起
(一)背景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上晚年自恃承平, 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
——《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节度使势起
(一)背景
高力士
杨国忠
李林甫
(均为影视形象)
李林甫专权,朝中倘有不是出自他门下的人,一定会安加罪名使之退出朝堂。
——译自《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一》
高力士善于随机应变,观察形势气候,虽是玄宗最亲近喜爱之人,面临倾覆败亡皆不予救助。
——译自《旧唐书》
杨国忠本性疏忽急躁,不久因能说会道得到宰相位置,从侍御史直到宰相,大约掌管四十多种职。
——译自《旧唐书·杨国忠传》
②唐玄宗追求享乐
朝政日趋腐败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背景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杜佑《通典》
③社会矛盾尖锐
一、节度使势起
①边防紧张—外重内轻
②玄宗追求享乐朝政腐败
乱亡之势成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22》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节度使势起
(二)表现
安禄山(703—757年)
本姓康,粟特族。开元初年,其逃离突厥,成为幽州(范阳)都督张守珪的部将和义子。
进入军营后骁勇善战,屡建功勋,迁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
天宝年间,安禄山经义父张守珪举荐,受唐玄宗和杨贵妃信任,从此平步青云,兼任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镇抚东北地区。
《略谈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一、节度使势起
(二)表现
安禄山
史思明
+
洛阳
借口朝廷出现奸臣
(河北)
潼关
长安
唐玄宗
南逃四川
唐肃宗
北上灵武
阅读P23第二段,用自己的话结合地图复述安史之乱的过程。
西北精兵+北方少数民族军队
763年
安史之乱被平定
一、节度使势起
(三)影响
人口
户数
5291万
1699万
891万
193万
754年
760年
全国人口统计表
——据《通典·食货七》整理
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人口
锐减
经济
萧条
(三)影响
大盗(指安、史)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新唐书·兵志》
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图
藩镇割据
人口衰减
一、节度使势起
经济萧条
唐朝国势
由盛转衰
贰
节度使势盛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二、节度使势盛
自择将吏,号令自出,后来发展到藩镇世袭制;
擅留本道财富,不上交中央;
亲兵队伍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藩镇幕府人才济济;
——据《藩镇与节度使制度》整理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①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一)背景
二、节度使势盛
皇帝 在位时间 皇帝 在位
时间
唐肃宗 7年 唐文宗 14年
唐代宗 17年 唐武宗 6年
唐德宗 26年 唐宣宗 13年
唐顺宗 1年 唐懿宗 14年
唐宪宗 15年 唐僖宗 15年
唐穆宗 4年 唐昭宗 16年
唐敬宗 2年 唐哀帝 3年
②朝廷内部矛盾激化,统治腐朽
③百姓赋役繁重,民不聊生
④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皇权与宦权的矛盾(七位皇帝都为宦官所立,三位皇帝为宦官所杀)
官僚之间的朋党之争(以牛僧孺、李宗闵等为领袖的牛党与李德裕等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牛李党争)
农民起义四起
(一)背景
大家但居禁中,外事听老奴处分。
——《资治通鉴·唐纪》
二、节度使势盛
(二)黄巢起义与朱温灭唐
875年 黄巢起义
攻入长安 建立大齐
(黄巢)与仙芝攻剽州县,横行山东,民智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
——《资治通鉴·卷二五二》
东南诸道战乱,唐朝财赋无以支撑,“国立之本”动摇。
885年 起义失败
883年,朱温叛变,投降唐朝,被授予节度使,联合其他藩镇镇压起义。
885年,黄巢起义失败。
唐廷彻底丧失了对地方的控制
给唐朝以致命打击
907年 唐朝灭亡
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的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建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叁
节度使势续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
三、节度使势续
黄河流域——五代(相继建立)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南方地区——十国(先后并存)
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
三、节度使势续
政权 开国君主 即位前的官职
后梁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蜀 孟知祥 剑南两川节度使
吴 杨行密 淮南节度使
闽 王审知 武威节度使
南汉 刘 隐 静海军节度使
南唐 李昇 宁国节度使
北汉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南平 高季兴 荆南节度使
五代之乱,可谓极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
——欧阳修《本论》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
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武将专权、
政权分立、战乱纷繁
三、节度使势续
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
后周:周世宗改革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修订法律;
经济上注重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
军事上整编中央禁军,削弱地方兵权。
周世宗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此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政治统一的主流
民心思定、文化向心
统一是必然趋势
课堂小结
导致安史之乱及之后长期分裂,甚至到五代十国局面的原因?
节度使『势变』
势起
势盛
势续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统治者的腐朽统治
《题伯时明皇蜀道图》
[宋]李钢
君不见,
开元天宝同一主,治乱相翻如手举。
揽盈欲恶虽一人,变易安危原近辅。
……
至尊狼狈尚如此,叹息苍生困豺虎。
千秋万岁不胜悲,玉辇金舆尽黄土。空令画手思入神,一写丹青戒今古。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以史为鉴的意识
以民为本的理念
砥砺前行的态度
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的经验
穿越千年,历久弥新--
课堂小结
节度使势起
——安史之乱
节度使势盛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节度使势续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裂
背景、过程、影响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907 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课后作业
思考:如果你是北宋的统治者,你该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从而规避唐五代的藩镇割据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
下
回
分
解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