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复习
复习目标
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并能灵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掌握炼铁的原理,并能灵活解决相应的问题。
4.知道铁生锈的原因及防止金属锈蚀的常见方法。
◎素养要求: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性质,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对生活中的金属进行探究,培养动手能力。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根据示例及本单元知识,小组讨论制作一个更加完善的思维导图
任务驱动二:金属性质的应用
1.下列有关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B.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也不会生锈
C.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
D.铁制品易被腐蚀,铝制品不易被腐蚀,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2.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鉴别
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行骗活动,为了鉴别黄金和黄铜,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
A.观察颜色 B.在火上烧
C.加稀硫酸 D.加硫酸铜溶液
(2)金属与酸、与盐溶液混合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表面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
A.Z、Y、X B.Y、X、Z
C.X、Y、Z D.Y、Z、X
(3)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案设计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组合是 ( )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②③
(4)金属与酸反应的坐标运用
等质量两种金属A、B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时都生成了+2价的硫酸盐,其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①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关系是 ;
②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③在Mg和Fe、Zn和Fe、Zn和Cu中,A、B两种金属可能分别是 。
(5)金属与盐溶液混合后滤液及滤渣成分的判断
向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A.Fe、Cu B.Cu、Ag C.Cu D.Ag
【答案】
1.A
2.(1)A
(2)C
(3)D
(4)①B>A ②A>B ③Mg和Fe
(5)D
跟踪演练
1.我国科学家用铝合金和石墨烯(一种碳单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烯合金”,该材料有望生产出“纸一样薄的手机”“一分钟充满电的电池”等产品。下列关于“烯合金”的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 ( )
A.含碳元素和铝元素 B.是一种碳单质
C.具有导电性 D.具有可燃性
2.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将杠杆调平衡后,将球分别浸没在等质量、等密度的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 )
A.左端上翘 B.右端上翘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3.等质量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镁、铁、锌三种金属反应,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 )
4.将金属R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
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
C.R+H2SO4RSO4+H2↑
D.2Al+3RSO4Al2(SO4)3+3R
5.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反应过程中,测得混合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铁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点,向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白色沉淀
B.c点,向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
D.e点,过滤后得到的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答案】
1.B 2.A 3.B 4.A 5.B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