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素材(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件+素材(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3 22:10:07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你知道吗?
怎么读
你好
日语
韩语
こんにちは

怎么读
加油
日语
韩语
頑張って!

怎么读
时间
日语
韩语
時間

视频里面出现的不同语言发音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发音比较相似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从交流互鉴迈向合作共赢
心驰神往入长安
唐朝对外交通图
向唐朝派遣留学生的是哪些国家?
双向
唐朝
新罗
科举制










唐与新罗的关系
请结合教材P20《唐与新罗的关系》,完成下图
崔致远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现招募第八批精英赴大唐长安!为国效力,机不可失!
日本文武天皇时
富士山下的佼佼者
原名:阿倍仲麻吕
别名:晁衡
民族:大和民族
国籍:日本
特长:熟读汉唐典籍、精通汉文
梦想:唐朝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个人简历
遣唐使
阿倍的开挂之路
入学考试
唐朝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
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
封门下省左补阙,从七品
得到唐玄宗赏识,赐名晁衡
提拔为三品秘书监兼卫尉卿
官至光禄大夫兼御史中丞,被封北海郡开国公
为何外国人能在唐朝做官,可以看出唐朝当时是什么政策
可以看出大唐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孝德天皇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
——《日本通史》
遣唐使的归国影响
材料二:
日本古代国家模仿唐制,通过“贡举”培养和选拔官吏。
——李卓《日本古代贡举的贵族化》
遣唐使的归国影响
材料三:
遣唐使的归国影响
私は肉を食べます
我吃肉
遣唐使的归国影响
遣唐使的归国影响
乘风破浪赴东瀛
长屋亲王制造了上千件袈裟,赠送给唐代的僧人,袈裟上写着“山川异域,日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鉴真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十分感动,决定东渡日本去弘扬佛法。
结缘东瀛
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自幼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究学佛教三藏。他是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玄宗天宝元年,应邀前往日本。
高僧鉴真
(688-763)
鉴真其人
鉴真一渡
突遇风暴
触礁搁浅
被渔民所救
遭诬告与海盗勾结
船只被官府查没
鉴真二渡
鉴真三渡
鉴真五渡
官府出面阻止
未能成行
鉴真四渡
鉴真六渡
弟子好心阻拦
未果
遭遇台风
因暑热患眼疾
双目失明
66岁东渡成功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东渡日本
体现了鉴真怎样的精神品质?
材料四:“是为法事也,何惜生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唐大和上东征传》
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和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公元770年竣工。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和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整个寺庙及寺内鉴真塑像均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材料五:鉴真……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被日本人誉为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医药的始祖、文化的恩人。
——叶小文《一位值得永远纪念的人物》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
结合材料及课本P20思考:
鉴真东渡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鉴真东渡影响
舍生求法向天竺
玄奘
唐僧

观看视频并思考:
《西游记》里的唐僧取经和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有什么不同呢?
玄奘其人
史料对比
观看视频并思考:
《西游记》里的玄奘取经和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有什么不同呢?
历史记载真实存在,小说则是虚构的。
译经
著书
玄奘西行归来
材料六:“关于印度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关于宗教力量的对比···离开了《大唐西域记》,这些问题几乎都是无法解答的。”
——季羡林《关于大唐西域记》
玄奘西行对研究佛学与古印度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玄奘西行影响
玄奘西行对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
万国衣冠拜冕旒
为什么唐朝的时候对外交往会如此繁荣?
繁荣之因
材料七:唐朝均田制······为中国乡村的稳定和富裕提供了基础······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大大巩固了中国政府······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八:隋、唐、宋的域外交通很发达,尤以唐中叶为盛。无论从交通路线的远近,或是从交通密度的疏密来说,唐均为隋、宋所不及。
——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材料九:唐王朝为了接待外国客人,中央政府还专门设置了鸿胪寺。
——启良 《中国文明史》
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对外政策、交通方面出发去思考
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根本原因)
②唐朝道路畅通,四通八达
③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以古鉴今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在如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各国依旧面临着新冠疫情这个大难题,联系唐朝时中外交流的史实,各国应该秉持怎样的态度交往呢?
以古鉴今
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开放不要封闭,要合作不要对抗,坚守和平与发展的当今世界主题,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