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容量(24页ppt)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人口容量(24页ppt) 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3 22: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一章 人口
1.3 人口容量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 1.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2.通过实例,描述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明确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重大意义。(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目标一:了解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情境1]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桶壁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显然,对地球上的人口发展而言,这一理论有很大的启迪意义。
任务2:在我国西部地区,短桶板代表什么资源?为什么?
任务3:资源的数量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有什么影响?
任务1:假设各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木桶装的水代表资源环境承载力,那么该图揭示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揭示了资源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主要因素,而资源的“最短板”直接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
2.水资源。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3.资源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反之,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1.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这些因素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归纳提升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资源 正相关 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资源越贫乏,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能够利用的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越高,能够利用的区外资源越多,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经济越发达,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大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征
[情境2] 材料一 从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估测,全国耕地面积保持在1.23亿公顷,播种面积1.93亿公顷,粮食总产量8.3亿吨,若以年人均消费粮食500千克测算,我国耕地面积可承载的人口为16亿左右。
材料二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人口合理容量为8亿~9亿人;如保证人民能获取所需营养,我国人口应控制在10亿人之内;如按美国的消费水平,我国人口大致应控制在7亿之内。
任务1:如何理解两则材料中“16亿”与“7亿”的区别?
任务2: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
任务3:材料二说明,为满足人类更高级的需要,人口合理容量是如何变化的?因此,为了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我们应如何做?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材料一中的“16亿”是指我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我国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材料二中的“7亿”是指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一般小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3.人口合理容量减小。应提倡适度消费。
1.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表解如下:
归纳提升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强调点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大小关系 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点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所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造成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练一练
复活节岛是位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小岛。下图为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可知,复活节岛(  )
A.在纯自然状态下提供的物资可以养活大约
6 000人
B.t2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
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C.t3时期,整个岛屿的社会发展最为繁荣安定
D.t4时期的生态环境优于t1时期
2.复活节岛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联变化说明(  )
A.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只与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有关
B.人口数量的变化不受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
C.人口数量只能低于资源环境承载力
D.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D
B
解析:
1.资源环境承载力受资源、科技等因素的影响,它是在考虑了各种影响因素后估算出的数值,不是在纯自然状态下而得出的数值;t2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增加,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据此推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t3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超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环境恶化;t4时期,该岛实际人口数量虽接近资源环境承载力,但生态环境质量较t1时期差。
2.资源环境承载力受到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变化受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是维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底线。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
A.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
C.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
D.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a呈正相关的是(  )
①科技发展水平 ②资源数量
③生活消费水平 ④地区开放程度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B
B
解析:
1.结合图示,根据人口合理环境容量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来讲,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可推理出:适宜的人口数量是a人口合理容量;极限的人口数量是b环境人口容量。
故选:B。
2.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基础和环境变化趋势等。其中,只有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是负相关的关系,其他各要素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B。
[情境1] 教材P19活动材料。
目标二:通过实例,描述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明确研究人口合理容量的重大意义。
任务1:收集有关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图片,了解人口政策的调整情况。
任务2: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的理解。
任务3:确定我国人口合理容量要考虑哪些因素
参考答案:
1.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口从农业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过渡到工业化初期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再过渡到工业化中后期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促使这种变化的因素可归为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根据人口政策方向,可将新中国70年分为四个阶段:
(1)1949~1970年:限制节育和鼓励节育的交错
(2)1971~1979年:以“晚、稀、少”为特征的计划生育
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少”指只生两个孩子
(3)1980~2013年:以“一胎化”为基调的计划生育
(4)2014年~2019年: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
(5)2021年5月31日:三孩政策
2.中国的人口政策是指中国政府调节和指导本国人口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主要包括全面开放二孩政策、单独二孩政策、双独二孩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婚姻政策和人口迁移政策等部分。
政府根据全国人民和整体民族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着眼于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开发相协调、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兼顾人民意愿和民族习俗等客观条件,制订符合中国国情的人口政策。中国人口政策概括说来就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情境2] “十二五”期间,宁夏启动规模宏大的生态移民工程,35万中南部干旱缺水、交通不便的山区群众将从“不适宜居住地区”逐步搬迁至移民新村,展开新的生活篇章。宁夏部分县级行政中心的环境承载力图(单位:万人)。
任务3:单位面积上我国东南沿海人口容量大,宁夏地区人口容量小,造成二者差异的最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什么?
任务4:生态移民对宁夏中南部地区人口承载力带来了什么影响?
任务2:宁夏环境承载力总体分布有何特征?形成原因是什么?
任务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中心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的资源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水资源
2.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增。黄河流经宁夏的西北部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
3.科技水平。
4.人口密度降低,环境压力变小,自然环境条件改善,人口承载力增大。
练一练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生态系统前提下,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图为2007和2016年云南省玉溪市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分析结果图。据此完成1~2题。
1.十年来,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
A.红塔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承载程度
B.元江县和新平县呈现变大的趋势
C.呈现由中间向周围逐渐降低的格局
D.存在明显差异且地域邻近性明显
2.江川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
B.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C.撤县设区,人口素质提升
D.交通设施完善,人口密度增大
B
D
解析:
1.环境承载力是一种能力,承载程度是一种状态,材料中没有提到承载程度,无法判断红塔区是否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承载程度,A错误。元江县没有变化,B错误;表现出的是由中部向东部和西降低的格局,不是向四周降低的格局,C错误。能够看出各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差异,且地域邻近的区域差别不大,D正确。故选D。
2.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人口消费水平等。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优越,环境承载力会较高,不是环境承载力降低的原因,A错误;撤县设区,不一定人口素质会提升,C错误;交通设施完善,环境承载力会提高,D错误;撤县设区,城乡规划,建筑用地增多,土地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可能降低,B正确。故选B。
广州曾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呈负相关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4.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B
解析:
3.该指标可以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由此可判断该指标为广州人口合理容量,这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地区开放程度、科技水平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的特征。
4.任意扩大资源索取量,保持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会加大当地人口规模,从而超过其人口合理容量。
回顾本课时及教材内容,用思维导图或知识树等形式建立本课时知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