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氓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自我祖尔,三岁食贫 B.土也罔极,二三其德
C.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2.下列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吾知其亦已兮(判断句)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
C.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 D.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怨灵修之浩荡兮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恐美人之迟暮
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偭规矩而改错
D.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惟草木之零落兮
4.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注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匪我愆期(yǎn) 女也不爽(过失,差错。)
B.将子无怒(qiāng) 以我贿迁(贿赂。)
C.淇水汤汤(tāng) 体无咎言(怪罪。)
D.渐车帷裳(jiān) 自我徂尔(到,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卜尔,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D.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夙兴夜寐 ②三岁食贫 ③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④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⑤鸷鸟之不群兮 ⑥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哀民生之多艰
A.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①⑤/②⑦/③/④/⑥/⑧
C.①/②⑤/③⑦/④/⑥⑧ D.①⑧/②/③⑦/④⑥/⑤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B.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C.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8.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抵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本称《诗》,据传是孔子撰写,汉代将它奉为经典,故称《诗经》,现存305篇。
B.《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所谓“宗庙之音”,就是专用于天子、诸侯祭祀祖先,宴飨上天,祈年拜神时的乐舞歌辞。“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的价值。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他认为研究《诗经》可以培养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10.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我贿迁(财物,这里指嫁妆) B.及尔偕老(和)
C.匪我愆期 (不是) D.女也不爽(好)
11.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②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③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1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二、默写
13.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描写女主人公嫁到“氓”家后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以桑叶的枯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容颜憔悴和被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贫”为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B.“二三”为数词作动词,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C.“夜”为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D.无活用,违反,违背。
故选D。
2.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为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其亦已矣”的正常语序为“不知吾其亦已矣”,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的类型。
故选A。
3.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浩荡:古义,荒唐;今义,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大。
B.至于:古义,至,到达;于,介词,引进处所。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美人:古义,代指有才德、有作为的人,一说屈原自指,一说指楚怀王;今义,美貌的女子。
C.宴:古义,快乐;今义,宴会。
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D. 兄弟:古义今义均指:哥哥和弟弟。
零落:古义今义均为:树木凋零散落。
故选D。
4.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理解文言文词语在句子中含义能力。
A.“匪我愆期”的“愆”应读“qiān”。
B.“以我贿迁”意思是“带上我的财物嫁给你”,“贿”的意思“财物,这里指嫁妆”。
C.“淇水汤汤”的“汤”应读“shāng”,“体无咎言”意思是“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咎”的意思是“灾祸”。
故选D。
5.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体”,古义:占卜显示的兆象。今义:①身体,有时指身体的一部分;②物体;③文字的书写形式,作品的体裁。
B.“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C.三岁,古义:指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D.“谋”,古今意义相同,都是“商量,商议”的意思。
故选D。
6.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
②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③黄: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
④贰:数词用作动词,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⑤群:名词用作动词,合群。
⑥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⑦厚:形容词用作动词,推崇、赞许。
⑧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悲哀。
①⑥名词作状语;②形容词用作名词;③⑦形容词用作动词;④数词用作动词;⑤名词用作动词;⑧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故选A。
7.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句意: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
B.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句意:请郎君不要生气,以秋天为期(我等你)。
C.古今同义,德行。句意:男子行为反复无常,没有准则,三心二意,德行不专。
D.古义:快乐。今义:宴会;请人吃酒饭。句意: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故选C。
8.B
【解析】试题分析:咎:不吉利。
9.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A.“《诗经》……据传是孔子撰写”说法错误,应是“据传孔子曾经删削、整理”。
故选A。
10.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D.爽,差错。句意:我(作为妻子)没有什么过错。
故选D。
1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言:语气助词。
“言既遂矣”,言:句首语气助词,无实义。
“不思其反”的“思”是料到的意思。
“反是不思”的“思”是探究、想清楚的意思。
故选A。
12.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通假现象的理解能力。
A.“无”同“毋”,不要。
B.“说”同“脱”,摆脱、脱身。
D.“错”同“措”,举措。
故选C。
13.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涕”“涟”“载”“靡”“夙”“寐”“陨”。